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策劃劉冷絲

欄目絲說大學校園

最近又一份高校排行名單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流傳,這就是“軟科”近幾年推出的高校生源質量排行,這份排行依據的是前一個年度高校新生的高考分數、綜合評價質量。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生源質量排名前10的高校

就排行名單給出的分數來看,85分及以上的高校僅有15所,70分到85分之間的高校有44所,60分到70分的有64所。全部及格分的高校有123所,相對於全國千所高校來說,這個能夠達到及格分的高校數量確實是偏少的。

“軟科”的高校生源質量排行雖然算不上是很科學,主要偏重於學生的高考分數,但也大致反映了高考生和家長對高校的選擇意願。現行的錄取方式由原來的順序志願投檔模式改革為平行志願,在降低考生填報志願風險時,增加了考生選擇高校的餘地。調劑和降分錄取的情況相對減少。這樣對於高分考生,上好大學的幾率比較大。錄取考生高考分數基本反映了高校的辦學實力,高校的層次決定了生源的層次。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中國政法大學

那麼,人們平時非常關注的高校生源質量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第一個因素,高等教育的質量與高校名氣高成正相關。

那些名校教育意識強的學生選擇高校時對綜合性、多學科的院校比較看好,以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和成長,家長期望名校嚴謹的治學帶動自身素質提高。很多家長還特別關注子女後繼的學業發展問題,希望能到擁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學習,能到設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的專業就讀,增加未來就業和社會競爭中的籌碼。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生源質量排名前20的高校

第二個因素,就業前景與生源質量緊密相關。

畢業生畢業學校的知名度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能否成功就業。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對報考學校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更加關注。

目前,人才市場高消費現象嚴重,用人單位只注重高學歷,注重院校的牌子。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促進考生和家長把升學目標定位很高引。交學費上大學和畢業後自主擇業,致使家長把教育作為一種投資,他們認為出錢讀書,追求高效益的回報是理所當然的,一味追求報考綜合實力強的高校。因為綜合實力強的高校直接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給畢業提供了更廣的選擇空間,是畢業生就業時的靚麗的名片。因此,就業率是引領考生和家長選擇一所大學和專業的風向標,一所高校的就業力程度和就業質量越高,越容易吸引優質生源報考,考生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其實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就業意願。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第三個因素,高校所處的地域條件制約著生源質量。

考生不但關注高校的辦學質量,而且非常在意學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經濟發達程度的差異導致高校的生源分佈情況及其不均衡。由於地域條件的限制,填報志願時影響考生和家長報考。大城市或省會城市的高校是考生嚮往報考主要目標。這些高校也因地處得天獨厚的經濟發達地區,觀念開放,信息暢通,能給考生融人社會、搭建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能創造未來的就業機會及就業目的地的選擇。

相對於地處偏遠經濟落後地區的高校來說,報考人數逐年減少,生源不足,有的高校在控制線上完不成招生計劃,徵集志願調劑錄取,或降分錄取。生源質量與生源數量難以保證。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東南大學

因此,各高校要發展壯大實力,必須理清“以生為本”的本質和外延。

各高校,無論是名校還是普通名氣的高校,這些事情是必須做的:尊重學生實際需求,引導學生探索自我,尋找最合適的發展道路,制定自我發展規劃。各高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符合學生真實需求的規章制度,如雙學位、輔修、轉專業等,充分尊重學生的專業興趣。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給予學生生活上的保障,建立“獎、貸、助、補、減”完整體系,確保“優有所獎”,鼓勵學生爭先創優;確保“貧有所助”,保障貧困大學生毫無後顧之憂。

生源質量優秀僅15所大學,你的母校能否上榜?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首發百家號,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