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今天,學易者、研易者如何讓《易經》普及到更多人

《易》是上古時期無文字的時代發明的以陰陽邏為基礎的,以方圓結表示的整體邏輯號體系,是描述自然萬物運行規律的模擬系統,通過聯繫自然式思維方式建立的宇宙觀與方法論,指導著人們生產生活;讓我們懂得了趨吉避凶;懂得了順應自然規律;認識了到了節氣曆法......開創了最初的中華文明。

21世紀的今天,學易者、研易者如何讓《易經》普及到更多人

從此,《易》作為了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之根,在知識文化領域,乃當之無愧的“國寶”,流傳了7000多年。但不知道你發現一個問題沒有,至孔子作“十翼”後,兩千年以來由於侷限於種種條件,易學研究創新一直都處於幾乎是原地踏步的處境;易學理論與技能創新的巨大缺失,使得無處不在的易學原理反而成為人們“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精神雞肋。

尤其是到了時下,“易學”本身就應該與時俱進,該應用於現代化建設、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可現實卻是“易學”被蒙上迷信、封建的被套,被無情地冷落或打擊。

21世紀的今天,學易者、研易者如何讓《易經》普及到更多人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現代人對易學原理無法進行正確的解讀;對易學功能認識不全面;對於《易》和“研易之人”存在誤會或偏見,說白了就是對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典籍《易經》處於不信任的狀態。不可否認,確實有一群人打著易學大師的幌子藏匿在江湖上,做一些騙人的勾當。但我們作為一個理性客觀的人來說,不能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群人終究禁不起市場和時間的考驗,會自動崩塌,要是我們因為這種假象而對“易文化”產生偏見或者失去對易經的興趣,缺少用辯證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去挖掘創新易學的哲理性與實用性,那豈不就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損失。

如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信息時代,但是易學的自然化本質仍然適用於指導社會與生活,我們該如何運用現代化科學發展觀來學習易經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易學的根本任務就是用研究自然的方法來研究、指導人類社會;易學的重要價值就在於“變是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這一真理。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不可能想到幾千年後的社會發展情況,但是他們提出了“順自然以變”的超科學理念,這就足夠了。但

這對於我們當今時代研易者、學易者是遠遠不夠的,故創新性研易、易應用的電子化、易文化的普及化就是當今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值此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昌盛之際,所有易學愛好者必須勇敢地接受這份擔當,應該去走近易,學習易、研究易、傳承發揚易文化,用易學的星星之火重燃文化強國的巨焰,這一點【我的黃曆】團隊一直都沒有停下,並當做矢志不渝的目標。

21世紀的今天,學易者、研易者如何讓《易經》普及到更多人

其次,教人學易、易學研究必須“與時俱進”。如今的時代瞬息萬變,易學工作者首先要做到自身的與時俱進,多接觸現代知識,瞭解新時代中國人的需求,做到信息便捷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即時刻保持一種理念:提供現代人適合學的、學的易經知識。

第三,用生動形象接地氣的服務理念研究易學。易學的載體一直是卦爻辭和方圓圖,這些因素在古代是有著相當先進性的,但是近現代又有很多人難以理解,這就是社會的必然,但是並不影響易學的實用化的實質。譬如,易學中一個主要的功能就是預測,而現代人危機處處、壓力重重,能為他們在工作、生活上經常加以指導,不是一件既利於易學研究又利於社會和諧的大好事嗎?關鍵還在於你能不能生動形象地解釋出原理根據來,要有科學化與實用化兼具著提供服務。

21世紀的今天,學易者、研易者如何讓《易經》普及到更多人

第四,要具備豐富輔助知識體系。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研易者,你得懂現代姓名學、現代風水學、現代預測學,現代天文學、以及現代養生學等等,只有這樣,你才能提供出適合現代人學易、用易的服務。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充實自身的現代文化知識,就能夠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地取得易學研究與實踐的真實成果。

如何讓《易》發揮出更大的魅力?如何讓易學文化長久傳承下去?如何讓易學應用功能幫助到更多的人?是我們每一位學易者、研易者責無旁貸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