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他的跳江之舉換來如今三天假期,湖南和湖北爲他爭個不休

紀念某一個人死去的節日很多,但是很少有紀念某一個人死去的節日是全國固定放假的節日,可見這個人不一般。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都猜出來我要說誰了,沒錯,就是屈原。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忠君愛國,後亦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如今,民間有一種幽默的說法,那就是“一千多年前屈原的跳江之舉,為我們換來了現在三天的假期。”

千年之前他的跳江之舉換來如今三天假期,湖南和湖北為他爭個不休

原來我對屈原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他是詩人、政治家,有才、也有理想。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之後,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紀念他。但是我並不瞭解他的故里到底在哪裡?這些年我去了不少地方旅行,有幸去到湖北的秭歸,也去到了湖南的長沙。可這兩個地方,一座屈原祠,一間屈子祠,都說是屈原之鄉,讓我有些凌亂了。後來得知,原來很多人都不知道屈原是湖北人還是湖南人。對於屈原到底是湖南人還是湖北人,早有爭議,可謂是“世紀難題”。

於是我翻閱了一些資料去查詢,因為我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綜合瞭解到的資料,大致分析所得,屈原是湖北人,後來被流放到湖南,在湖南投江。也就是說,屈原是生在湖北,死在湖南。也有網友表示,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那個時候湖南湖北都是楚國,如今又為何要掙個“你死我活”呢?既然湖南、湖北都與屈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倒不如兩省一起聯合起來保護與屈原相關的歷史文化吧。

湖北秭歸屈原祠

秭歸縣是屈原的故里,都說到湖北宜昌來旅行,一定要去屈原故里尋屈原的愛國情。屈原故里景區位於秭歸縣的鳳凰山,景區突出屈原文化、三峽文化和移民文化。其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和屈原文化廣場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民居區,以巨型屈原雕塑為主的主題雕塑,屈原文化藝術中心和濱水生態觀景帶等。

千年之前他的跳江之舉換來如今三天假期,湖南和湖北為他爭個不休

屈原祠又稱清烈公祠,為屈原而建。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將它遷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屈原祠是三峽庫區最能夠把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充分結合起來的重點區域。

千年之前他的跳江之舉換來如今三天假期,湖南和湖北為他爭個不休

這個牌坊是秭歸老縣城歸州的標誌性建築,而“屈原故里”四個大字是由郭沫若提的。

湖南長沙屈子祠

到湖南長沙旅行,少不了去嶽麓書院看看,而在書院裡便有一座紀念屈原的屈子祠。正清嘉慶年間,嶽麓書院創建屈子祠,改變省城無屈原專祠的局面,使湖南乃屈賈之鄉得以名實相符。此舉的文化意義有二,一是將湖湘忠諍愛國的優良傳統由北宋上溯於楚國與西漢,二是將嶽麓學術由朱熹、張拭向上溯於周敦頤,最終確立了湖南學術道統。

千年之前他的跳江之舉換來如今三天假期,湖南和湖北為他爭個不休

綜合看來,湖南和湖北都有不少關於屈原的歷史,無論是古時留下的古蹟,還是後期重建的紀念之物,都代表了兩省對屈原這位偉人的尊敬與紀念。在我看來屈原既是湖北人,又是湖南人,人們之所以會去爭論,都是出於對其的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