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爲「不准出境」!

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為“不準出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臺,又號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江蘇儀徵人。1789年成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790年授翰林院編修。

此後,又曾先後任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在粵期間,建議禁鴉片,對英商採用較嚴厲的政策。嘉慶廿五年(1820)在粵創立“學海堂書院”。道光六年,遷雲貴總督,旋又晉升體仁閣大學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致仕,返揚州定居,先後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去世,諡“文達”。

他對後世書法影響最大的是其《北碑南帖論》、《南北書派論》,開包世臣、康有為書論之先河。

阮元第一次將書法明確為南北兩個流派,把原先被奉為不二法門的“二王”還原為流派之一,把長久不為世人看重的北碑書法提到與“二王”比肩的高度,由此引致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碑學運動,衝擊了頹靡書風,推動中國書學發展邁入第三個高峰期。阮元並對兩派書法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精到分析,認為南派為帖、北派為碑,同源異流,同居正宗:“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於啟牘……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於碑榜。”、“是故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

阮元還對延續千年的“惟王獨尊”格局大膽提出非難,認為南帖就是由於過重妍態,才走上絕路,爾今欲復興書法,就要取法北碑,以北碑之厚重古樸,糾正南帖之妍美漂浮。儘管囿於所見,阮元不知有日後發現的南朝碑版、西域木簡及寫經殘紙之類,因而以南北地域分書風等立論未必盡妥。後來包世臣、康有為等在阮說基礎上又有發展,進一步深化了碑學理論。統而觀之,清代的碑學發展,系由“鄭燮、金農發其機,阮元導其流,鄧石如揚其波,包世臣、康有為助其瀾,始成巨流耳”(丁文雋:《書法精論》)。清代碑學之興也是中國書法史上首次“理論先行”的變革,而為變革奠定理論基礎的正是阮元。

儘管阮元之書名常為其在書論方面的建樹所掩,實則他於書畫藝術同樣造詣精深。阮元精鑑金石,曾奉敕續編《石渠寶笈》,書擅行楷隸篆,筆力渾穆,畫善花卉木石,筆致秀逸。他的書法雄強勁健,鋒芒畢露,正中寓奇。在國家文物局頒發的《1795年至1949年間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單》中,阮元被列為“精品和各時期代表作品不準出境者”。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阮元罕見的大字書法!

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為“不準出境”!

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為“不準出境”!

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為“不準出境”!

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為“不準出境”!

他是碑學導師,書畫作品被列為“不準出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