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第一部分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一、先秦文學

(一)上古神話傳說

記錄上古神話的書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兩部:《山海經》、《淮南子》。

【《淮南子》】 亦稱《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撰。

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二)先秦散文

1.儒家經典

1“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經”和《樂》稱為“六經”又稱六藝。

2.歷史散文:《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戰國策》(國別體,西漢)。

“春秋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全稱為《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3.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論語》一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論語》為語錄體,列為"四書"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一書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記錄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蹟,語錄體。

【孟子】名軻,宇子輿,戰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聖。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

《莊子》名《南華經》,現存33篇,由莊子及其門人所著。

【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

【韓非】哲學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著《韓非子》。

【呂不韋】秦相,戰國末期韓國大商人,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

【列子】名禦寇(圉寇),戰國時鄭人,被道家尊為前輩。

(三)先秦詩歌

(1)【《詩經》】本稱《詩》,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故亦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和“頌”三個部分。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

(2)屈原——《楚辭》——“楚辭”

【屈原】名平,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西漢劉向編成,多采用楚地的方言,代表作家是屈原、宋玉等,他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二、 兩漢文學

1.兩漢散文

【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主要作品為《新書》58篇。《過秦論》(上中下三篇)出於此書。另有《論積貯疏》等奏疏,《吊屈原賦》等賦。

【劉安】西漢思想家、文學家。襲父爵封為淮南王。主要作品為《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於此。

【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並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並稱"班馬"。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

《史記》: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魯迅贊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鑑》)之一,前“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之首。

【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馬"之一。主要作品為《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戰國策》】共33篇,西漢劉向根據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載錄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個方面的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

【漢賦】中國古代兼有詩歌和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漢代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史書體例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紀傳體】是以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我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漢武帝太初年間結束,上下三千年。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此外國別體史書還有《戰國策》和《三國志》。

【通史】 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我國古代著名的通史有兩部: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斷代史】是隻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均為斷代史。

2.兩漢詩歌

【樂府詩】繼《詩經》、《楚辭》之後,兩漢樂府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壯麗的景觀,作為一種新的詩體,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民歌中的最優秀的作品,也是敘事詩的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漢樂府敘事發展的高峰。見於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

【《古詩十九首》】出自漢代文人之手,但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三 、魏晉南北朝文學

1.魏晉文學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追尊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

【曹植】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諡思,後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七步詩》《洛神賦》。

【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封武鄉侯。有《諸葛亮集》,《出師表》出於此。

【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yǔ、應瑒、劉楨。“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

【竹林七賢】三國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稱。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由於他們互有交往,而且曾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

【陳壽】字承祚,西晉史學家。主要作品為《三國志》,紀傳體斷代史,記述自黃巾起義至晉滅吳統一天下近百年間的歷史。三國在百年間的史事頭緒紛繁,陳壽雖分別編為《魏書》、《蜀書》、《吳書》,卻能從總攬全局的角度處理,顯示出他特異的史才。後人因推崇陳壽的史學和文筆,於《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史外,加上《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幹寶】字令升。主要作品為《搜神記》,《干將莫邪》、《東海孝婦》都出於此。是我國最早的短篇小說集之一、多為志怪故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東晉大詩人,我國第一位傑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酈道元】字善友,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三峽》出於此。

2.南北朝時期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加上從晉到明共二十個朝代的紀傳體斷代史史書合稱為“二十四史”。

【劉義慶】襲封臨川王。主要作品為《世說》,唐時稱為《世說新書》,宋時稱《世說新語》,《周處》、《陳太丘與友人期》等出於此書。屬筆記小說,記載魏晉人物的言談軼事,與"志怪小說"相對,可看作"志人小說"的開端。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主要作品為《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鍾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論專著《詩品》。品評自漢至梁一百二十多個詩人。

【謝靈運】謝靈運,南朝詩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與陶淵明合稱陶謝。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小名客兒,年長後襲封為康樂公,後降為康樂侯,因此世人都稱他為"謝康樂"。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四 、唐代文學

(一)唐代詩歌

1、初唐(618—712)唐建立至唐玄宗即位,近100年。詩歌成就以“初唐四傑”和陳子昂為代表。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傑都是英姿逸發的少年天才。駱賓王生七歲即能詩,被稱為“神童”。楊炯年十歲即應童子舉。王勃十六歲時,拜為朝散郎。盧照鄰二十歲即為鄧王府典籤。但是在仕途上,他們又都是坎坷不遇的。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律縣)人,初唐文學家。陳子昂

【陳子昂】唐代文學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傳誦千古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盛唐(712——762)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盛唐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湧現出大批稟受山川英靈之氣而天賦極高的詩人。

⑴.以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王維】字摩詰(jié),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他著有《王右丞集》。

【孟浩然】字浩然,世稱孟襄陽,唐代詩人。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⑵.以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的邊塞詩派

  【高適】字達夫,曾任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後人輯有《高常侍集》。

【岑參】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世稱“高岑”。其詩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麗,尤長於七言古詩。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

⑶.大李杜:李白、杜甫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名作有《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著有《李太白集》。韓愈稱讚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人稱"詩聖"。唐代三大詩人之一,還有“史詩”之稱。名作有“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中唐(762—827)

⑴.奇險詩派——韓孟詩派

韓愈、孟郊、李賀等詩人以“奇崛險怪”的詩風影響詩壇。

【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他與孟郊友好,同為奇險詩派的代表人物,合稱“韓孟”。著有《昌黎先生集》。

【孟郊】唐代詩人。字東野。代表作《遊子吟》。他和賈島齊名,皆以苦吟著稱,蘇軾稱“郊寒島瘦”。後來把孟、賈二人並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

⑵.新樂府詩派——元白詩派

【元稹】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行九,世稱元九。與白居易齊名,情同骨肉,唱和甚多,並稱“元白”。 元稹與白居易一道開一代新詩之風氣,形成流傳至今的詩歌流派“元和體”(“長慶體”)。他和白居易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著有《元氏長慶集》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他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晚年與“詩豪”劉禹錫友善,稱“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⑶.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 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主要作品為《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等,被譽為“詩豪”。有《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⑷.柳柳州——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東人,人稱柳河東,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捕蛇者說》、《三戒》(包括《黔之驢》)、"永州八記"(包括《小石潭記》《童區寄傳》)等散文,《漁翁》、《江雪》等詩。結為《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⑸.詩鬼——李賀

【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人稱“詩鬼”、 李鬼才,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詩中三李”。

4、晚唐(827—859)

⑴.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無題》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秀麗,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後世因稱之"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泊秦淮》等。

五代詩人李煜

【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主要作品為《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

(二)唐代散文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五、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簡介】

1.宋詞和宋詩: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②范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公。《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著名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後演進為《三國演義》)。

【范仲淹】字希文,諡文正,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主要作品為《岳陽樓記》、《漁家傲》等,結為《范文正公集》兼工詩詞散文,屬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別稱柳七,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主要作品為《雨霖鈴》、《八聲甘州》等,有《樂章集》傳世。大量創制慢詞(長調),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晏殊】字同叔,諡元獻,北宋詞人。主要作品為《浣溪沙》、《蝶戀花》等。存《珠玉詞》、《曼元獻遺文》。尤擅小令,風格閒雅,氣象富貴。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文忠。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與宋祁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出於此)。有《醉翁亭記》、《秋聲賦》、《六一詞話》,結為《歐陽文忠集》。《六一詩話》開創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對後世詩歌理論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主要作品有《嘉佑集》(《六國論》出於此)。作品以史論、政論為主。

【曾鞏】字子固,諡文定。又稱南豐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元豐類稿》(以年號命名)。

【王安石】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諡文,世稱王荊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遊褒禪山記》、《傷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鄉貫臨川,集為《王臨川集》,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史界"兩司馬"之一。主要作品為主編《資治通鑑》(《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皆出於此),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上自戰國下至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史書"雙璧"之一。

【沈括】字存中。晚年居夢溪園。主要作品為《夢溪筆談》,是一部筆記體綜合性學術著作,是我國第一部科學著作。

【周敦頤】北宋哲學家,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是宋朝理學的開山祖,著名理學家程頤、程灝都是他的學生。他正式提出了“文以載道”之說。《愛蓮說》是他散文代表作。

【秦觀】即秦少游,蘇軾的學生。名詞有《鵲橋仙》(纖雲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滿庭芳》(山抹微雲)。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都是文學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主要作品為《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水調歌頭》、《念奴嬌》等,結為《東坡文集》。開創了豪放詞派。與韓愈並譽為"韓潮蘇海"。

【蘇轍】字子由,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主要作品為《欒城集》。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我國古代最傑出的女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夢令》、《聲聲慢》等,結為《漱玉詞》。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自闢蹊徑,語言清麗。是宋代婉約詞派代表。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南宋學者,理學家。學識淵博,遍注典籍,是宋以後儒家理學大師,其學說為當時正宗。世稱“朱子”“朱文公”。有《四書章句集註》《楚辭集註》《朱子大全》。

【陸游】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主要作品為《書憤》、《示兒》、《釵頭鳳》等。結為《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中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有詩9000多首)。

【辛棄疾】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與蘇拭並稱“蘇辛"。人稱"詞中之龍"。主要作品為《稼軒長短句》,名篇有《摸魚兒》、《永遇樂》、《清平樂》等。宋詞中成就卓異者,繼承並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開拓了詞的表現範圍。

【姜夔】南宋詞人。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其詞多為寫景詠物,記述客遊之作。主要作品為《白石道人歌曲》。

【文天祥】字宋瑞,履善,號文山,南宋愛國詩人。主要作品為《正氣歌》、《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有《文山先生全集》。愛國情懷、激昂動人。

六、元代文學

【元曲四大家】

① 關漢卿:名一齋,號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稱"元曲四大家"。被譽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竇娥冤》為我國戲劇史上典型悲劇之一。

② 鄭光祖:元代戲曲(雜劇)作家。代表作是《倩女離魂》

③ 白樸:元代戲曲(雜劇)作家。名作《牆頭馬上》《梧桐雨》。

④ 馬致遠:大都(北京)人。元代戲曲(雜劇)作家。名作有《漢宮秋》,散曲《天淨沙 秋思》。

【王實甫】元代雜劇作家,主要作品為《西廂記》,是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21折),也是元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具有“天下魁”的藝術成就。《西廂記》的主題是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愛情幸福。歌頌張生與崔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所進行的鬥爭,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

【十大悲劇】(主要是前六部)①關漢卿的《竇娥冤》②紀君的《趙氏孤兒》③白樸的《梧桐雨》④馬致遠的《漢宮秋》⑤洪昇的《長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還有 ⑦馮夢龍的《精忠魂》⑧孟稱舜的《嬌紅記》⑨李玉的《精忠譜》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七、明代文學

【四大奇書】明朝人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為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為施耐庵的學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全書120回。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戰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是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其藝術性標誌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金瓶梅》:作者叫蘭陵笑笑生,該書反映了明代中葉的社會現實。

【三言二拍】明代馮夢龍的短篇小說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和凌檬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明末散文家。主要作品為《震川文集》,有《項脊軒志》、《先妣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稱"唐宋派"。

【湯顯祖】臨川人,明代戲曲家。主要作品為《牡丹亭》(又名《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叫"臨川四夢"。是浪漫主義傑作。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八、清代文學

【洪昇】清代戲曲作家、詩人。主要作品為《長生殿》(採用傳奇方式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孔尚任】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時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並論,稱“南洪北孔”。主要作品為《桃花扇》(傳奇)。寫南明王朝滅亡的歷史劇。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小說家。主要作品為《聊齋志異》(《促織》、《狼》、《席方平》、《勞山道士》、《畫皮》等出於此)。《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以談鬼說狐方式反映現實。

【吳敬梓】字文木,敏軒,清代小說家。主要作品為《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世稱隨園先生。清代詩人、散文家。主要作品為《小倉山房文集》(《祭妹文》、《黃生借書說》)、《隨園詩話》等。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清代小說家,作品《紅樓夢》。

【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壇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廣、綿延時間久,文學史所罕見。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為桐城派創始人。

【方苞】字靈皋,號望溪,桐城人。作品為《方望溪先生全鈔》(《左忠毅公逸事》等出於此)。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

【姚鼐】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號惜抱先生。主要作品為《惜抱軒文集》。有《登泰山記》等。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結合。

【李汝珍】字松石,清代小說家。作品為《鏡花緣》,以浪漫主義手法寫幻想圖景,如"君子國"、“女兒國”、"兩面國"等。

【龔自珍】字瑟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著有《定庵文集》,作品為《病梅館記》、《己亥雜詩》。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稱飲冰室主人。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與康有為合稱"康梁"。主要作品為《譚嗣同》《少年中國說》等。有《飲冰室合集》他是"新文體"的創造者。被譽為"中國近代最好的、最偉大的一位新聞記者"。

【林覺民】字意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作品《與妻書》。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①劉鶚的《老殘遊記》 ②吳沃堯(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③李寶嘉的《官場現行記》、 ④曾樸的《孽海花》

【劉鶚】字鐵雲,別稱洪都百鍊生。主要作品為《老殘遊記》。

【曾樸】筆名東亞病夫,主要作品為《孽海花》。

那些“第一”

1. 我國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漢許慎撰)

2. 我國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梁昭明太子肖統編選)

3. 我國第一部論述文學批評及論述創作著作是:《文心雕龍》

4. 我國第一部神話小說是:《搜神記》

5. 我國第一部神話集是:《山海經》

6. 我國第一部兵書是:《孫子兵法》(孫武作)

7. 我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是:《離騷》

8. 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

9. 我國古代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陸游。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那些“三X”、“四X”、五“X”

我國文學史上三傑有“三曹”、“三班”、“三蘇”、“三袁”等,其中“ 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三柳:宋朝詞人,柳永、柳三複、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三公”在漢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則指:太師、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明初詩文三大家,即:劉基、高啟、宋濂。

“吳中四傑”是明代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bēn);“吳中四士”是 :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包融。

“四庫”指: 經、史、子、集。

唐以前,我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是:宮、商、角、 徵、羽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墨,在臉上 刺字後塗上墨。劓,割掉鼻子。刖,斷足。宮,閹割男性生殖器。大辟, pì,死刑的通稱)

五穀指:黍、稷、麥、豆(菽)、麻。加“稻”為六穀。六畜:豬、牛、羊、馬、 雞、狗

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

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失傳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王 禹、應王易、劉楨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三經是:《易》《書》《詩》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論語 》、《爾雅》、《孟子》,《春秋》(晉 杜預將《左傳》附於《春秋》)《春秋穀梁傳》 《春秋公羊傳》

王國維說到的為學的三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教九流十家:三教:儒、道、佛。

九流:儒家(孔孟)、道家(老莊)、法家( 管仲、商 鞅、李悝)、名家(公孫龍)、墨家(墨翟)、陰陽家(鄒衍)、縱橫家(蘇秦、張儀)、雜家(呂不 韋)、農家,加“小說家”為十家。

“三餘”三國時大學問家董遇利用餘暇時間刻苦學習出名。三餘即“冬者歲之餘 ,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三到”: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曰:心到、眼到、口到。”

“死”的別稱:天子“崩”,諸侯“薨”,大夫“卒”,士“不祿”,庶人“死 ”,唐代規定:二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六品達於庶人稱“死”。

唐代“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的合稱。三人詩作皆以積極浪漫主義為其特徵,想象豐富,構思精巧,語言瑰麗。

桐城派:清散文流派,因其開創者方苞及承前啟後的人物劉大魁、姚鼐均為安微桐城人而得名。

高考語文備考:謙詞與敬詞整理

謙敬詞語可歸納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話,意思即對別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別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除“家”“舍”“令”外,謙詞還有“小”(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拙”(如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鄙見,稱自己的意見)、“寒(寒舍,稱自己的家)等等。常見的敬詞還有“貴”(貴庚,稱別人年齡)、“大”(大作,稱對方的作品)、“高”(高見,稱對方的見解)、“拜”(拜託,託人辦事)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初次見面說“久仰” 好久不見說“久違”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原諒說“包涵”\ 求人幫忙說“勞駕” 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 託人辦事說“拜託”]9看望別人說“拜訪”

請人勿送說“留步”未及遠迎說“失迎” 等候客人說“恭候”

無暇陪客說“失陪 陪伴朋友說“奉陪問人幹嗎說“貴幹”

問人姓氏說“貴姓”歡迎購買說“惠顧貴賓來到說“蒞臨”

請人告訴說“見告”歡迎詢問說“垂詢”I謝人愛護說“錯愛”

稱人愛護說“垂愛 ”稱人贈予說“惠贈”請人保存題“惠存”請人收禮說“笑納” 歸還原物說“璧還” 稱人之家說“貴府” 稱己之家說“寒舍”贊人見解說“高見稱已見解說“拙見”

稱人父親說“令尊”稱己父親說“家父”+稱人母親說“令堂”

稱己母親說“家母” 稱人兒子說“令郎”稱己兒子說“犬子0,ad

稱人女兒說“令愛” 稱己女兒說“小女” 向人祝賀說“恭喜”

求人看稿說“斧正” 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

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到用“光臨” 請人勿送用“留步”

歸還原物叫“奉還” 對方來信叫“惠書” 老人年齡叫“高壽”])E

高考文學常識整理:死記硬背不如系統學習,5分鐘梳理“死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