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之水 曲折波瀾——劉自櫝先生書法作品鑑賞瑣記

有源之水 曲折波澜——刘自椟先生书法作品鉴赏琐记

雖然劉自櫝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好多年了,但他的藝術作品,卻仍在延續著他的藝術生命,傳遞著他的學術思想、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他的藝術是恆盛之花,長開長新。每當展閱劉老作品,總是能令人在神遊千古、思緒萬千中受到啟迪、得到教育,令人感受到雋美的韻味,這種韻味是歷久彌香的。

有源之水 曲折波澜——刘自椟先生书法作品鉴赏琐记

劉先生求學時曾用名“志讀”,以取“立志苦讀”之意,後改為“自讀”。古稀之後自署“自櫝”,先生曾說自己“深負師恩,學書不成自收藏”。

有源之水 曲折波澜——刘自椟先生书法作品鉴赏琐记

然而,先生卻是極為勤勉之人,他因見青銅銘文“遲父”二字,就為自己取號“遲齋”,勵志治學,他的一生歷經坎坷卻以“好為小文以自遣,樂夫天命復奚疑”處世,他學富五車卻是“好古不作自求安樂”,對待相伴其大半生的書法藝術他是“雖九死猶未悔”,字如其人,先生的字即先生之筋骨氣質也。

有源之水 曲折波澜——刘自椟先生书法作品鉴赏琐记

劉先生的字好是出名的,可要賞先生的字,卻足以讓汙俗拙眼人為難,於是乎“好,好,好”也就過去了,一時間偽贗氾濫,欲見先生真跡一幅竟成難事。

有源之水 曲折波澜——刘自椟先生书法作品鉴赏琐记

劉先生以篆書馳名,有是說:先生在六十年代初託人到北京榮寶齋裝裱其篆書橫幅,櫃上老先生漫不經心展開,卻吸了一口氣,連稱“好字”。在那個年代,好的書法作品的確能帶給人視覺上的衝擊和精神上的共鳴,令人為之一振。劉老的作品尤其是這樣,他的篆書能步清代莫友芝、吳熙載、楊沂孫、吳昌碩等大家之後,取精避俗,以剛柔渴並用的筆法、深厚的文字學功底和廣博見識中提煉出的高雅文化品味,使其作品在和諧統一中具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劉老的篆書是高度和諧統一的亦是窮極變化、氣象萬千的,不受某種偏執觀點和技巧法則之約束,更不是泛泛而論,概而言之的,有時你感覺差不多了,可就差一些,卻永遠也琢磨不透。“十篆九劉”當代長安許多書家筆下多少都有劉老用筆鱗爪,卻難以氣足神完,市場上更有好事者苦心琢磨劉老寫篆規律,終也未成。劉老的書房叫“心畫樓”,取楊雄《法言》“言為心聲書為心畫”之意。是啊,“未必日日臨池,不可一日無書”書法本身就是深厚國學功底的外在表現,原本就不是紙上劃畫而已,低俗之輩雖經年耳濡目染亦難窺堂奧。

有源之水 曲折波澜——刘自椟先生书法作品鉴赏琐记

劉老的篆書非常注重用筆,中鋒平直、藏頭護尾,他並不一味追求剛或柔,而是發揮篆書結體圓勁的特點,剛柔相濟,恰到好處,同時,憑藉多年研習嶧山碑、石鼓文及諸多金文拓片的深厚積澱,取諸家所長,很好地控制結體之疏密,使其篆書姿態橫生、錯落有致,卻不變化平俗。劉老用墨清新自然,焦濃重淡中不見一絲做作,因而其作品松沉有致,筆酣墨活,神采蒼勁。如果說“劉老,當代中國第一大篆”是國外友人捧呵,那麼稱其為中國現代書法家中卓有成就者實不為過。劉先生不僅精於篆書,他的隸、草、行、楷書亦具有獨到的氣質和高古的韻味,不應為世人忽視,他的草書早年學書譜、閣帖,後專攻章草,非常痴迷,服膺於現代章草大家王世鏜。劉老治學嚴謹,學書卻要求“能出能入”,先生常把老師賀伯箴的話念叨:“不學古人是為無法,純學古人何處著我”。我想這其中包涵了太多的內容,劉老在書法實踐中之所以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從而進入到中國現代一流書法家行列,與其終其一生對此句的所悟有關吧。

2007年11月6日燈下 錢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