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旅遊最美洞穴推薦——地下迷宮「黃龍洞」


黃龍洞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被列為國際旅遊洞穴會員、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中國旅遊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遊景區、湖南省著名商標、張家界旅遊精品線之一,享有絕世奇觀之美譽。

張家界黃龍洞又名黃龍泉,傳說清代乾隆年間發生百日大旱,著名法師何俊儒率徒兒進洞求雨,全部遇難喪生,何老司臨死前留下—句話“乾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從此黃龍洞—直無人問津。 1983年初,當地村民毛金初組織九個民兵,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探明這世界溶洞奇觀的真相。1984年2月破土開發,同年6月成立黃龍洞管理所,年底正式開放。

黃龍洞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層,長13公里,最高處百餘米。屬石灰岩地下河侵蝕型洞穴。兩層水洞與兩層旱洞上下縱橫,形成洞下洞,樓上樓螺旋結構,最大洞廳的面積120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洞內有一個水庫、兩條陰河、三條地下瀑布、四個水潭、十三個大廳、九十六條遊廊。洞內流痕、邊石、倒石芽、倒鍋狀窩穴階段發育良好,鈣質石積物呈五顏六色,絢麗多資。


穹頂石壁滴水沉澱的石乳、石柱、石筍、石幔、石琴、石花,如水晶玉石,琳琅滿目,異彩紛呈,美不勝收,有“地下迷宮”之美稱。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洞體共分四層,整個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石筍、石柱、石鐘乳各種洞穴奇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據專家考證大約3.8億年前,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層,經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洞穴,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了幹溶洞,然後經岩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日地下奇觀。

黃龍洞以立體的洞穴結構,寬闊的龍宮廳及數以萬計的石筍,高大的洞穴瀑布,水陸兼備的遊覽線等優勢構成了國內外頗有特色的遊覽洞穴。

黃龍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由石灰質溶液凝結而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各種洞穴景觀遍佈其中,無奇不有,彷彿一座地下“魔宮”。

黃龍洞擁有高闊的洞天、幽深的暗河、懸空的瀑布、密集的石筍等特級旅遊資源,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

黃龍洞擁有高闊的洞天、幽深的暗河、懸空的瀑布、密集的石筍等特級旅遊資源,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因其“規模最大、內容最全、景色最美”而被中外地質界權威人士公認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石筍美不勝收。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