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近日,一段“寶寶在游泳館溺水”的監控讓網友看得痛心不已!

視頻拍攝於7月31日,媽媽吳女士帶著兩個寶寶到嬰幼兒館游泳,期間員工暫時離開並告知該女子。隨後媽媽轉身去看手機時,1歲女兒的救生圈翻了,一頭扎進水裡。泳池裡的大兒子數次扯吳女士的衣服示意,但她並未轉身。等到發現女兒溺水時,已過去1分半鐘。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安排好倆孩子在泳池後,自己總是時不時的拿出手機查看。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而孩子從救生圈上翻落時母親並未發覺,同遊的小哥哥緊張的一直想要伸手營救,然而並未成功。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哥哥曾想拽住媽媽,以示妹妹出事,可媽媽並未理會,並挪了幾步離開。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整整一分半鐘,媽媽一直在玩手機。直到她轉身,才發現孩子已跌入水中,匆忙抱起實施急救。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很不幸,孩子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

這樣的不幸的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家長貪玩手機致兒童死亡的事件

我們聽說得還少嗎?

2018年8月5日,媽媽海邊發了個朋友圈,一對8歲雙胞胎女兒就不見了!

2017年1月,一個4歲男孩在西安某溫泉世界溺亡,監控顯示,孩子爬過矮牆進入深水池時,媽媽正背對著淺水池邊走邊看手機。

2016年9月,深圳一名1歲多女嬰溺亡,原因是母親在房間玩手機時,孩子走進衛生間玩水,掉進水桶 。

2016年4月,杭州市一小區裡,一個孩子被轎車撞亡,監控顯示,媽媽一邊帶著孩子,一邊玩著手機 。

2015年4月,一名6歲女童從商場2樓手扶電梯墜亡,從監控視頻中看到,母親當時走到電梯處,手裡撥弄著手機。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就是以前我們只是拿來打電話發短信的手機,如今甚至已經替代了孩子的地位,讓更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有段子言:我和你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邊,你卻在看手機。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陪孩子還是陪手機?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的普遍問題。

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開展研究,招募了172個雙親家庭,對家長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父母使用手機是否影響親子活動。

結果發現,家長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約佔1/3,直接導致親子交流時間減少,如果孩子想吸引父母注意力,可能會招致敵意。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敵人。

前段時間,網上一篇《爸爸看手機》的小學生作文成了老師和家長討論的熱門話題。

“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進來跟我一起看書、玩、畫畫,可我叫完後,爸爸沒聽見,還是沒有進來,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終於把爸爸叫進來了,爸爸進來的時候還拿著手機……”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一位白領媽媽曾講述自己的故事,她也曾被女兒控訴過玩手機。

“平時在家自己很少玩手機,但是有一段時間工作太忙,有事情來了,剛好Wifi開著,就在手機上處理。女兒走過來,嘟著小嘴問我:‘媽媽,到底手機是你女兒,還是我是你女兒啊?’”

這句話讓媽媽瞬間意識到,這段時間的確對女兒關心少了。從那時起,她回家前就把事情處理完,在家就關掉Wifi,把時間留給女兒。

手機和親子之間的問題,說到底就是陪伴問題。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對學前孩子特別是0至3歲兒童尤為重要,父母再忙也要多抱孩子,多陪陪孩子。”

但是,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機”,而是彼此之間溫暖的呵護和交流。

大多數導致孩子產生不良情緒的,不是手機這個介質,而是忽略本身。

所有帶娃玩手機的父母,都是在認真地假裝陪孩子。

孩子的感覺很敏感,他能清楚的分清楚你的注意力是在自己身上還是在手機身上。

當孩子獲得的關注遠不及一部手機多,這令孩子容易有挫敗感,甚至出現多動、抱怨、生悶氣、發脾氣等不良行為。

而愛與陪伴,是一切的解藥,也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不僅是一種暴力,更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真正的陪伴是什麼?

只有保證了充足的時間、愛和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陪伴。

一個負責的家長,絕對不會成天端著手機而已,那樣你錯過的可能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