晚清四大奇案之「楊月樓」以新劇演繹,李寶春、金士傑主演

清末有四大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最為人熟知的,而另有太原奇案、張文祥刺馬案和楊月樓案,與之並稱為“晚清四大奇案”。

和另外三起命案不同,楊月樓案是一起家庭倫理案。而案件主角楊月樓,是清末最著名的京劇武生,更是一代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的父親。這起當年名噪一時的冤案,不僅改變了楊月樓一生的人生軌跡,也折射了戲曲人曾經的生存狀況。

同樣出生於京劇世家的李寶春,因其臺北新劇團和新老戲為觀眾熟知,其父是一代京劇藝術大師李少春。李寶春1980年代移居美國,自1990年代後繼承父志,在中國臺灣從事京劇藝術的演出和推廣。從小在梨園耳濡目染的他,對前輩伶人的往事深有感觸。

因緣際會之下,李寶春將在今年把這段梨園傳奇故事搬上舞臺。而演出形式也尤其具有革新性,名為劇戲音樂劇《楊月樓》。所謂“劇戲音樂劇”,就是融合戲劇、戲曲、音樂劇等多種形式。

這臺演出由北京天橋盛世出品,李寶春不僅將自編自導自演,而且還邀請了何賽飛、金士傑、孫麗英、陸錦花等聯合主演。日前,劇組剛剛開始建組排練,並將於10月5日至7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首演。

晚清四大奇案之“杨月楼”以新剧演绎,李宝春、金士杰主演

《楊月樓》排練照。 柴美林 攝

以伶人往事看社會環境變遷,借大師精神映照當下

李寶春說,《楊月樓》裡的故事,大多是真實的,很多細節,都是聽父親講起的。舞臺劇多少會有些杜撰加工,但人物和命運,卻大抵是真實的。從這個作品裡,可以看到戲曲人境遇變遷,更能看出中國社會環境的巨大更迭。

說起劇情,不得不提楊月樓這個人。楊月樓是同治光緒年代最當紅的京劇武生,晚年更是供奉內廷曾為慈禧演出。而早年的楊月樓常年活躍於上海的舞臺,因為身材魁偉,扮相俊美,嗓音清越,武功精湛,因此每次登臺,觀眾均為之傾倒,每逢上演必然爆滿,很多女性觀眾都因“貪看楊月樓”而頻頻光顧戲院。

歷史上楊月樓的奇情冤案,也正禍起於此。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一對廣東香山籍的韋姓母女在上海連看了三天楊月樓的大戲。17歲的少女韋阿寶對舞臺上的楊月樓一見傾心,於是一封書信自託終身。韋阿寶的父親是一位茶商,常年在外顧之不及,在韋母的支持和遣人說媒下,楊月樓最終答應了婚事並準備迎娶。

不料,韋姓茶商因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的商人,當時的戲子則屬賤民。韋阿寶的叔父以“良賤不能通婚”為由,堅決反對婚事。韋母因此建議楊月樓按風俗“搶婚”。不料婚禮之上,叔父聯合了粵商族人,群起阻攔,並以楊月樓涉嫌“誘拐”訴之於官府。

當時的上海知縣葉廷眷恰好為廣東香山籍人,對“良賤通婚”十分痛惡,當堂對楊月樓和韋阿寶施以嚴刑,並判楊月樓為“騙財誘婚”罪,發配充軍,罰韋女阿寶發送善堂交官媒,另擇婚配。

一代名伶的婚姻風波激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輿論一時譁然。當年的《申報》刊發無數次針鋒相對的爭論,新舊兩派文人對此事進行了多次激烈的討論。

最終,因為光緒登基慈禧大赦天下,楊月樓躲過了充軍之禍,牢獄期間與之患難相助的賣藝女沈月春也最終成為他的妻子。但阿寶卻下場淒涼,被父逐出家門,並強行婚配了七十歲老朽。

經此挫折,楊月樓離開了上海回到北京,在京劇名家程長庚 “三慶班”落腳,終成一代名伶。他此後把自己藝名改為“楊猴子”以為自嘲,“我們唱戲的,還比玩把戲的猴子,何以稱得上人。”

在舞臺劇《楊月樓》中,通過京劇名伶楊月樓跌宕起伏的命運和愛情,曲折間道出楊月樓對戲劇人尊嚴的維護、對善良人性的捍衛,鋪陳出民族風骨。

李寶春說:“楊月樓所處的社會環境雖然險惡,仍然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有著超越時代的造詣和深度。現在我們有各種各樣對老藝術家的紀念活動,但其實排這樣一個戲,也是對老一輩藝術家精神的紀念和懷念。”

“從昨日的‘戲子’到今天的‘藝術家’,其實是時代的進步造就了藝術價值與觀念的轉變。我們從社會語境解構一代戲劇名伶的歷史往事,也是借京劇大師之精神映照當下,所以我們這個戲裡有滿滿的正能量。”

晚清四大奇案之“杨月楼”以新剧演绎,李宝春、金士杰主演

李寶春與金士傑(右)在《楊月樓》排練場。 柴美林 攝

新創“劇戲音樂劇”:融合各種形式,雜燴但不雜亂

對於這部戲用了“劇戲音樂劇”這樣的形式,李寶春說,其實也是醞釀了很多年。

“這些年,雖然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廣京劇和傳統文化,但我總覺得,觀眾依然還是有限,京劇似乎總給年輕人一種距離。你要是帶著女朋友,會去看芭蕾舞、去看話劇,但是看京劇就會覺得好像有點陳舊。所以我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跨界,把京劇的模樣搞得新一點,卻又不能脫離原來的味道。讓年輕人願意進來看。”

一向擅長“老戲新說”的李寶春,覺得楊月樓的故事特別適合講述給普通大眾看,同時也從中回溯戲曲人的歷史。“我們應當從前輩的身上學習什麼?”這也是《楊月樓》意欲尋找的答案。

選擇“劇戲音樂劇”這一前所未見的創新形式,正是他希望挑戰戲曲的傳統,重塑戲曲在當代劇場的呈現。

“劇戲音樂劇”中的“劇”,是演繹人生故事的“戲劇”;“戲”則是立足戲曲傳統的“戲中戲”,“音樂劇”更是囊括了評彈、歌曲與交響樂等各種形式。

李寶春介紹說,劇中的故事用話劇演繹,戲曲人物的“戲中戲”則是京劇、評彈等各種形式,而全新創作的一些歌曲則用來表達劇中人物的心境。

“《楊月樓》看上去像是一鍋‘雜燴’,可是並不雜亂,核心仍是戲曲。戲劇表現貼近生活感受;京劇、彈詞元素烘托人物背景及地域情境;歌唱與音樂貫穿全劇情節發展及人物演員技巧性表現,多媒體舞臺美術裝置豐富視覺生動之感。幾種融合不可謂不新,但並未出格,如此組合也是借各家之所長,豐富整個故事的視聽感官。”

劇中的演員幾乎都有舞臺劇和戲曲的表演基礎。何賽飛在劇中出演阿寶,而評彈演員陸錦花則出演沈月春,在劇中有多段戲中戲的評彈表演。中國女高音歌唱家、總政歌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孫麗英也加盟了此劇。

而近年來一直專注於影視劇、幾乎不再接任何戲劇新戲的金士傑,為演出此劇推掉了不少影視劇項目。

他說這個戲對自己有著特殊的吸引:“其實一開始我就說自己當個顧問得了,但是架不住我和李寶春多年的情誼。另一方面,我也是對這個戲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感。我父親就是一個京劇票友,小時候他經常騎著腳踏車載著我和哥哥去看戲,那個曲子的旋律現在依然在我的回憶裡。我自己也是舞臺劇演員出身,現在拍影視劇,我一度覺得,舞臺劇在這個時代,可能真的要消亡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堅持著這個行業,到底是什麼樣的精神在支撐著這些人。我覺得這個戲可能就會給我和很多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