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承震:畫中幸得「五養」 傳承「大寫意」人生

大皖徽派走進了中國畫大師蕭龍士之子蕭承震的畫室,聽他聊聊自己眼中的父親。在蕭承震看來,父親人如其畫,畫如其人,始終一以貫之。“他一生鍾愛蘭草,畫蘭草,最後一張畫也是蘭草;他一輩子謙虛,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告訴友人自己不是大畫家,是小畫家、中畫家。”作為蕭門藝術的傳承人,蕭承震秉承家學,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書畫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認真學習研究,一代代傳承下去。”

蕭承震:畫中幸得“五養” 傳承“大寫意”人生

蕭承震

父親和他的“朋友圈”

蕭龍士1889年出生於蕭縣蕭場村,蕭縣是著名的“國畫之鄉”。蕭承震說,在故鄉,父親早已名聲在外,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書畫大家。“比如劉惠民,他那個村離我們莊子也就五六里路,我們兩家是世交,他家裡收藏了很多名家真跡。劉惠民雖然小我父親十幾歲,但他們兩人是同一輩份,我父親小時經常到他家看字畫,他父親後來又讓他跟我父親學畫,所以他們倆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蕭承震說,父親在蕭縣當地還有幾位好朋友,都是喜歡畫畫寫字的文化人,被稱為“桃源五友”。“他們平時經常聚在一起寫詩、畫畫,成為畫壇上的一段佳話。”

蕭龍士從小就喜歡畫畫,後來在縣城高等小學堂讀書時,在國畫老師朱孝堂的家裡,見到了徐州畫家苗聚五畫的一幅蘭草,便被深深吸引,朱先生看他那麼喜歡畫,就開始教他畫蔬果花鳥。“後來父親在徐州恰巧見到了這位苗先生,從此畫了一輩子蘭草,最後一張畫也是蘭草。父親103歲高齡去世後,追悼會現場就擺放了103盆蘭草為他送行。”至於為何偏愛蘭草,蕭承震表示,這代表了君子風範。“蘭草作為四君子之一,象徵著正直正派,歷來為中國傳統文人所喜愛。”

蕭承震:畫中幸得“五養” 傳承“大寫意”人生

蕭龍士的“蘭”

而就在苗聚五家,蕭龍士與李可染相識,併成為莫逆之交。後來經由李可染介紹,蕭龍士毅然放棄工作,考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插班二年級學習。“在上海,父親遇到了很多好老師,吳昌碩、潘天壽、諸聞韻等人,他在這裡大開眼界,繪畫技術得到了大提高,學到了很多好東西,見到了大世面。”後來上海美專畢業後,他和李可染回到徐州創辦藝專,他任國畫系主任。1949年,蕭龍士應李可染邀請進京拜見了齊白石老人。“他不僅拜了齊白石為師,還跟他的學生李苦禪、許麟廬、婁師白等人互相學習交流,朋友的層次高了,自己也就得到了提高。”

大師筆下的“大寫意”

1956年,蕭龍士從蕭縣來到合肥定居,併成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因其德高望重,很多年輕人前來拜師,因此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書畫藝術人才,其中不少門下弟子如今已經是享譽當代畫壇的著名畫家了。“比如郭公達、王少石、王守志、張建中、周彬等一批人,現在都是很有名氣的畫家了。”蕭承震表示,父親收徒不拘一格。“只要是喜歡畫畫,願意去學的,父親都收下了,甚至是隻有十歲八歲的小孩,像王夢龍等等。”

由此,“江淮大寫意畫派”這一稱號也應運而生。“父親成為這一畫派的開創者,他的大寫意風格是一以貫之的,而他培養出來的弟子又多活躍在江淮一帶。”說到“大寫意”,蕭承震解釋為大筆揮灑、小心收拾。“父親的畫風老辣厚重而又充滿力量,大寫意必須氣勢大,筆道大,像大漢走起路來雄糾糾氣昂昂。但不是說非要有大勁,是手上、腕上、紙上有功夫,跟練功一樣。”

蕭承震:畫中幸得“五養” 傳承“大寫意”人生

蕭龍士的“荷”

所以說,蕭龍士不僅是著名的中國畫大師,還是傑出的美術教育家。而在蕭承震看來,父親之所以能成為“德藝壽”齊輝的一代大家,還緣於其一生都很自謙。“他對學生說,以前你們跟我學,我照顧你們;現在我跟你們學,你們照顧我。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朋友去病房看望他時說他是大畫家、大名人,他卻說:我不是大畫家、大名人,我只能是中畫家、小畫家。可以說,父親謙虛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父親的幸福養生學

蕭龍士主張“作畫必先立人,人品不好,落筆無方。”“父親一生誠實待人,沒有虛假,實實在在,畫畫也是這樣,底蘊厚重,可以說是畫如其人。”而到了晚年,蕭龍士更是將修身養性的體會書寫出來,其中不難看出他健康長壽的秘訣。“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頭。笑是長壽藥,樂為長壽丹。吃飯不過飽,走動少不了。再進一步愛好書畫以養心、養性、養氣、養神、養生,得此五養,幸福無疆。”

蕭承震:畫中幸得“五養” 傳承“大寫意”人生

蕭龍士的“竹”

蕭承震說,父親一生節儉,經常教導子女要勤儉節約。“他一直都很艱苦樸素,對貧苦的勞動人民非常同情。平時吃飯的時候,碗裡是不允許有剩飯的,要吃得乾乾淨淨,不浪費一粒糧食。”而就是這樣節儉的老人,卻十分樂善好施。“解放前,父親經常義賣自己的字畫。所得的錢款用來買糧食救濟災民,家鄉的地也捐給了別人。剛解放的時候,父親把我的姐姐送去當兵,還代表家長髮言,帶動了很多人。”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蕭承震為蕭縣、宿州、合肥等地的蕭龍士藝術館無償捐贈了幾百幅精品字畫,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往來的作品。談及此事,他表示一點也不心疼。“父親的東西,大部分在我手裡。他生前告訴我,把這些東西能捐多少捐多少,能被更多人看到,受益更多人。父親的遺願,最後我給完成了。”作為子女,蕭龍士的豁達大度和敦厚正直也在蕭承震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們受父親的影響都很大,一輩子只做好事,不給國家添麻煩,能幫人就幫。”

傳承發揚需走出誤區

作為“承”字輩,身邊又有這樣一位大師父親,蕭承震從小就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藝術薰陶。“上小學的時候,我就喜歡在書本上寫寫畫畫,平時看到父親作畫,也自己畫兩幅。”蕭承震說,父親常年在外作畫,逢年過節回家的時候,就會一心無二用,躲進二樓的小畫室裡安心畫畫。“我也會偷偷跑到畫室去看他畫畫,有時候需要我幫忙,我還會當個助理。”

1984年,蕭承震調入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開始正式學畫,至今三十餘載沒停下過手中的畫筆,併成為當代安徽大寫意畫風的領軍人物之一,為江淮大寫意畫派的宣傳、弘揚做出了巨大貢獻。談到對畫作的欣賞,他表示,每一處細節都很有講究。“甚至落款和蓋章,弄得不好都會影響整幅作品。該濃濃,該淡淡,該留白留白。人們常說胸有成竹,其實有時畫到那了,無法中有法,有法中無法。”

蕭承震:畫中幸得“五養” 傳承“大寫意”人生

蕭承震先生題字“徽派”

對於如今的書畫比賽,蕭承震說裡面有個誤區,那就是以評委的好惡作為標準。“首先都看評委的口味,評委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決定能不能得獎。其實,得獎不是標準,一輩子不得獎也不能說畫得不好,那些都是表面的。”蕭承震說,繼承和發揚才是最重要的。“書畫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去學習研究,把這些東西學到手並且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不斷學習、進步、創造,讓民族文化興旺發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李燕然 蔣楠楠/文 王從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