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別哭了」,您是否經常對孩子說?

雖然現代家長都在推崇“鼓勵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還會情不自禁地對孩子說:“不行”、“不許說話”、“不要插嘴”等,很多時候 “不”竟然成了我們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口頭語!

“不可以”、“別哭了”,您是否經常對孩子說?

伴隨孩子身心的成長,自我意識的萌發讓孩子希望自己和大人擁有平等的地位和同等的處事能力。同時,對於大人提出的要求,他們開始有選擇的接受,甚至在自己的意願與爸爸媽媽相悖時,他們會表現出激烈的直接對抗。

孩子行為上的暴躁、不講理,常使爸爸媽媽焦慮不已。於是,“不”便一次又一次的脫口而出。

然而,強硬的態度並不能改變什麼,有的孩子慢慢對“不”聽而不聞;有的孩子則開始變得唯唯諾諾,惟命是從。

那麼,就不能對孩子說不了麼?當然不是。除了用“不”來約束或拒絕,我們還可以嘗試更多積極的方式,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與他們達成共識。

用更積極的方式溝通

“不可以”、“別哭了”,您是否經常對孩子說?

孩子所有的哭鬧和挑釁都是有原因的。在孩子還不會控制情緒或合理表達情緒的時候,我們不要以大人的感受去評判孩子的該與不該,而是應該蹲下身,平視孩子或者把孩子抱在懷裡,以最誠懇的態度去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聆聽並幫助他分析理由、行為、情緒,向他解釋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會有不同的看法,他應學會尊重這些想法。

同時,您還需要告訴他您贊同或拒絕他的原因,幫助他明白:他可以闡述意見,可以表達,可以哭泣,可以憤怒,這些都是人正常的情緒,爸爸媽媽聽到了他的需求,也和他在一起。

鼓勵行動 教授有方

“不可以”、“別哭了”,您是否經常對孩子說?

我們都知道,成就感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它無法由別人給予 。

所以當孩子想要嘗試的時候,與其用“不”去制止他,不如傳授給他保護自己的知識,教會他如何辨別是非,幫助他學會控制情緒,帶他一起與社會、與人建立聯繫。甚至,我們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接近或者加入到他感興趣的事情當中,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支持你的,我們願意和你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