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一個極為重要條件就是“對矛盾的調和”——既要強調對比關係,又要合理地控制尺度。所以我們在傳統的書法理論中,經常可以看到對諸如“陰陽”、“向背”、“疏密”、“收放”等概念的闡述。本期著重講述“收放”這一對重要關係。

所謂“收放”一般是指,在單字中,有的筆畫形態舒展,有的筆畫形態收斂,筆畫長短對比鮮明,從而避免對稱、刻板的佈局形式,使整個字更富有動態。同時,筆畫間距的疏密,也會對收放關係產生影響。下面列舉幾個範字,進行簡要說明: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更:上收下放,撇收捺放。上橫稍重,其下方框形中,橫細豎粗,左豎露鋒尖起。撇畫前段呈豎勢,中段之後漸向左下撇出,形態收斂。捺畫粗長,是字的主筆,向右下大力伸展,末端是整個字最低處。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若:長橫為字的主筆,兩端較重,中段略輕。為了突出長橫的主導地位,其他筆畫皆有不同程度的收斂。尤其是草字頭簡化成點、撇、橫的組合,筆畫短小,團結緊縮,但富有動態。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神:左收右放。左部示字旁整體較小,橫畫左伸右縮,上下兩點大小各異。右部瘦長,框形收斂,豎畫挺拔突出,垂直向下,底部伸展幅度更大。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差:

左伸右縮,撇畫放縱。五條橫畫方向一致,長短各異,但整體收斂,較為短小。撇畫修長,向左下大力伸展,與其他筆畫的長短對比非常鮮明。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能:左收右放。左半邊筆畫雖多,但形態較為收斂;上寬下窄,“月”部整體較輕。右部筆畫雖少,但粗重有力,尤其是豎筆挺拔,起筆位置極高,使右部呈開張之勢。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收放有度

(慮)慮:上放下收。“冖”為整個字最寬處,橫鉤形態較為舒展,其上下共有六條橫畫,長短各異,都明顯短於橫鉤的橫畫。心字底的臥鉤扁而收斂,與頂部的開張形成對比,同時上部左偏,底部右偏,上寬下窄,上下錯位,字勢險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