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古人中秋佳節的遭遇,你還有心思吃月餅嗎?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看了古人中秋佳節的遭遇,你還有心思吃月餅嗎?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可見蘇軾這中秋都過的鬱悶哩。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看了古人中秋佳節的遭遇,你還有心思吃月餅嗎?

西北望四方眺望故鄉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象出一個人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卻出現相反結果,徒添了詩人不盡的悽苦感。白居易中秋也不好過呀。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看了古人中秋佳節的遭遇,你還有心思吃月餅嗎?

這是一首描寫中秋賞月未得的詞。“憶對”三句是回憶以前那個花好月圓的中秋節情景:天晴風靜,皓月當空,桂花飄香,飲酒樂甚,心情非常舒暢。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寫,生動形象,富於情趣。上片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今宵中秋無月的遺憾。辛棄疾也過得遺憾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看了古人中秋佳節的遭遇,你還有心思吃月餅嗎?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此組詩主調應該是悲傷蒼涼的。第一首詩前兩聯睹月興感,用象徵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歸心折大刀”說的是吳剛在月宮被罰砍桂花樹,杜甫猜想,吳剛也不是情願砍樹,一心想回到人間來。歸去之心,竟然折斷了砍樹的大刀。展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古人中秋節的遭遇讓人心痛,沒有古人的憂國憂民,哪有我們今天這麼安穩的生活。不得不說我們現在生活得都很幸福,我只想說: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看了古人中秋佳節的遭遇,你還有心思吃月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