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分爲「有緣」和「有怨」兩種(宣化上人)

憎愛二苦

◎宣化上人

這個世間人,以為愛是最好的一件事了,所以男女也相愛,父子也相愛,豈不知這個愛就是個苦啊!

說:“我知道愛別離苦,當然是苦了!”就沒有別離,也是苦的。你講這個愛,愛到極處,愛的反面就是憎了,就是憎惡。為什麼生出憎惡來?就因為這個愛。為什麼生出這個愛?也就因為這個憎惡。講起這個父子、夫婦的道理,這都是前生的因,結今生的果。

有的夫婦間相敬如賓,非常的和睦,互相尊重,互相愛敬。在中國來講,有所謂“舉案齊眉”;怎麼叫“舉案齊眉”呢?在中國古來有一對夫婦,這個太太給丈夫拿飯菜來的時候,都舉到眉毛這兒,這麼恭敬,就好像敬佛一樣。那麼這個做丈夫的,對太太也非常的尊重,這叫“相敬如賓”。兩個人就像朋友似的,互相做朋友,沒有一些個矯情啊、綺情啊、黏情啊,好像膠黏到一起了,沒有那種情形。這夫婦間互相恭敬的,你對我也很恭敬,我對你也很恭敬,不是說盡做這一些個矯情,就是不理智,沒有智慧的一種行為。

夫婦分為“有緣”和“有怨”兩種(宣化上人)

這個夫婦在前生若有緣,在今生就和氣,非常的和睦,你對我也特別尊重,我對你也特別尊重,互相尊重。那麼這男方,就是做丈夫的,一定不做對不起太太的事情;做太太的,也絕對不做對不起丈夫的事情;這麼互相尊重,這是有緣。

怎麼叫“有緣”呢?就是互相得到利益,你對我也幫助過,我對你也幫助過。那麼在今生做夫婦,也是互相照顧,太太有病了,這個丈夫趕快就給她找醫生,趕快把太太的病醫好了;丈夫若有了疲倦,這個太太也趕快想法子,安慰這個丈夫。這是互相有緣的。

有的就是有怨的,有怨的也會轉成夫婦。什麼怨呢?就是仇恨的怨;就是在前生你對我不好,或者我對你不好,大家有一點怨恨,所以今生就做了夫婦,這叫一對怨偶。就你說什麼話,我聽著也不對耳;我說了什麼話,你聽著也不投機,這叫有怨。有怨,就變成了冤家;冤家,就一天到晚都吵架、打架。做丈夫的就打太太,太太就反抗,不是把這個丈夫的面給撓破了,再不就把身上哪個地方給抓破了,叫他出去見不得人。這互相一天到晚就是吵架,你說這是不是苦?

夫婦分為“有緣”和“有怨”兩種(宣化上人)

這就因為一個“愛”,然後就生出來個“憎”。這也叫愛到極點,就生出憎了。所以說“憎愛二苦”,這憎和愛,是同樣的苦啊!不明白的人,一天到晚盡講愛、愛,愛什麼啊?愛來愛去就死了!你說死了之後,還去愛誰去?因此你若明白這個道理了,就沒有憎愛二苦;若不明白,就有憎愛二苦。我們修道要覺悟,覺悟就是明白,你明白這個境界,就不被這個境界所轉;所以要遠離世間憎愛二苦,也不憎,也不愛,這樣子就是中道了。

念〈楞嚴咒〉,就是要銷去每一個人的愛慾。說:“那以後我不要念了!我不願意消除我的愛慾,我願意保留我的愛慾。”保留?那也就隨便。你歡喜保留,也沒有人勉強叫你不保留。可是這一種〈楞嚴咒〉,不單能銷愛慾,而且還能增加你的神力,增加你的智慧,這一種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愛慾是一種苦,前邊不講“憎愛二苦”嗎?你不要以為愛就是好的。你看,好像某一個人愛某一個人,愛不到,就總心心念唸的,念玆在玆的,一天到晚,所謂吃飯也沒有味了,睡也睡不著了,一天到晚就想追求對方,求所愛!結果也追求不到,不能得手。想來想去,也不停止,這豈不是苦呢?這愛是個苦啊!你不要以為愛是個好的東西。

夫婦分為“有緣”和“有怨”兩種(宣化上人)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