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截止2018年8月31日,中國A股上市公司共計有3557家,其中主板有1914家,佔比53.8%;中小板913家,佔比25.7%;創業板730家,佔比20.5%。

自2017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IPO審核邏輯產生較大轉變後,IPO過會企業家數開始大幅下降。2018年上半年,發審委共審核企業111家,有58家企業過會,過會率僅為52.25%。進入下半年,IPO整體過會率較上半年有小幅回升,維持在55%以上。7月發審委共審核企業22家,13家企業過會,過會率回升至59%;8月發審委共審核企業11家,6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55%。

一、8月A股IPO整體情況

1、2018年1-8月A股IPO整體情況

截止2018年8月31日,本年度共有IPO上會企業144家,其中上會通過77家,未通過51家,暫緩表決4家,取消審核12家,整體過會率53%。其中8月上會企業11家,有6家通過,1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過會率55%,被否企業數量為年度新低。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2、2018年8月A股IPO情況

8月的六家過會企業分別是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貝斯特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利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威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邁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主板3家,中小板2家、創業板1家。從過會企業地域分佈情況來看,江蘇省3家實現過會,浙江省、湖北省、山東省各一家。行業上看,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業有2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屬製品業、貨幣金融服務、專用設備製造業各1家。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暫緩表決企業3家,分別是博通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國科恆泰(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均是上交所主板。取消審核1家蘇州恆銘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板)。

最值得注意的是8月被否企業僅有1家,北京金房暖通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板)。通過發審委重點問題中可以看出,其被否原因主要為改制過程中存在問題,財報調整大,營收、收入確認、壞賬計提等都存在不規範的現象,此外,淨利潤規模也不足8000萬的紅線。

二、2018年1-8月IPO被否情況

2018年1-8月共有144家IPO企業首發上會,其中,77家順利過會,51家被否。其中8月份上會企業有11家,6家順利過會,僅1家被否,被否率為9.1%,可見進入8月份後審核速度開始放緩,過會率開始逐步回升。

1、被否企業板塊情況

從被否板塊情況分佈來看,2018年1-8月上交所主板被否企業數量最多,達23家,過會與被否比為1.87;其次是創業板22家,過會與被否比為0.82;最後是中小板6家,過會與被否比為2.67。可以看出僅有創業板被否企業數量大於過會企業數量,過會與被否比小於1。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2、被否企業排隊時間情況

從被否企業排隊時間來看,2018年1-8月被否企業排隊時間中有36家集中於0.5-1.5年,1.5-2年的有7家,2年以上的有8家。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3、被否企業行業分佈情況

從被否企業行業分佈上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數量最多,高達8家,其次是專業設備製造業6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家,橡膠和塑料製品業、汽車製造業各3家,醫藥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各2家,儀器儀表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生態環保和環境治理業、零售業、金屬製品業各1家,其他佔13家。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4、被否企業利潤規模情況

從被否企業利潤規模情況上來看,被否企業利潤規模集中在3000萬至8000萬之間,其中3000萬至5000萬被否企業有20家,5000萬至8000萬被否企業有18家。小於3000萬被否企業有4家,大於8000萬被否企業有9家。可以看出目前8000萬的利潤規模仍是企業成功實現IPO的保障。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5、被否原因梳理

從2018年1-8月被否企業問題及審核結果情況來看,第十七屆發審委重點關注:財務問題、關聯交易、持續盈利能力、毛利率問題、股權問題、合法合規問題、內部控制問題、獨立性問題、客戶依賴、供應商和客戶集中度等問題。

中國式IPO月報:8月A股IPO及被否情況全梳理


其中有43家涉及財務真實性合理性質疑。其中主要包括營收與費用匹配性、銷售費用逐期減少、人為調節利潤質疑、收入增長與固定資產增加不否匹配、放寬信用政策的行為提高收入質疑等問題;

39家涉及毛利率相關問題。

其中主要包括毛利率低於或高於同行業、某種毛利率與其他相比差異大、毛利率變化趨勢與同行業不一致、某種毛利率高於或低於另一種毛利率等問題;

35家涉及關聯交易和業務獨立性質疑。其中主要包括關聯交易逐年增長、與關聯方交易金額佔同類業務比重、交易價格公允性、與經銷商與管理商聯營商是否存在關聯關係、關聯方大額無息資金拆借等問題;

32家涉及持續盈利能力相關問題。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能力、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影響、不同招投標方式是否影響、營收淨利大幅下滑、與重大客戶約定協議是否可持續、貿易政策影響、是否面臨反傾銷、反補貼等問題;

32家涉及供應商&客戶相關問題。其中主要包括供應商與客戶集中度較高、第一大客戶和供應商重合、經銷商剛成立即成為發行人經銷商、經銷商是否取得相關證照、與重要客戶與供應商合同有效期到期後繼續開展合作是否存在風險等問題;

27家涉及會計處理、會計準則相關問題。其中主要包括會計處理未按淨額法處理原因及對財報科目的重大影響、賠償支出逐期增加原因及相關會計處理、存貨跌價準備調節質疑、完工百分比未選用成本法原因及其對業績影響、買斷式銷售模式的收入確認政策等問題;

20家涉及現場檢查問題及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其中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管理、分包合同管理、招投標管理、收入確認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執行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