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僞言?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小滿的第一個物候,是苦菜秀。

所謂秀,是苦菜繁茂之意。

夏季即將進入酷暑,苦菜便也應時而生。

苦菜不是什麼出奇的山間野蔬,

它遍佈全國,不單單是江南才有的野菜,

苦中帶澀,澀中又有回甘。

在伯夷、叔齊這兩位商末皇叔誓死不食周粟,

採苦菜等野菜充飢之前,苦菜平淡無奇,

至少勾不起人們專門寫它的興趣,

以至於詩文筆記中鮮見這山間野蔬的身影。

倒是民間俗語、民謠中見過它出場。

如《詩經·唐風·采苓》:採苦採苦,首陽之下。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

於是,食苦菜便成了小滿節氣習俗之一。

苦菜不挑地方,田邊、山間,處處有之。

春末夏初之交,苦菜花破土發芽。

和蕨菜要吃嫩芽不一樣,苦菜連花也能做菜。

或許苦菜本就是山間野菜,

規模化種植反而失去了那種獨有的清新之氣,

又或許一直賣不起價格,賺不回成本,

即便是在當季的超市賣場裡,也很難尋覓到它們,

菜市場的大媽更是豪氣地一揮手:

“沒有,不種的。山上才有,去山上挖。”

問遍了,也沒有找到專門賣苦菜的農人。

倒是有些農家樂的老闆,

會託當地村裡的大媽大嬸,

特地去挖,作為春夏之際招攬客人的賣點。

人們用很多方法品嚐苦菜,

譬如蘸醬鮮食、蒸菜饃、做菜粥、制苦茶等等,

其實就是從不同角度感知苦菜的苦。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現在很多人把苦菜當做一味嚐鮮菜。

但對年長一些的人來說,

苦菜在記憶裡可能是一頓飯,甚至“救命糧”。

在古代,小滿時節,糧食還未下倉,儲糧已經食完。

而這時候,“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

苦菜的瘋長恰好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據說當年王寶釧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十八年苦菜。

終等來與夫君的一日團圓。

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菜充飢,

渡過了一個個難關,

江西蘇區有歌謠唱:

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

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

因此苦菜又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苦菜是極清極瘦的野蔬,

做之前,一定要拿開水焯過,

並反覆清洗浸泡,擠出苦汁,

才能去了那淡澀草腥之氣。

在全國不同的地方,苦菜的吃法各異。

它可以與肉同炒,也可以於海鮮同煮熬粥,

或者配上辣椒爆炒,實在是百搭的很。

古人追求時令養生法,有“不時不食”之說。

每一個節氣都有其對應的新鮮蔬果,需依照時令進食。

如今初入小滿,即是苦菜的天下了。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又不得不提起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之事了。

武王伐紂滅商,歷來被稱讚為最明義之事。

後世以封神榜來演繹武王的功德。

但在伯夷、叔齊眼裡,

卻認為武王伐紂,以周代商是不仁之舉,

於是憤而隱居首陽山,拒食周粟,以野菜為生。

大約是因著對故國的舊情吧。

如何定義仁義二字呢?

不過是人皆有自己內心的堅持罷了。

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

卻只享受了一天的好日子

值得與否

旁人無法言說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如詩經關於苦菜的民諺一樣:

“採苦採苦,首陽之下”的後一句是

“人之為言,苟亦無與。

舍旃舍旃,苟亦無然。

人之為言,胡得焉?”

人活一世,誰能躲得過非議呢?

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如女皇武則天一般

把自己活成一塊無字碑

是非對錯,留待後人評說

也是一種境界安然了。

小滿一候,憶苦思甜。

小滿一候苦菜秀:既然人生已苦,又何須在意他人偽言?

本文由爾雅慢生活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