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和」自貢榮縣農業的閃光名片

自貢市榮縣,是全國500個優質糧產糧大縣,孕育成長在這片沃土上的四川大農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主糧水稻新品種引進、訂單推廣、生產加工、品牌打造,以“農科對接、農超對接、農網對接、農餐對接、農校對接、農旅對接”對接的“六農對接”模式,構建了大農和的產業佈局,現已成為代表榮縣農業的閃光名片,在1609平方公里的榮州大地書寫著現代農業的華章。

“大農和”自貢榮縣農業的閃光名片

建基地重源頭 優質原料自己產

“在大農業中精耕細作,在傳統農業中求實創新,在服務三農中和諧共贏。”秉承這樣的核心價值體系,四川大農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於2013年火紅的七月應運而生。這是一家以訂單農業為依託,集農業科研、種植、加工、銷售、農村電商及農業信息化開發為一體的農業公司,5年的拼搏,公司現已是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優質產品來源於優質的原料。為做實“大農和”品牌,公司主動與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引種、示範、推廣、科研合作,每年示範水稻品種四十多個,從中篩選優質品種作為次年推廣的訂單品種。現有優質水稻基地5萬餘畝,主要包括德優4727、川優6203、德香4103、荃優華佔等品種。

“大農和”自貢榮縣農業的閃光名片

2014年,僅德香4103單一品種達到10000萬畝,形成了大農和壯觀的“百公里訂單水稻基地長廊”,當年,全省 “德香4103產業發展推進會”在榮縣大農和基地召開,全省三十多個縣、各地市州農口領導及部門參加。

規模化的優質的原料基地曾引來江蘇聖華集團米之饗有限公司,成為其加工糙米的優質原料。由於大農和具有這種高標準稻穀基地的建設能力,“德香4103中稻及再生稻技術集成及產業化建設示範項目”成為2014年四川省科技廳科技富民強縣項目,項目的實施,為實現將優質水稻品種有效地轉化成為優質稻穀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優質水稻基地建設,不僅為“大農和”生產優質大米提供了優質原料,也為產品提供了質量的可追溯性。

聯姻“浙大”重加工 營養健康樹品牌

粒粒稻花醉榮州,滾滾稻浪翻田野。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區天然雨水和山丘,形成自然生態屏障,隔絕了汙染,保證了優質水稻的生長、發育、成熟,青山綠水孕育著“大農和”生態的大米加工原料。

“大農和”自貢榮縣農業的閃光名片

雄厚的科技力量,以勢不可擋之勢開啟著營養健康的品牌之路。目前,公司已經開發上市的商品有以“糯粒香情” 為代表的訂單生態糯香大米系列,以“阿木阿姆”為代表的親子文化大米系列,以“食奉”為代表的孝親文化大米系列,以“空袋子”為代表的禪修文化大米系列等。目前,在自貢地區普通精白米“阿姆阿木”售價已達8.6元/公斤,萌芽糙米售價為40-50元/公斤,創自貢地區甚至全省川米售價歷史新高。

這些產品,不僅賦予了厚重的文化內涵,而且更保留了最豐富的營養價值。創新,是“大農和”人不懈的追求。今年,公司在“浙大”強有力的科技保障下,又投入近700萬元在榮縣工業園區建造了一條年加工量為1000噸的新型糙米中試生產線,這是大農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通過純物理加工方法,幾十年來被常規加工方式廢棄掉的大米的胚芽和種皮層完好地保存下來,在極大地改善了糙米的口感、蒸煮時間的同時,使營養變得更另均衡,是一個主糧的革命性產品。秋收後,源源不斷的優質原料將送到這裡加工成營養價值更為豐富的新型糙米系列。“大農和”人在創新中開發產品開拓市場的同時,更關注人類健康彰顯著責任與擔當。

科技團隊做支撐 “大農和”明天更鏗鏘

走進“大農和”,醒目的榮譽牆上那兩排近20個閃光的牌子上,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大農和”的科技團隊。

據介紹,公司不僅是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的技術聯盟單位、科研實驗示範單位,還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了“四川大農和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團隊被四川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四川省千人領軍人才“頂精創新創業團隊”。

公司建有自貢市首家農業企業專家院士工作站、自貢市中小企業研發機構。申報與主糧相關的發明專利四個、外觀專利一個、軟件著作版權兩個、註冊商標24個。

“大農和”自貢榮縣農業的閃光名片

“大農和”人自信,源於這裡有科技做支撐;“大農和”人自豪,源於他們有敢為人先的昂揚精神;“大農和”人澎湃,那是品牌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大農和”人堅信,“大農和”這張代表榮縣農業的名片,明天一定會更燦爛炫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