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優勢互補,湖南非洲演繹「最美和聲」

交流合作“全面開花”,湘非往來進入“蜜月期”

综述|优势互补,湖南非洲演绎“最美和声”

9月的長沙,秋高氣爽,惠風和暢。剛參加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部分非洲國家元首及30餘名副部長級以上官員馬不停蹄轉場到此,參加在長沙舉行的第四屆對非投資論壇系列活動。短短3天,定格下了湘非友誼的“高光時刻”,也鋪就了一條“共命運 促發展”的湘非關係未來之路。

在中非合作“八大行動”和600億美元合作資金支持推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非合作即將引來黃金時代,而優勢互補、有機組合的湖南和非洲必將演繹出精彩悅耳、扣人心絃的“最美和聲”。

综述|优势互补,湖南非洲演绎“最美和声”

9月7日下午,第四屆對非投資論壇在長沙閉幕。 記者 李健 攝

唐朝時就有經貿往來,如今進入“半天時空朋友圈”

其實,湖南和非洲是一對“老鐵”了。

從“黑石號沉 就能證明,早在唐朝時期湖南便與非洲朋友有經貿往來,而且還非常密切。

1982年8月7日,時任長沙市代市長的熊清泉率團訪問布拉柴維爾市。兩天後,雙方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長沙市和剛果人民共和國布拉柴維爾市締結友好城市議定書》,決定在教育、文化、農牧業和衛生方面展開交流合作。布拉柴維爾成為長沙的第一個國際友好城市,長布兩市也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第一對友好城市。

截至目前,湖南和非洲共有8對友城,其中省級友城2對,市級友城6對,分別是:湖南省與埃塞俄比亞奧羅米亞州、湖南省與南非北開普省;長沙市與剛果(布)布拉柴維爾市、株洲市與南非彼得馬裡茨堡市、長沙市與烏干達恩德培市、湘西自治州與南非贊扎巴尼市、湘潭市與坦桑尼亞姆索馬市、郴州市與金伯利市。

【變化】

儘管相距萬里,但湖南與非洲的往來已變得便捷。去年7月,長沙開通到非洲的首條直飛航線,長沙只要約11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埃及,長沙與非洲正式進入“半天(12小時)時空朋友圈”。

對非貿易持續增長,經貿合作進入“蜜月期”

中國和非洲過去是並肩戰鬥的好兄弟,現在是共同發展的好夥伴。此次論壇在湖南舉辦,恰恰說明了湖南與非洲已經進入“蜜月期”。

湖南已連續三年舉辦“非洲國家駐華使節湖南行”“湖南·非洲國際產能合作暨工商企業跨境撮合對接會”“湖南—非洲地方產業合作對接會”等大型經貿活動,為“湘企入非”“湘非合作”鋪路搭橋。中車株機、三一重工、湖南建工等湘企不斷結識有共同理想的合作伙伴,攜手打造湘非合作方陣。

開元堂是2015年在非洲烏干達坎帕拉註冊的公司,主營醫藥耗材和藥品,但3名中方聯合創始人都是湖南人。公司總經理助理Bill透露,通過前期調研發現,包括烏干達在內的東非區域長期處於缺醫少藥的局面,烏干達大部分醫院,尤其是中小診所用的麻醉品基本都是杜冷丁,而這是一種全麻劑,且需在手術前一兩小時注入,風險和副作用相對較大。在中國很多局部性手術使用的都是二代術後麻醉品,只需局部麻醉,“我們將這些產品引進到烏干達,由於省掉中間環節,比當地同類產品價格低40%。”Bill介紹,醫院方和醫管方都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中國技術、中國產品進入非洲,公司最近就與烏干達最大的私營醫藥產品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預定了15萬支的供應量,“市場非常巨大,我們目前還處在市場前期鋪開階段,下一步,我們將紮根烏干達,將業務輻射到東非甚至整個非洲,替換掉當地落後的麻醉品。”

【數據】

近年來,湖南對非貿易持續增長,2017年進出口額達20.7億美元,約為2008年的三倍。其中2017年湖南對非洲的出口12億美元,約為九年前的2.5倍;從非洲的進口8.7億美元,約為九年前的4.7倍。湖南企業在非洲的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多,從2000年的40多萬美元,增加到上千萬、上億美元;從僅有的1家企業,增加到了每年十家左右。從2008年到2017年這十年間,湖南企業總投資額共8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共計7.2億美元,共有91家企業在非洲有投資項目。

走出去迎進來,湘非友誼不斷加深

湖南人走進非洲的同時,也將友誼傳遞到了非洲大陸。

湖南自1973年起承派援塞拉利昂醫療隊,1985年起承派援津巴布韋醫療隊,目前為止共派出援塞醫療隊20批次,援津醫療隊16批次,累計派出援外隊員438人。

文化交流也沒落下,2017年2月湖南省組團赴突尼斯共和國參加海外“歡樂春節”活動,2018年2月在摩洛哥開展了“湖湘風華·湖南書畫展”,系列活動讓非洲人民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戲曲、舞蹈、雜技、民樂、書法的獨特魅力。

走出去的同時,還有迎進來。目前,湖南省的高校在非洲烏干達、加納、利比里亞、剛果(金)設有孔子學院,同時,湖南省高校招收非洲留學生,目前有1102名,佔湖南省接收國際留學生的1/4左右。同時,湖南是承擔我國政府援外培訓任務量最多的省份。2016年,湖南省共培訓發展中國家學員3000人,2017年培訓人數達到4000人,其中75%以上學員來自非洲。

“建一座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方朋友,傳一世友誼。”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近些年來有一個固定安排,當某個月援外培訓班較多時,便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組織起來,一起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南院海外事業管理部副主任姚有強介紹,目前中南院在非項目涉及新能源、水務、道路與橋樑、水運港、固廢處理等諸多領域。2008年至今,中南院共承辦了78期援外培訓班,其中80%都是與非洲國家有關的班級。來自20多個非洲國家的千餘名政府官員接受了水利水電、新能源、水陸聯運等領域的專業培訓。

【感受】

第一次來中國的肯尼亞學員卡羅琳娜·萬蓋琪表示,中國比想象中的要發達得多,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得很好,豐富多彩的民俗和飲食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她。“肯尼亞有較多中國的企業,回去以後我要到中資企業裡工作,在中國企業裡我能學到更多更先進的專業技能,更好地服務國家的建設。”

聚焦

黃金時代,如何讓湘非持續熱戀

加強對非投資與合作,湖南有這些強項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舉行,讓人們看到“一帶一路”對接非洲發展的堅實腳步和美好前景,尤其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動”和600億美元合作資金籃毫無疑問將推動中非合作迎來黃金時代。湖南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對非投資領域,湖南有多個強項

麥肯錫發佈的一份報告稱,調查了包括埃塞俄比亞在內的8個非洲國家的1000多家中國公司後的結果顯示,近九成的員工都是非洲人。直接投資能為當地帶來就業、收入增長、新技術、新管理經驗。而中國對非投資排在最前面的是建築、基礎設施、機械製造等實體經濟,這些也是湖南最具優勢的領域。

從此次論壇簽約項目來看,基礎設施成湖南對非投資主戰場,4個湖南相關項目中有一個涉及保障房,一個涉及農機。遠大住工將在非洲打造200萬建築平米民生工程,而中聯重科的農機則是首次進入津巴布韋。

“湖南與非洲的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湖南的優勢產業、企業契合非洲目前的實際需要。”省商務廳副廳長周越介紹,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湖南與非洲的農業合作廣泛,農機、種業、耕種技術都在非洲建立了良好口碑,除水稻外,農機、茶葉等也取得了合作成果。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與南非北開普勒省簽訂了農機合作意向。省商務廳還與烏干達駐華使館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為湖南與烏干達在農業、礦業、製造業、職業技術培訓、旅遊等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

首個樣板開發區即將建成開園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近年來,湖南與非洲的小夥伴來往密切,並把非洲作為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地區。就拿埃塞俄比亞最新與湖南締結省級友城的奧羅米亞州為例,埃塞-湖南工業園即將在這個州的首府阿達瑪市落成,目前已進入廠房建設階段。這是我國首個由省級政府推動、在非洲建設的境外工業製造合作園區。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湖南產業和企業進入非洲的支點。目前,已有三一重工、北汽福田、毅荃服飾等18家企業簽訂了意向入園協議。項目預計今年11月建成並開園。

據瞭解,埃塞-湖南工業園是“中非十大合作計劃”重點項目,也是中國省級政府層面在非洲推動建設的首個樣板開發區。“我們希望通過工業雲園區建設這種模式,帶動中國的產業集群式地走出去,尤其是帶動中國的私人資本能夠走進非洲。”副省長何報翔如是表示。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或正在將目光聚焦到非洲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湖南納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醫藥研發企業,論壇現場搭設的極富設計感的展臺吸引了諸多非洲嘉賓。“我們今天既來“曬”技術,又來找合作伙伴。”公司董事長李文說。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田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