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孩子的學習成績,每個做父母的都很關心。有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各種付出,而孩子的成績不進反退;而有的父母輕輕鬆鬆沒怎麼管,孩子成績卻名列前茅,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對很多家長來說,“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學習好,才能進好學校,才能考好大學,才能有好的未來。雖然不是那麼絕對,但如果學習不好,那未來的路將會特別窄,想出人頭地將會特別難。

所以為了孩子學習好、成績高,家長們都是盡心盡力、絞盡腦汁。每天陪孩子寫作業是常事,陪到住院的也不是沒有;一天忙到再晚,也少不了監督孩子看書學習;平常嚴格要求,週末“押著”去上各種補習班;家務雜事孩子統統不用管,好吃好喝照顧著,只要能坐那學習就好;而且各種時間安排、學習計劃,家長統統包攬,就差沒有替孩子學了……

家長們付出了時間、精力和心血,可是最後的結果呢?孩子學習成績提升很少,甚至不僅沒效,孩子反而更加厭學了。於是家長就怪孩子智商低、不是學習的料、沒良心……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但是有的家長呢?看著也沒怎麼管孩子,每天逛逛街、遛遛狗,輕輕鬆鬆,自己生活過的很瀟灑,而孩子一考試,學習成績卻是名列前茅;這真是人比人氣死人,為什麼孩子的差距這麼大呢?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這麼好呢?

想必很多家長朋友都很疑惑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就在於兩個字:自覺

學習自覺的孩子,就算家長沒怎麼管,自己也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會主動的去做、去完成,而且主動的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效率也會更高,結果自然就更好。

而學習不自覺的孩子呢,他本身就沒意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必須性,甚至是反感、抗拒學習的,所以就算家長監督著、逼迫著,各種的付出,但孩子心不在焉、內心抗拒,那學習成績依然不好,事倍而功半。

所以孩子學習的好壞,能不能持續好好學習的關鍵,就在於有沒有“自覺學習”的意識。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如果孩子不會自覺學習,那就算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也照樣學不會,自覺是每一個學霸都有的共同點。那要怎麼才能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意識呢?

當孩子學習不自覺的時候,不能再從學習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因為給孩子已經講過太多道理,也批評過太多,再說就沒意思了。想讓孩子自覺學習,得從學習之外的“生活”開始

……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先把孩子的生活事項進行分類:

孩子喜歡做的事:看動畫片,玩玩具或手機,畫畫,看課外書……

正常需要做的事:早睡早起,疊被子,洗臉刷牙,整理房間,洗自己的小衣服……

討厭做的事情:做作業,背書,看書學習……

接著通過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熟悉自覺、習慣自覺,培養自信。

比如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既然不可能一下子不讓孩子看,那就引導孩子有序的看、有目的的看;告訴孩子並不會禁止看,但只能中午和晚上看一段時間,約定好什麼時候看、看多久;而且可以和孩子討論劇情,引導孩子為裡面的人物寫臺詞,或寫續集,增加自信……定好規矩,獎罰分明。以此讓孩子熟悉自覺、習慣自覺。

然後通過正常需要做的事情,讓孩子體會進步,產生成就感,喜歡上自覺;

當孩子在喜歡的事情上自覺、有序後,可以進行第二步,鼓勵引導孩子在正常需要做的事情上養成好習慣,像疊被子、整理房間、自己洗衣服,雖然是正常需要做的,但孩子有時做、有時不想做,沒有養成自覺的習慣。

這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那件事你就做的挺好的,養成了好習慣,媽媽相信這件事你也能做好”,在鼓勵孩子的同時,增加一些小獎勵,孩子會更樂意去做。同時在孩子做的時候,

多肯定他的進步和成果,增加他的成就感。

好則愈好,壞則愈壞,有了這兩步,生活中孩子能自覺的事情越來越多,會養成各種好習慣;也越來越自信,他會喜歡上這種主動的感覺,這時就可以開始第三步了……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孩子討厭讀書學習,其實並不是討厭,而是誤解。

自覺”,是指在某方面有所認識、有所感覺,進而才主動去做。當孩子學習不自覺的時候,是因為他對學習產生了錯誤認識,比如學習很累、很枯燥、很無聊、很難、很苦……因此才不願意學習。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所以第三步就是,剖析“討厭”的事情,消除誤解。學習不是隻有作業和考試,同時也有:

  • 各學科的樂趣。語文中的古韻詩詞,數學中的神奇數字,英語中的新世界,科學中的奇妙知識……你帶孩子領悟的越多,孩子會越喜歡學習。
  • 投入的樂趣。學習需要認真投入,對有的孩子來說是枯燥,但對有的人來說卻是享受。陪著孩子一起讀書學習,讓孩子靜下心來沉浸其中。
  • 成長進步和成功的樂趣。沒有努力,就不會有進步;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成功。當孩子付出了很多,終於進步了、成功了,家長一定要肯定孩子、鼓勵孩子,這是屬於他的快樂。
  • 把學習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一道題、一次背書、一次作業、一晚夜讀、一個考試……從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養成自覺的習慣,這樣才能帶來大改變。

當孩子生活上、學習上都自覺了,那將會是一次美麗的蛻變,學會自覺後才能更主動的學習和生活。

但是家長朋友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自覺了,就放手不管了。

因為孩子在不斷的成長,之前能激勵他的東西未來可能就不管用了,也許之前一次小獎勵、一次進步、老師的認可就能讓孩子自覺一陣子,但成功後可能就又不管用了,所以家長需要經常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不斷開發孩子的興趣和目標,不斷鼓勵引導孩子前進,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好。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在於他的目標有多遠,同時更在於他能不能自覺、主動的前行,所以一定要從小培養起孩子“自覺”的習慣,這樣孩子才能勇往直前、才能不斷進步。

孩子學不會這兩個字,進了清華北大也難成才!

歡迎訂閱頭條號“快樂成長聯盟”,也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快樂成長聯盟”。每天為百萬家庭提供育兒好文、家庭教育理念、小學生古詩必背、跟著唐詩去旅遊、有聲繪本、科學小實驗,全方位指引您培養優秀孩子、營造幸福家庭!您所關心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每天講一首唐詩,讓孩子足不出戶,即可輕鬆學會唐詩、瞭解上下五千年、遊遍中國好山水,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