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平均每個村有3家合作社!你們村有幾個?作用大嗎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農人內參


農業部張紅宇司長最近文章中提到:截止到2017年11月底,登記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99.9萬家,平均每個行政村有3家合作社,全國有50%以上的農戶為合作社社員。

我國平均每個村有3家合作社!你們村有幾個?作用大嗎

厲害了我的合作社!如果單從數字來看,合作社的發展可謂非常繁榮,合作社在聯合農民發展農業方面也是作用巨大!

但我們也要看到,合作社的繁榮,可能更多是一種「數字繁榮」,一種「形式上的大好」。合作社「多而不強」、「空殼運行」的情況仍長期、大面積存在。

合作社數量10年間激增75倍的主要原因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當年合作社數量約為2.6萬家。而到2017年底,合作社數量激增了75倍,達到199.9萬家。這種數量增長,原因有以下幾點:

  • 發展需要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確實需要以「合作社」為紐帶和橋樑,幫助個體村民集中對接市場,組織集約化生產。於是,在合作社法施行後,全國各地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了大量合作社。

  • 政府力推

地方政府會將合作社數量、示範社數量作為政績考核指標之一,一些農業扶持政策的申請主體也要求是合作社,在政府各種形式的引導下,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合作社也就「應運而生」了。

我國平均每個村有3家合作社!你們村有幾個?作用大嗎

  • 農民因素

有關係、有資源、有實力的村民(特別是村幹部),通過成立合作社來套取財政資金;有些村級本著「寧濫勿缺」的原則,一股腦成立多個合作社,涵蓋種植、畜牧養殖、加工、旅遊、林業等多個領域。

合作社經過前十年粗放式的發展,面臨著幾個重要問題

  • 休眠、空殼運行的多,發揮實效的少

農民需要合作闖市場,但要把農民真正聯合起來,並不容易。本人在工作中接觸過一些合作社,絕大部分就是個空殼,實際起作用的仍是村集體、單個帶頭人。有形式無內容的合作社,就算髮展到1億家,也跟大部分農民沒關係!

  • 劣幣驅逐良幣,想真正做大的得不得扶持

隨著社會發展,迴流到農村的青年人、能人越來越多,他們在從事農業中,出於現實需要成立了合作社,並希望通過合作社,能夠示範、帶動一部分村民一起發展產業。這種真做實幹的合作社,如果沒有關係,很難得到資金扶持。政府的扶持資金大部分被關係戶(或大戶)得到,極大地降低了財政資金的效用。

我國平均每個村有3家合作社!你們村有幾個?作用大嗎

  • 在資金、人才等多個方面存在短板

合作社要在市場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不能一味指望政府扶持,而應該修煉內功,在人才、資金、品牌、市場等方面補足短板。而目前的合作社,多半靠一兩個帶頭人撐著,眉毛鬍子一把抓;沒有暢通的融資渠道,想貸款非常難;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方面發展滯後。

合作社的未來,在於做實、做精

單個農民在跟商業企業(包括經紀人)合作時,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沒有談判權、議價權,更談不上話語權、影響力。合作社正可以起到「化零為整、合眾為一」的作用,所以,合作社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我國平均每個村有3家合作社!你們村有幾個?作用大嗎

關鍵是,合作社如何做實、做精。對外,及時掌握市場行情信息,積極對接各種市場渠道,與龍頭企業開展訂單農業合作,等;對內,通過利益、效益,把合作社員的積極性、參與意願調動起來,讓大家真正把合作社當一回事。

你們村有合作社嗎?有幾個?對你的幫助大嗎?可以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