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此圖來自網絡 作者 周密)

爐熊村,位於碧蓮鎮應坑西北5公里的山上,海拔700多米,因全村90%的房子都建在一塊大岩石上,所以被人稱作“長在岩石上的村莊”,又稱 “巖上古村”。爐熊村山場土地資源豐富,風水極佳,現有280餘戶,1000多人口,是盧、楊、湯、麻、潘等十八個姓氏雜居的村莊。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此圖作者 靜水聽琴)

據村裡的宗譜記載,爐熊村始建於宋朝崇寧年間(1102-1107),其始祖盧彤公因躲避戰亂遷居於此,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曾有多人在宋朝時期為官,其中盧元球曾做過吏部尚書。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爐熊村被岩石、竹林、樹木包圍著,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村裡的房子依巖而建,高處鑿平,低處用石塊墊平,這樣就成地基了,再蓋上房子,村民們就這樣生活在岩石上。由於房子建在岩石上,地基十分牢固,很少出現房子傾斜倒塌,不怕颱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這裡的村民們很少改造房子,所以全村建築幾乎全部保持著楠溪江古村落純樸自然的風貌。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爐熊村最大的特色便是村裡的巖坪。全村巖坪的面積加起來足足有十個足球場那麼大,而且較為平坦,坡度25度左右。眾多巖坪之間一些有土壤的地方就被村民們闢為水田和菜園來種植作物,那光禿禿的巖壁則是天然的曬穀場。村民們把稻穀打回來之後,都放在岩石上曬,再多也能曬得下,晾曬番薯幹更是絕佳的曬場。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爐熊村,還有很濃厚的耕讀人文氣息。一個如此偏遠的小山村,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後,村裡竟陸陸續續出了60多位大學生,佔了應坑鄉大學生總人數的一半左右。在村裡很多人家的門柱上我們常看到諸如“一身正氣好公僕,滿腹才華作棟樑”這樣的對聯,這讓人不難感受到,爐熊村盛行著的濃濃學風。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現在爐熊村開始名聲在外了,每年的旅遊旺季,都會迎來的不少遊客。遊客們在享用了地道的農家菜後,紛紛到古村的小山頭上採摘野菜、在水田裡抓田魚,興盡之後,他們還常常坐在大巖坪上,欣賞這裡獨特的風光。

《永嘉古村》之爐熊村——長在岩石上的古村

節選自永嘉文化教育叢書系列之《永嘉古村》

陳智峰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