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後期及貯藏期間的常發病害——褐腐病這個小妖要怎樣收服

蘋果褐腐病是蘋果生長後期和貯藏期間的常發病害。目前正是蘋果生長後期還請各位果農可以早日關注果園的病害!

蘋果被害果實表面初現淺褐色小斑,軟腐狀。病斑迅速向外擴展,在10 ℃時約經10天即可使整個果實腐爛。病果的果肉鬆軟成海綿狀,略有韌性。後期在病斑中形成同心輪紋狀排列的灰白色絨球狀黴團,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狀。病果多早落,也有少量失水乾縮成僵果殘留於樹上。在貯藏期,病果上呈現藍黑色斑塊。花和果枝受害發生萎蔫或褐色潰瘍。

在8月29日山東省煙臺市的陽光總在風雨後就在農管家詢問:此病是那種病害,應該如何防治?

生長後期及貯藏期間的常發病害——褐腐病這個小妖要怎樣收服

農管家專家解答: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壽縣):褐斑病危害:建議用22%嘧菌酯·戊唑醇27-32克/畝噴霧、30%苯甲·嘧菌酯30-50毫升/噴霧、400克/升戊唑.咪鮮胺1000-1500倍液噴霧、75%肟菌·戊唑醇4000-6000倍液噴霧、20%噻菌銅83-166克/畝噴霧、健達或露娜森等+氨基酸葉面肥交替使用防治!

趙娟(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褐斑病可以用苯咪甲環唑咪鮮胺或氟硅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

劉銳珍(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高溼褐斑,用多抗十阿砣。

劉風花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褐斑病用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咪鮮胺戊唑醇防治。

郭欣華(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褐斑病,可用苯醚甲環唑、苯甲醚菌酯,異菌脲、戊唑醇,氟硅唑,吡唑醚菌酯等藥劑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以上就是農管家專家的回答,您的果園是否出現了此狀況的呢。還請各位果農早日自查。

危害症狀

主要為害果實,也危害枝條。

一、果實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軟腐下陷,腐爛果肉剖面呈圓錐狀向果心擴展。病斑表面逐漸出現黑色小點,隆起,排列成輪紋狀,潮溼時突破錶皮湧出粉紅色粘稠液狀物。最後全果腐爛,多數脫落,也有是誰幹縮成黑色僵果留於樹上。果實採收後,在包裝,運輸及貯藏過程中,如溫溼度條件適宜,帶菌果實陸續侵染髮病,造成果實大量腐爛。

二、枝幹受害,多發生於老弱只,病蟲枝及枯死枝。最初在表皮形成深褐色,不規則形病斑,逐漸擴大,隨後病部潰爛龜裂,木質部外露,病斑表面也產生黑色小粒點。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全部枯死。

三、葉片受害常引起早期脫落。幼嫩葉片感病,症狀初為紅、紅褐色或黃揭色小點,略凹陷,不規則針尖大小,病健交界不清晰,老葉受害症狀初為淡褐色或黑色小點。隨著病斑擴展及葉齡的增大,病斑周圍帶有紅褐色、深褐色暈環。幼嫩葉片的暈環寬幅常超過病斑的大小。

發病規律

一、品種因素。果皮鬆、果點大而深,果實迅速膨大期正遇高溫多雨的中晚熟品種發病較重。

二、氣候因素。高溫、高溼利於發病。溫度28~29℃,相對溼度80%以上為進入發病高峰的溫溼度指標。

三、環境因素。排水不良的粘土、窪地,樹冠鬱閉,日灼與蟲傷容易造成傷口,以刺槐林作防風林的蘋果園,都有利病害的發生。

四、特點。先在園內形成中心發病株,後逐漸向周圍蔓延。病果有分片集中現象,樹冠內膛較外部病果多,中部較上部多。病原在病果、乾枝、果臺、僵果及潛皮蛾為害的枝條上越冬。5月份借雨水、昆蟲傳播。直接穿過表皮或通過皮孔、傷口侵入果實。病原反覆侵染多次,有時直至採收。

病害病原

有性態為小叢殼屬Glomerella cingulata ,子囊菌亞門、小叢殼屬。子囊殼產生在菌絲層上或半埋於子座內,沒有側絲,子囊孢子單細胞,無色。無性態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半知菌亞門、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埋生於表皮下,成熟後突破錶皮,湧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盤內平行排列一層圓柱形或倒鑽形的分生孢子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常成團,呈粉紅色,單胞,長卵圓形,兩端含2個油球。菌絲的發育溫度為12—40℃,最適溫為28℃。菌絲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適溫度為22℃左右。分生孢子在28℃條件下,經6小時可發芽,9小時萌發率達95%以上。

農業防治

一、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和整枝修剪,及時中耕鋤草,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溼度。合理施用氮磷鉀肥,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合理灌溉,注意排水,避免雨季積水。正確選用防護林樹種,平原果園可選用白榆、水杉、楓楊、楸樹、喬木桑、枸橘、白蠟條、紫穗槐、杞柳等,丘陵地區果園可選用麻慄、楓楊、櫸樹、馬尾松、樟樹、紫穗槐等。新建果園應遠離刺槐林,果園內也不亦混栽病菌的其他寄主植物。

二、清除侵染來源以中心病株為重點,冬季結合修剪清除僵果、病果和病果臺,剪除乾枯枝和病蟲枝,集中深埋或燒燬。蘋果發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或40%福美胂。生長季節發現病果及時摘除並深埋。

三、果實套袋保護,預防感染病菌。

推薦用藥(病症表現期)

1、80% 代森錳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2、25% 溴菌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25-208.3毫克/千克 噴霧

3、60% 甲硫·異菌脲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0-60克/畝 噴霧

4、70% 咪鮮·丙森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90-120克/畝 噴霧

5、25% 咪鮮·多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75-100克/畝 噴霧

6、40% 腈菌唑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4800倍液 噴霧

7、46% 氫氧化銅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稀釋1500-2000倍 噴霧

8、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15克/畝 噴霧

9、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0、2%,4%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 水劑(低毒) 使用1)500-600毫升/畝、2)250- 噴霧

11、30% 硅唑·咪鮮胺 水乳劑(低毒) 使用1500-2000倍液 噴霧

12、20% 苯甲·咪鮮胺 微乳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3、325克/升 苯甲·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50毫升/畝 噴霧

14、45% 咪鮮胺 微乳劑(低毒) 使用750-1000倍液 噴霧

15、25% 苯醚甲環唑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40毫升/畝 噴霧

16、22.5% 啶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35-45毫升/畝 噴霧

17、12.5% 氟環唑 懸浮劑(低毒) 使用2000-2400倍液 噴霧

18、42.8% 氟菌·肟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20-30毫升/畝 噴霧

19、400克/升 克菌·戊唑醇 懸浮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20、35% 氟菌·戊唑醇 懸浮劑(低毒) 使用25-30毫升/畝 噴霧

21、42.4% 唑醚·氟酰胺 懸浮劑(中等毒) 使用2500-3500倍液 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