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我們身邊衆多隱患的一劑良藥

不論是經歷了互聯網從無到有的70、80、90後,還是從小就成長在互聯網環境中的00後,相信都早已習慣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每人一部智能手機早已成為標配,我們每日的生活中都充滿了互聯網的影子:購物、吃飯、住宿、旅遊、學習、聊天、理財、醫療......所有的行為都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變得方便快捷。

區塊鏈:我們身邊眾多隱患的一劑良藥

然而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萬物都不是完美的,更何況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呢?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許一些隱患就在我們的身邊, “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下面,阿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細思極恐的隱患問題。

在我們所使用過的APP或是網站等互聯網產品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身份,經過日常的使用產生了許多的用戶數據,每個人都被自己產生的數據包圍著。這些數據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身體一樣,擁有著我們大部分信息,使得我們足不出戶便可登記提交各種信息/文件、不用回家就能讓家人看到自己最近的狀況、不去設置/搜索也可以讓自己所用的軟件知道自己的喜好。

智能化的生活讓我們樂在其中,舒適又安逸。但古往今來,有光明的地方,自然也存在著黑暗。在我們的智能數據生活越來越豐富、多樣的時候,不法分子就盯上了這些數據。

區塊鏈:我們身邊眾多隱患的一劑良藥

以下是國內外的幾個案例:

2017年5月12日,全球範圍爆發針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勒索軟件感染事件。受攻擊文件被加密,用戶需支付比特幣才能取回文件,否則贖金翻倍或是文件被徹底刪除。全球100多個國家數十萬用戶中招,國內的企業、學校、醫療、電力、能源、銀行、交通等多個行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

2017年3月,京東與騰訊的安全團隊聯手協助公安部破獲的一起特大竊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其主要犯罪嫌疑人為京東內部員工。該員工2016年6月底才入職,尚處於試用期,即盜取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社交、銀行等個人信息50億條,通過各種方式在網絡黑市販賣;

2016年9月22日,全球互聯網巨頭雅虎證實至少5億用戶賬戶信息在2014年遭人竊取,內容涉及用戶姓名、電子郵箱、電話號碼、出生日期和部分登錄密碼。2016年12月14日,雅虎再次發佈聲明,宣佈在2013年8月,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盜取了超過10億用戶的賬戶信息;

2016年8月,高考生徐玉玉被電信詐騙者騙取學費9900元,發現被騙後突然心臟驟停,不幸離世。據警方調查,騙取徐玉玉學費的電信詐騙者的信息來自網上非法出售的個高考個人信息,而其源頭則是黑客利用安全漏洞侵入了“山東省2016高考網上報名信息系統”網站,下載了60多萬條山東省高考考生數據,高考結束後開始在網上非法出售給電信詐騙者;

2016年2月5日 黑客通過網絡攻擊或者其他方式獲得了孟加拉國央行SWIFT系統的操作權限,導致孟加拉國央行8100萬美元被竊取

2014年摩根大通銀行7600萬家庭和700萬小企業數據被洩露。被洩數據包括聯繫人信息——姓名、地址、電話號碼和郵箱地址,以及用戶的內部信息;

2014年8月,美國大型醫院運營商之一的Community Health Systems表示,其內部醫院系統遭到中國黑客入侵,共計450萬病人資料被盜

......

諸如此類事件,被盜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網絡服務安全漏洞被利用 2.木馬、釣魚網站惡意盜取 3.服務商內部人員偷盜售賣。你可能會想:那加強安全維護、內部監管不就行了嘛?當然有解決這些安全隱患的辦法,然而喜歡這些數據的不單單是這些不法分子,還有許多的產品。

比如小型的借貸平臺出售用戶的一些身份信息—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等等。有些產品出售我們的日常行為數據,當然這是違反相關規定的。不過大部分產品用我們的數據做出一些精準的推薦或是針對我們的需求打廣告,這些情況有利有弊,在於個人看法。

身為用戶,我們的數據,是否可以自己掌握,是否可以選擇將它們公開出售或是保留呢?或許你是一個商人有著自己的產品,可是用戶從何而來或者如何去營銷。如今是信息互聯網的世界,而在早期擁有大量信息、流量、數據的產品現如今越來越龐大,成為巨頭主宰壟斷著行業,共同營造了一個擁有等級制度的傳播渠道。你需要通過他們去引流傳播,需要向他們支付廣告費用,除此之外實在很難獲取到信息、流量。難道就不能有一個合作共贏、無集中化的平等安全環境?

這些煩惱的源頭是因為信息、數據的集中、中心化嚴重所導致的。如果我們自己用的件數據並不是存儲在軟件開發商那裡,是分佈在我們自己手上,那將不會因為軟件的一次漏洞事件洩露我們所有人的數據。這種無中心無中化的環境中,巨大的廣告收入將不會僅僅存在於信息巨頭手裡,而是分佈在更廣泛的媒體領域當中。到這裡你會想:這麼理想的環境怕是妄想吧。其實這不是妄想,這就要說到今天的主題“區塊鏈(blockchain)”了。

區塊鏈:我們身邊眾多隱患的一劑良藥

關於前文數據的安全性問題,那當然是已有對策,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數據、區塊鏈技術都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這兩個技術做法不同,也不會相互衝突。大數據主要是對海量數據進行管理,而區塊鏈則是實現無中心化中介情況下的數據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至於能實現那個理想的網絡環境的技術那非區塊鏈莫屬。

先來大概看看區塊鏈的現狀吧:首先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支持並採用區塊鏈技術,發掘區塊鏈技術人才,推動其發展。更有甚者--迪拜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由區塊鏈支配的政府。再看國內的數十家銀行和金融機構早已在2017年初佈局區塊鏈,運用該技術為民眾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業務。還有國內外的各大公司: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IBM等等投入到區塊鏈研究當中。以及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小米、網易、迅雷、蘇寧、萬達.

.....更是早已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高調宣佈進軍區塊鏈:

阿里已經用區塊鏈技術追溯海淘物流信息

螞蟻金服在香港發佈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普惠跨境匯款服務,最先支持從香港到菲律賓的匯款:支付寶香港版即AlipayHK可向菲律賓當地電子錢包Gcash匯款,渣打銀行負責日終的資金清算和貨幣兌換服務,基於區塊鏈技術,跨境匯款首次進入秒級時代

京東藉助區塊鏈技術來跟蹤海外肉類供應商的牛肉產品進口情況

蘇寧開發了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驅動的黑名單共享平臺系統

再就是前不久的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公司10日共同發佈消息稱,“區塊鏈+稅務”探索取得進展,位於深圳國貿大廈的一家餐廳當天開出了基於區塊鏈的電子發票。

那麼區塊鏈到底是什麼,為何如此吸引人。這裡借用工信部指導發佈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中的解釋--“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 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 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可能你覺得生澀難懂,沒關係,我們普通人不需要懂太多區塊鏈技術的原理。不管出現什麼新的產品,最終總是要服務於我們大眾的,只需要去了解如何享受並且早一步去享受這些便利安全的服務就好。

當然如果你對區塊鏈很感興趣,不論你是身處任何行業,想了解更多關於區塊鏈的原理和技術知識以及關於區塊鏈的消息,想要做這個時代的參與者或者抓住這次的風潮機遇去做點什麼,那麼阿深作為一名5年開發的程序員並且研究1年區塊鏈的小專家,有幸後面將會和大家一起揭開區塊鏈的面紗,共同來參與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