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滷菜更有香味和回味,30年實體店師傅經驗分享,附配方

如何才能讓滷菜更有香味和回味,30年實體店師傅經驗分享,附配方

滷菜的味包括鹽味和香味,還有就是回味。

1:首先我們來說說鹽味

鹽乃百味之王!!!鹽味,鹽味,有鹽才有味。任何菜品,缺乏了鹽味,用再多的香料也無濟於事。滷菜,寧願稍微鹹點,也不要鹽味太淡。所以在大件的肉製品滷製之前要經過醃製處理,讓菜品有足夠的底味。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醃製的方法就很重要。如牛肉,一般需要醃製最少24小時以上,有條件的可以醃製48小時。醃製時,反覆的搓揉牛肉,使融化的鹽水滲進肉裡,同時用重物壓在牛肉上面,逼出內部的血水,醃製豬肉是,也是同理。但是有些小件肉類容易入味,則不需要醃製,如雞爪、雞翅、鴨腳一類的。其次就是滷水的鹽味和滷製後的浸泡,也能使菜品入味,滷水的鹽味在滷製菜品之前要調好,這個很重要,如果滷水鹽味過鹹或者過淡對菜品鹽味影響都很大。最後,一般的菜品在滷製後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浸泡來使其入味。記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如何才能讓滷菜更有香味和回味,30年實體店師傅經驗分享,附配方

2:香味。

香味一是來自於我們滷水中所使用的香料,二是前期很好的去除了原材料的血腥味,三是醃製時加入一定的香料成分,讓其有一定的打底香味。這樣,才能讓我們滷出的菜品香味純正。在香料配方中,各種香料的合理搭配非常重要,並不是量和種類越多越好,每一個香料配方里,都有主香料和輔助香料之分,一般的主香料有八角、桂皮、山奈、丁香、小茴香、砂仁、白扣、白芷、香葉、草果等,輔助香料有香果、蓽撥、紅寇、靈香草、益智、草蔻、 良姜、甘松、排草、 香茅草、千里香、香菜籽等(當然這個主、輔之分在各家的配料裡不盡相同,這裡只代表本人觀點)。在滷菜中,如果主香不突出,那麼滷出的菜品就缺乏香味,所以,在使用滷菜配方時,主香料的用量要稍微偏重一點,但也不能太重,力求做到恰到好處。這樣,在口感上能使菜品的香味突出一些,當然在配料時,還需考慮純香型(如八角、桂皮等)和苦香型(如白芷、木香等)之分,如果苦香型的用量過大,則菜品的餘味會帶有苦味,這樣影響菜品的整體香味。至於去除原材料的血腥味,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前期醃製可以使血水滲出,清水浸泡也能去除血水、焯水也能去除原材料血腥味。當然,很多時候都是幾種方法同時使用,以求最大限度的去除原材料的腥味和異味。

如何才能讓滷菜更有香味和回味,30年實體店師傅經驗分享,附配方

3:回味

對於回味這個說法,各家意見也不盡統一。可能因為每個人口味的差異吧,只是按大多數人口味來說,回味是指我們在吃過東西后,留在嘴裡的餘味,能讓人有一種很喜歡,又說不清,吃了還想吃的感覺。有的濃厚,有的清香,綿遠悠長。如果是五香滷菜,可以用八角、桂皮等來體現回味,辣香型的可以用辣椒、畢波等來體現回味,回甜型的可以用甘草、冰糖來體現回味。但需記住一點,如果是五香型風味的滷菜,加入過多的辣椒以後,那種本該有的回味就被辣味掩蓋了。同樣的,一個以辣香為特徵的風味,去掉辣椒以後,原來的那種回味也就不存在了。

其他的調料如生薑、雞精、花椒、胡椒等,也能增加菜品的香味和回味,在滷菜中酌情添加。

做好了以上三點,我相信,做出的滷菜一定會唇齒留香、回味悠長,越吃越想吃!關於滷水製作,滷製方法、糖色炒制等,請參考我之前的分享。

如何才能讓滷菜更有香味和回味,30年實體店師傅經驗分享,附配方

附上一個家庭版的滷菜配方,供大家參考

以一鍋熬好的老湯20斤(單斤)計算:

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山奈20克,丁香2克,小茴香20克,白芷10克,白扣15克,草寇15克,陳皮15克,甘草10克,香果20克,當歸10,香葉10克,良姜10克,另加幹香菇20克,花椒20克,這個量在幹雜店不好稱重配比,朋友們可以增加倍數,然後拿回去自己分均,或者讓老闆幫你打碎(注意不是打細,只是打成大顆粒即可),然後分勻裝袋備用。

如果自己配製香料嫌麻煩,我家淘店有賣,另有九尺板鴨、纏絲兔等滷味美食,下面是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