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19歲小戰士濟南戰役成先鋒,如今耄耋之年兩塊彈片仍留體內

當年19歲小戰士濟南戰役成先鋒,如今耄耋之年兩塊彈片仍留體內

參加過濟南戰役的老戰士孫世芳

在槐蔭區大楊新區一棟普通居民樓裡,居住著89歲的孫世芳老人。無論從穿著還是言談,都看不出他與其他老人的不同之處。然而,他體內至今殘留的兩塊彈片,卻保留著對濟南戰役最鮮活的記憶。

攻城記憶:“濟南第一團”率先攻進內城

孫世芳出生於1929年。在1948年4月的濰縣戰役中,年僅19歲的孫世芳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當年9月的濟南戰役中,作為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二營六連二排六班的一名戰士,孫世芳跟隨部隊,從茂嶺山方向向內城進攻。

雖然已是89歲高齡,但對於70年前那場惡戰,孫世芳至今記憶深刻。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的號角吹響。在外圍相繼被突破後,敵軍藉助險要地形,屯重兵於內城。孫世芳請命擔任七十三團突擊隊員,成為最先扎向內城的尖刀。

當時的城牆厚得能跑汽車,並非能被輕易打穿。為了發揮武器的最大威力,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把榴彈炮等武器放在離城牆很近的地方開火,但仍難以把城牆炸開。孫世芳所在的七十三團二營從南門發起攻擊,與此同時,七十三團三營從東南方向進攻內城。

三營以勇猛著稱,尤其“鐵七鋼八錐子九”3個連,更是驍勇善戰。每個班配兩包各十幾斤的炸藥和一部梯子,梯子放到城牆頭上,還差一人多高夠不著,就由一名戰士在下面充當人梯,讓戰友們踩著自己往上爬。敵軍在城牆上駐守,戰士們一個個爬上去,又一個個被打下來,傷亡慘重。幾番爭奪,終於有戰士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率先攻進內城。稍後,二營也在南門炸壞一扇門,殺出一條血路。最先攻進內城的七十三團,被授予“濟南第一團”稱號。雖然後來幾經改編,但至今“濟南第一團”仍是中國陸軍一支勁旅。

九死一生:一個連只活下來二三十人

攻進內城後,守軍利用百姓庭院負隅頑抗。孫世芳與戰友們每人身上掛著十幾個手榴彈,一個院子一個院子地向前進攻。攻佔了六七個院子以後,在衚衕以東的一個院子門口,孫世芳正在往三八大蓋裡壓子彈,忽然,敵軍一枚手榴彈在他左邊兩三米的地方爆炸,他的整個左側身體,從小腿到耳後,頓時鮮血直流。衛生員進行了簡單包紮後,用擔架將其抬下。

經過8個晝夜的猛攻,這場原計劃15天到20天才能結束的戰役宣告勝利,而戰鬥的慘烈讓人不忍回首。尤其是進攻最為勇猛的七十三團,傷亡更加慘重——孫世芳所在的六班,只剩下他和戰友姜保玉兩人;140多人的連隊,活下來的只有二三十人。

戰爭年代,出生入死成為每一名戰士的日常。濟南戰役總攻前,孫世芳在甸柳莊附近的戰壕中暫時休整待命,因為實在太累,就趴在戰壕裡睡著了。一覺醒來,他發現身旁兩三米遠的位置,出現一個深半米多、直徑一米多的坑。原來,是敵軍的炸彈剛剛在他身旁爆炸,而他因為趴在壕溝中,撿回了一條命。

戰爭中,這樣的場景多次上演。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孫世芳像是被人在後面猛推了一下,突然向前撲倒,到了宿營地,解開揹包才發現,裡面鑽進一顆子彈;抗美援朝時,他揹著國內發的一雙棉鞋跨過鴨綠江,入朝不久就趕上著名的大寒潮,而他靠著這雙棉鞋,幸運活了下來。

憶苦思甜:耄耋老戰士看淡當年經歷

2011年前後,孫世芳因腳痛在醫院檢查時才偶然發現,自己左大腿上方的體內,殘留著一塊彈片。2017年拍X光片時,又發現左耳後側還有一塊彈片。對於這些,以及自己當年參加濟南戰役等情況,孫世芳總是輕描淡寫地說“都是小事”。

“當年每個月只領一斤豬肉錢”,孫世芳說,戰士們有的用來買旱菸,但常常買了煙就沒錢買火。衣服也只有一身,常常是洗了來不及晾乾就又穿在身上。即使這樣,戰士們從來沒有半點怨言,甚至會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的安定生活,都是那麼多的戰友們用生命換來的。”

孫世芳的兒子孫桂臣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父親對因受傷未能在戰場上堅持到濟南解放的最後一刻而耿耿於懷。對於自己“濟南第一團”成員的身份,也極少主動提起。孫世芳有五六枚軍功章,但只在一次媒體採訪時應要求出示過一次。

(來自:舜網-濟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