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要退位了?

馬雲,要撤了。

《紐約時報》9月7日報道稱,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計劃週一(9月10日)從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辭職,投身教育慈善事業,但他將繼續擔任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並繼續指導公司管理層。

這一天,出生於1964年9月10日的馬雲將迎來自己的54歲生日,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對於一心想把接下來的時間投身於教育事業的馬雲而言,這一天承上啟下。

昨日(9月7日),馬雲接受彭博社採訪的短視頻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廣為傳播,他對彭博社說,他想念當教師時候的感覺,他自信做這些事情會比做阿里巴巴CEO做得更好。

馬雲要退位了?


“那會是什麼時候?”在回答彭博社記者時,馬雲仰著頭想了1秒鐘後說:“你很快就會知道。”

至於報道是否如此,週一我們就會知道。

但阿里巴巴今天對外否認馬雲會退位:“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過去幾天——嚴格來說從9月5日開始,馬雲在XIN公益大會的閉幕式演講中,雖然依然激情澎湃,但言辭間已經暗示了些許蛛絲馬跡。

“心裡永遠覺得我是商業的外行者,我其實進入商界完全是誤打誤撞,本來就想玩兩年,沒想到一搞搞了20年,最後還是會回到當老師這一行,我自己覺得我能夠得心應手。”馬雲說。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我可以胡說八道,說了反正也沒人聽,沒有人信,現在你講話,別人有點信了,那就壓力很大。”馬雲認為他處在一個微妙的處境,這種處境會讓他感到緊張,“我其實每次參加任何活動,去講話的時候,現在莫名其妙至少會緊張三天,跟以前真不一樣。因為覺得身上有擔子,有責任。”

作為中國最高調的企業家,這位阿里巴巴代言人無論走到哪兒都成為鎂光燈追逐的對象,他的言辭往往被稱為“雞湯”,輿論往往既對他的妙語連珠心馳神往,又對其高調的言辭冷嘲熱諷,不乏一些惡意。

馬雲選擇退休時機微妙,一方面,此時中美貿易戰正酣。特朗普奉行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中國的企業多多少少都受到了衝擊,阿里巴巴今年在美國的投資被拒之門外,美國今年拒絕了螞蟻金服收購美國貨幣轉賬公司速匯金(MoneyGram)的申請。

“我們不能有戰爭,如果一定要有戰爭,那應該是面向貧窮的戰爭、面向疾病的戰爭、面向環境破壞的戰爭。我們應該一起去面對。我們應該找到共性,攜手合作,那就能建立起信任。要去抱怨很容易,去指手畫腳也很容易。但我們需要有人站出來說,這是問題,我們一起去解決,就能轉變成我們所有人的機遇。我希望這是我能去做的事情。”馬雲告訴彭博社,他認為從事的教育工作可以成為中美兩國關係的粘合劑,“有一樣東西我們是共同的: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有愛、尊重和信任的心靈。這是我們應該有的共同語言。”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認為,“隨著中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在企業中扮演更多的角色,中國的商業環境惡化”。

馬雲有一句名言:“和政府戀愛,但不要結婚。”

但這種情況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過去幾天,中非論壇,馬雲被認為是中國最活躍的企業家,有報道稱,馬雲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5天接待了5位非洲國家的總統,再往前,新上任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訪問中國的第一站也是選擇了阿里巴巴總部。

因此網上有一些言論把馬雲往政治上牽連,這會為這位行事張揚的企業家帶來風險。

馬雲說話也在變得謹慎,4月23日的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是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天開始,馬雲宣佈他在任何公開場合的演講都會照著稿子念,““我今年不敢多做演講了,但是有些地方不得不去,我決定從今年開始儘量照著稿子念。”

再同一場合,他高調讚揚了中國政府對企業家精神的弘揚和保護,“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今天這麼壯大的企業家群體,中國的企業家也從來沒有像今天受到如此的重視。”

“我想現在肯定是中國歷史上企業家數量最多、企業家地位最高、企業家經營環境最好的時代。”馬雲延續了他過往對政府的高度謳歌,他說,“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呼喚讓我們心潮澎湃。”

再往前追溯,馬雲在2017年11月底拍的一部電影短片《功守道》上映,被外界普遍解讀為馬雲想借此向上級表達他無意仕途。

隨後12月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的烏鎮飯局滋生的一些言論讓馬雲惱火,當時那張風光一時的照片裡坐著很多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以馬化騰為首。這件事讓馬雲罕見地主動接受媒體採訪。

輿論猛於虎。

9月5日,馬雲說:“我每次去講,講對了是應該,講錯了,或者沒有講仔細,或者我自己沒有搞清楚的會成為標題,然後麻煩就大了。當然,我也不怕麻煩。”

曾經做過英語老師的馬雲對教育有一種偏執的熱愛,從2014年成立馬雲公益基金會以來,他投身於鄉村教育,每年在中國農曆臘八節選擇在海南三亞舉辦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據悉今年還將把鄉村校長頒獎合併進來,為那些在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差的地方依然堅守的鄉村教師們提供支持。

彭博社記者問馬雲會不會像比爾·蓋茨一樣把大部分財產都捐出去,馬雲說:“我的財富可能永遠都不會超過比爾·蓋茨,但有一件事我可以做得比他好,我會比他退休早,我會在教育裡有所作為,我可以做得很獨特、與眾不同,用我腦子裡的一些東西。”

馬雲在9月5日分享了很多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我其實是蠻擔心今天中國很多人口袋裡有錢,腦袋裡啥都沒有。你腦袋裡有的東西,有知識,你身上學到的東西是誰都剝奪不了。錢,會破產,會被人騙,會瞎投資沒了。但是這些孩子腦袋裡的知識,他學到的東西是沒有人可以從他們身上剝奪過去的,他們終身受益。中國以前的教育,我認為很好,但現在出現大量資源放到大學、研究院和博士,我認為這是不靠譜的。我認為應該把教學資源放在幼兒園,放在小學,放到初中,放到高中。等到你放到大學、研究生已經太晚了,木頭已經成型了,很難搞。衡量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文明程度,不在於大城市,精英階層,而在於底端做得多好,農村教育做得多好,農村教育文明發展得多好,貧困地區所受的教育資源是否足夠,這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標準。中國的體育運動講的是集體主義精神,真正的體育運動講的是團隊主義精神。集體主義是把所有個性都消滅掉,而團隊是一定要有個性的。不會團隊合作,中國怎麼和世界團隊合作。我們的孩子不會團隊合作,他們怎麼可能受人歡迎。你如果不懂得跟人合作,沒有大愛,沒有責任,沒有擔當,不敢出來說NO,這種人是不會受人歡迎的。我自己覺得音樂、體育、美術就是要從小開始教起,從託兒所、幼兒園開始教起。這些文化是種子,教和育是兩回事。我們現在的學校過度關注了教,而忽略了育,育是品德,育是性格,育才是一個人有魅力。

可以預見的是,馬雲接下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可能很大一部分在於音體美這些專注挖掘學生個性的領域,而非數理化這些文化課上。

《紐約時報》評論道:“馬雲的退休使他成為中國傑出的互聯網企業家中第一批辭職的人之一,對中國的大亨來說,50多歲就辭職是罕見的,他們通常會在公司高層任職多年。”

但馬雲不走尋常路已經很多年,他日前公開說“馬雲是馬雲,我是我”——

我不是那個人,那個人是你們想象中的人。他第一沒你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你們想象的那麼壞,你們已經把他想象成那個樣子,反正我是不願意當那個人。

馬雲說:“我是個處女座,追求完美,追求改變。”

這一次,他的改變是用書卷氣洗掉自己身上商人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