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大源饒家村有座“重光”牌坊。據傳,大源饒家為神童兄弟饒釜、饒鐆故里。而且小小的村子科舉之盛非常罕見。牌坊上有對聯一副:奉聖主詔例以濟人,君臣有義;傳神童經書而教子,祖孫同文。有人說這個牌坊是明嘉靖年間所立,因為牌坊左側文字落款寫得很清楚,明嘉靖庚戌年,賜進士第、奉議大夫、撫州府同知、五山陳一貫,承直郎、撫州通判、羅江潘梅仝立。但是牌坊右側文字也有落款,為清雍正三年歲次乙巳……立。個人認為牌坊最初應該是明嘉靖庚戌年曾立,後清雍正三年重建。現存的牌坊應該算為清代牌坊。只是雍正三年重建時,同時把明嘉靖庚戌年立時的碑石也用上了,並在另一側對稱位置也刻了一塊碑石,續上了明嘉靖庚戌年之後該村科舉功名情況。

不過,對於神童兄弟,有些記載之間相互矛盾,姑釐清如下。

碑石上記載,饒釜、饒鐆兄弟是嘉熙庚子中童子科的,那就是1240年。但是,石泉饒家族譜上卻記載饒釜生於開禧乙丑年,即1205年;饒鐆生於嘉定癸酉年,即1213年。按照這個推算,嘉熙庚子年饒釜都36歲了,饒鐆也有28歲,不可能還應童子科。按照碑石上所說,饒釜十五歲、饒鐆七歲,以春秋聯中神童異科,欽賜進士。那麼年份應該在嘉定十二年或十三年,公元1219年。但是十五歲還參加童子科,也不太符合常理。吳與弼的《饒氏世系堂記》則說饒釜12歲、饒鐆7歲中童子科,似乎更可信。另外吳澄有一篇《臨川饒氏先祠記》,隻字未提饒釜,只提到饒鐆中神童科,又中嘉熙庚子鄉貢第一,也就是解元。記文還說饒鐆晚以恩授迪功郎,主石城縣學,卒葬裡之武林,這也能解釋饒鐆為何號石城,而石泉饒家族譜上卻記載饒鐆沒有入仕。

另外,弘治撫州府志上沒有關於饒釜、饒鐆聯中童子科的記載。光緒府志上有,但聯中童子科時間卻記為鹹淳七年(1271年)。根據吳澄的記文,吳澄是應饒鐆曾孫饒熙之請寫這篇記文,那麼饒鐆就不可能1271年才中童子科。危素有一篇《故臨川處士饒君大可甫墓碣銘》。饒大可,其祖父無子嗣,過繼饒釜之子饒龍為子,饒龍生饒大可,且危素在文中稱饒釜為神童。饒大可生於元至元十六年,也即1279年。饒大可為饒釜孫輩,可見饒釜、饒鐆不可能1271年還是童子,中童子科。

這個牌坊還有一點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牌坊兩邊的碑石均對前朝用了皇宋、皇明這樣的稱呼。

綜上所述,我認為石泉饒家族譜關於饒釜、饒鐆生年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吳與弼並沒有提到饒釜、饒鐆準確生年,只是說饒釜12歲、饒鐆7歲中童子科,被稱為神童。饒鐆1219年肯定是中過童子科的,後又中嘉熙庚子(1240年)鄉貢第一。晚以恩授迪功郎,主石城縣學,故號石城先生,卒葬裡之武林。下面純屬個人臆測的一個橋段:饒釜,小時候應該也很聰明,或者有神童之譽,但是並沒真正中過童子科,甚至沒考取過功名。由於饒鐆中童子科,而人們又習慣了兩兄弟並稱,所以把饒釜說成神童,以訛傳訛更說他中過童子科。吳與弼作為大儒,應該知道饒釜15歲中童子科是不可能的,或許追問過饒釜15歲怎麼可能還中童子科,於是神童後人改口饒釜12歲中童子科。吳與弼《饒氏世系堂記》重點不是考證兩神童的生平,所以也就沒在意其真偽,只是以此來說饒氏為書香門第。

撫州府歷史上還有這些人中過童子科,號稱神童。撫州第一個神童叫陳炫,鹹平四年中童子科。之後是晏殊,景德二年中童子科。晏穎,晏殊弟弟,景德四年中童子科,可惜不久就過世了。之後還有王克勤,淳熙二年中童子科,王克勤後來還考過一次進士,曾為峨峰書院作記。王慶壽,嘉熙二年中童子科。以上均為臨川人。光緒撫州府志記載崇仁也有兩個神童,陳規,天聖中童子科;黃居仁,元豐中童子科。

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神童牌坊主體

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對聯下聯

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對聯上聯

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碑文

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碑文

嵩湖大源饒家神童牌坊考

神童後裔 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