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也需要講究方法

看到孩子犯錯誤,有些媽媽立刻就急了,不分場合和地點的大聲訓斥;還有一些媽媽習慣於把進新賬、舊賬一起算,因為孩子的一點小錯就會把陳芝麻爛穀子的事都翻出來晾晾,這些媽媽誤以為激烈的方式會讓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起到教育作用。但他們忘記了自己教育的是成長中的孩子。忽視了極端方式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嚴重傷害。其實,批評孩子的方式越過火,孩子越反感。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

批評孩子也需要講究方法

批評孩子,首先不能在有外人在場的時候進行,孩子雖小,也有很強的自尊心和羞恥心,如果被媽媽當眾揭短,那麼他們的心理防線很容易被擊潰。英國教育家洛克就說過:“父母越不宣洩子女的過錯,子女越看重自己的名譽,他們把自己看作是有名譽的人,所以會更小心的去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如果父母當眾宣佈過失,讓他們無地自容,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到打擊,設法維護好評的心理也會越加的淡薄。”

批評孩子也不該拿他們和別的孩子做比較,有些媽媽總喜歡有意無意的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一味抬高對方,肆意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行為也許是出於善意,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更加努力,但這樣很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讓事情發展的結果與媽媽的期望背道而馳。

批評孩子也需要講究方法

月月和熙熙是堂姐妹,生日只差幾個月,兩個人同讀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家也離得很近。她們時常會到對方家裡一起寫作業,一同遊戲。從學校領回期末考試成績單這天,月月又到熙熙家玩。月月驕傲地告訴嬸嬸這次考試她的主科平均達到了96分,熙熙的媽媽聽了不住地誇獎月月聰明,肯用功。在旁邊的熙熙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一直沒吭聲,沒想到媽媽還是注意到了她,讓她拿成績單給自己看。

看著熙熙不情不願、無精打采的找成績單的樣子嗎?媽媽有些生氣:“怎麼回事,是不是考的又不好了?”看到每科都在80分左右的成績單,媽媽更生氣了:“你的成績怎麼總是這麼糟,你怎麼就不能像月月一樣,次次拿到好成績,你的學習環境哪點比人家差,你就是太懶,不專心聽講,還不刻苦,整天就知道對著電視唱歌跳舞,真是沒出息。”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月月面前被媽媽批評了,但熙熙還是很難受!她想說自己這次考試已經比上次進步了。老師也稱讚了自己,還想說自己替學校參加市裡的文藝匯演,得了獎,但月月最終什麼也沒說,只是含著眼淚默默地回到了房間。

熙熙媽媽的做法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還會影響到她對媽媽的感情。人無完人,大人尚且不能將每件事做得好,為什麼要苛求孩子儘量都要做的出色呢?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媽媽不應該將關注點全放在孩子的差錯上,也不應該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樂觀,堅強,助人為樂等品質都是值得肯定和讚許的。媽媽要勇於承認不同孩子之間差距的存在,不要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同其他孩子的優點比,如果一定要加以比較,應該將孩子的現在和過去相比,鼓勵孩子取得更大進步。

有些媽媽也許會疑問:“孩子自尊心強,難道就不能批評了嗎?”當然不是。但是批評孩子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和技巧。

1.在批評孩子之前,可以先想想孩子有哪些優點,幫助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2.冷靜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媽媽簡單粗暴的訓斥孩子,孩子原有的慚愧,就可能因為被媽媽訓了而變成了一股怨氣,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全部集中在與媽媽的對抗上,就不會想到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媽媽的教育自然也就達不到目的。

3.批評孩子千萬不能使用侮辱性語言,比如“你的腦袋裡長草了”“我真後悔生了你”,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對孩子說的。不要用“好”和“壞”來評價孩子的行為,這會讓孩子理解成媽媽對自己的印象。可以用喜歡或者不喜歡孩子的哪些行為來取而代之,把“你不能做什麼”改變為“你可以做什麼”。比起批評孩子:“你真是沒教養,把胳膊軸從餐桌上拿開!”不如換成這樣的說法:“咱們家的規矩是吃飯時胳膊不放在餐桌上”,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因為這是在說一種行為,而不是在批評他。

4.批評孩子要明確具體。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和犯錯的原因,不要把個別錯誤誇大成永久性的錯誤。要讓孩子明白錯誤是可以改正的,而且知道從何處著手加以改正。

5.不要大聲訓斥孩子,應該用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低而有力的教育孩子,這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讓孩子注意傾聽。

6.有時候沉默的效果要比採取措施好。做錯事的孩子會擔心媽媽責備,如果媽媽的做法正如自己所料,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自己的過錯和媽媽的批評也就很難重視起來,但如果媽媽對此保持沉默。孩子反而會覺得緊張,感到不自在,竟然反省自己的錯誤。

7.給孩子正面選擇的機會。比如,“請你溫和有禮貌的對我說話。”“你能保證下次不會再用同樣的語氣對門衛叔叔講話嗎?”

8.用說明後果的方式代替訓斥,比如孩子不小心抓破了小朋友的臉,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把小朋友的臉抓破,還流血了, 如果是你是不是會很疼呢?”這種用說明過失的後果代替責罵的做法,能夠調動孩子的情緒體驗,喚起孩子同情心,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並逐漸改正。

9.批評孩子最好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不要幾個問題一起批評,讓孩子無所適從,也不要翻舊賬,讓孩子總是惶恐不安,更不要一有機會就零碎敲打的數落,結果把孩子說麻木了,反而無動於衷。

10.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一定要先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他們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然後再下結論,不要一看到孩子做得不順自己心意的事就劈頭蓋臉的訓斥起來。

批評孩子也需要講究方法

總之,媽媽要記住,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就細心呵護,給孩子營造出積極的生活氛圍,才能讓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是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