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淘葫蘆的祕籍


地攤淘葫蘆的秘籍


有不少“有錢”的朋友看不起文玩舊貨地攤,認為去那淘貨“跌份”,咱有經濟實力,咱去精品店,咱層次多高,誰去那啊?我覺得有這種想法不但不知情趣,同樣也是沒有素質。

馬末都先生曾經說過:人的素質高低體現不在於對“上人”而是在於對“下人”。在單位對領導曲意逢迎那不是您素質高,能和掃衛生的大姐,看門的大爺打成一片才說明您平易近人,謙和有加。

我們引申到淘貨是不是這個道理?您在精品店買一條手串5000,我地攤上淘到同樣的手串500,我這叫本事,您那叫缺心眼!這也恰恰是地攤淘貨的魅力所在。喜歡文玩的朋友常說一句話我認為十分精闢,這句話不但能讓我們在文玩的路上不走彎路,同樣也把握著我們做人的芳香,正所謂文玩無貴賤,人心有高低!

淘文玩、淘古玩,跟淘其他物品有兩點本質上的區別:

1、能買著好玩意

因為文玩、古玩地攤不像服裝箱包,您想買個大牌的包,大牌的衣服那不可能去地攤淘。可這文玩、古玩就不同了,很有可能花低價買個心儀已久的手串,也很有可能買到真的古董。

2、不定期的更新

話說這“舊貨”地攤的東西真是玲琅滿目、應有盡有。文玩雜項、瓷器古董、古籍善本,瓷兒的、銅的、銀的、紙的、木頭的各種材質,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您見不到的!而且過一段時間,新鮮玩意就又來了!

閒話少敘,咱們說說舊貨地攤淘貨的秘籍:

秘籍一:可以沒目標,但必須有知識

地攤東西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真是沙堆裡面埋金子。一堆破爛可能裡面就埋著寶貝。打個比方,十條手串九條都是酸枝,就一條紫檀,能不能買到真貨,那完全取決於您肚子裡的墨水。逛地攤您可以沒目標,就是轉轉,但是隻要有知識,那好東西就跑不了。

秘籍二:老闆手邊有好貨

地攤環境簡陋,疏於管理。小偷小摸的在所難免。東西往破布上一擺,星羅棋佈,老闆沒功夫天天盯著,像一些破玩意丟了也就丟了。這恰恰是給了我們一個信號,靠近他自己的可能就是他這攤比較之前的。所以朋友們在逛地攤的時候不妨多留意老闆身邊的東西。

秘籍三:“懷”中有日月

好東西靠近老闆那他是為了看著點,別錢沒掙了在陪嘍。所以如果您看見一個地攤整體“質量”都不錯,您有意在這攤上掏點寶貝,那您就問問老闆:“有好點的沒?”往往這時候老闆不是從懷裡就是從包裡掏出好東西來。就算他真沒有,那也便於您對地攤上現有的東西砍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秘籍四:多看多比再出手

如果您看上個“老東西”非常喜歡,那這時您一定要冷靜,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我們不具備那麼多知識,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多看來彌補。這“老東西”一般不可能批量出現,甚至可以說是難遇其二!所以當您拿不準的時候不妨多看看,這個辦法可以粗略的幫我們判定一下真偽!

秘籍五:心中有價格

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文玩、古玩也是這個道理,這個行業沒有標準,肯定也就沒有統一的價格。常逛地攤的朋友肯定遇到過下面這種情況:“老闆,這多少錢?”“您說,您給個價”。每每到這時候新手就有點犯怵!為啥?心裡沒譜唄。您想老闆為啥這樣說?

那肯定是看看您的標準,萬一多說了,那按著您的範圍劃價就能多賺點。這裡我告訴您如何應對:當老闆說“您說個價”,您就說“你說”,他要再說“您說”,您就還說“你說”,他再堅持,您放下東西就走,他生意丟了,自然就會說出個大概的價格。

說了這麼多想必您對“地攤淘貨”也有了一些感悟。其實淘貨咱不見得非要買什麼,在百忙之中放鬆放鬆,看看玩意兒,跟志同道合的朋友扯扯閒篇兒,保不齊撿個漏呢,不失為是一種生活情趣。

那怎樣才能在地攤上淘到一把心愛的葫蘆呢?除了以上講的技巧,您還需要掌握這幾點:

(一)皮質為王

淘什麼品種個人依自己意願和喜好,把葫蘆幾個要素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皮質為王,型(形狀)為後,龍頭為妃,臍為子。皮質與形狀幾乎同等重要。型好皮質差,葫蘆始終玩不出彩;皮質好型差,則有平庸之嫌。所以二者不可偏廢才能龍鳳呈祥。皮質好的葫蘆一般說來成熟度高,拿在手裡有壓手感、葫籽多而響(有的不響籽是因為葫蘆瓤貼在壁上,葫蘆乾透以後輕輕磕打,籽粒即可落下),質地硬實細膩,乾淨有光澤。這種葫蘆經年曆歲,即使不上手,皮色也會非常漂亮。

(二)龍頭

雖然在盤玩中龍頭(包括龍鬚)不容易保全下來,有的葫友甚至先掰掉龍頭再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葫不在亮,有龍則靈,有龍頭的葫蘆確實顯得比較靈氣。在大堆裡挑葫蘆時,首先要眼觀“全局”,先彆著急挑手邊的,不然寶貝容易被別人先下手挑去。先放眼“掃描”有無特別醒目、打眼的葫蘆,發現有那皮色深、龍頭粗壯、龍鬚飄逸的,先拿過來再說!看完“全局”再蹲下慢慢翻找不遲。

(三)多看少買

這是許多葫友的經驗。但新人往往淘葫上癮,總有一段“非理性”期,也就是常說的見著葫蘆走不動道。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看更多的葫蘆、開闊眼界,平和心態後才能更好地領會這幾個字。地裡年年長,葫蘆有的是,不要覺得今天這個葫蘆不買回家就抱憾終身了。淘葫蘆無論如何要讓人家賣家賺錢,但買家還是要儘量避免當“冤大頭”是不?

(四)保持距離、集中砍價、力爭“饒頭”

淘葫蘆時刻保持“小白”姿態,這樣在砍價時可以無所顧忌,不為面子所拘,砍“狠”了賣家也不會惱。去市場的次數多了,也不要和賣家過分套近乎,太熟絡了有時效果反而不好。問好單價後先彆著急砍價,先挑。最中意的寶貝放在一塊兒,“次要”寶貝單放一邊,然後砍價。一般說來多買老闆總會給點優惠;價格砍不下多少時,力爭“饒頭”——能讓老闆贈送個“次要”寶貝不也很好嗎?

地攤淘葫蘆的秘籍


地攤淘葫蘆的秘籍


地攤淘葫蘆的秘籍


地攤淘葫蘆的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