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在吉諾比利用一條推特公佈退役決定後,許多從前的隊友,和交鋒多次的老對手們,如大加索爾、諾維茨基、丹東尼,乃至消息之王沃神,都在祝福語中送上了一句話:下一站,名人堂見!

顯然,吉諾比利與名人堂,是妥妥可以畫上等號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雖然位於美國,但入選標準實際囊括全球的籃球運動。吉諾比利作為全球最著名的FIBA超級巨星之一,憑藉國際賽場上的表現,穩穩入選。不過,如果只看他在NBA的貢獻,這16個賽季,夠不夠得上入選名人堂呢?

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吉諾比利無可挑剔的國際賽場資格

他代表阿根廷出戰了4屆奧運會,在2004年的雅典拿下金牌,在2008年的北京贏得銅牌。吉諾比利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奧林匹克籃球運動員之一,在2016年ESPN的奧運會球星榮譽排行中,他被列在第4位。

奧運會十大球星 排名 球員 國籍 1 奧斯卡-施密特 巴西 2 安德魯-蓋茲 澳大利亞 3 保羅-加索爾 西班牙 4 吉諾比利 阿根廷 5 薩博尼斯 蘇聯/立陶宛 6 斯科拉 阿根廷 7 馬修里奧尼斯 蘇聯/立陶宛 8 安東尼 美國 9 勒布朗 美國 10 大衛-羅賓遜 美國 自從美國隊開始派出NBA球員出戰奧運會,並命名為“夢之隊”,在前十個年頭還未嘗失金。但不敗紀錄被吉諾比利所率領的阿根廷隊所終結:在2002年的FIBA世錦賽(現已更名為世界盃)上,阿根廷擊敗美國,最終拿下了銀牌,美國隊僅僅拿到第六位。

2004年,又是那個吉諾比利,又是潘帕斯雄鷹,在雅典讓美國吞下苦果,阿根廷人贏得了奧運會的男籃金牌,世界體壇為之一振。

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但吉諾比利,也不只靠著國家隊的威名——當他還在歐洲效力時,就曾贏下過歐洲冠軍聯賽的冠軍,並且當選了歐冠總決賽的MVP,此外,他還贏得過兩座意甲的MVP獎盃。

總而言之,吉諾比利的國際賽場成就,可以參考另一位左撇子後衛馬修里奧尼斯,後者在NBA球員獲得許可參加奧運會之前,帶領蘇聯男籃拿下了奧運金牌,並且又率領立陶宛隊拿下了兩枚銅牌。儘管馬修里奧尼斯的NBA生涯乏善可陳,但他還是憑藉著國際籃球的榮譽,在2014年入選了名人堂。

吉諾比利在NBA賽場上,遠比馬修里奧尼斯更有名氣,結合以上兩點,他入選名人堂肯定是板上釘釘。但如果我們開一下腦洞:假設他從來沒在國際賽場上打出統治性表現,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路人甲,那麼他的NBA生涯是否足夠讓他進入名人堂呢?把國際賽場的表現全部剝離掉,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他的生涯榮譽。

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不利因素:全明星過少,總數據不佳

著名數據網站BBR關於名人堂的入選概率有一個公式,也被廣泛拿來作為參考。在這個公式裡,入選全明星的次數,佔到了非常大的比例。吉諾比利就在這一點上吃了非常大的虧:整個生涯,他也只在2005和2011兩年入選過全明星。翻看一下名人堂的名單,有91%的成員,比他入選全明星的次數多。

先看沒有入選過全明星的——從1994年以來,只有三位沒有過全明星,分別是馬修里奧尼斯、德拉岑-佩特洛維奇和薩博尼斯,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歐洲球員,靠著國際賽場上的表現入選的名人堂。這三位的NBA生涯都不算太長,榮譽也少得可憐。也就佩特洛維奇進過一次NBA最佳第三陣容,而吉諾比利兩個三陣在手。但現在,我們討論的是是國際榮譽清零的吉諾比利,區區兩個三陣,還不夠拿得出手。

那麼我們繼續往上數:上一個只有2次入選全明星的是“大蟲”丹尼斯-羅德曼,這位進全明星顯然靠的不是全明星露面次數;再往前數就比較久遠了:剩下兩位只入選過兩次全明星的——一個是被傷病和同位置競爭者搞的灰頭土臉的五十大中鋒比爾-沃頓,而另一位上古得分王喬-福爾克斯,他巔峰的時候還沒有全明星這回事兒。

所以榮譽不夠,生涯來湊。漫長的生涯跨度和累積的數據,也是衡量球員能否入選名人堂的重要標準。特別是生涯總得分,更是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吉諾比利在這一欄裡也不夠有說服力:他在16個賽季,總計拿下14043分,截止到2017-18賽季,在現役球員中總得分也就能排在第22位。排在他前面的一些球員:賈馬爾-克勞福德(18906分)、傑森-特里(18881分)、理查德-傑弗森(14904分)、魯迪-蓋伊(14515分)和艾爾-傑弗森(14343),這些多少和他生涯有點淵源的球員們,未來入選全明星的概率幾乎就是一點沒有。

而且,和生涯總共拿了6683分,卻抓了11954個籃板(歷史第23)的羅德曼不同,吉諾比利也沒有能讓人一口叫出的超級副項。在其他的累積總數據中,他都沒有拿得出手的:他的職業生涯總助攻數(4001次)比科克-辛裡奇(4245次)要少,職業生涯的籃板球(3697個)少於薩姆-米切爾(3711個);他的搶斷(1392次)倒是能勉強排進現役球員的前十,但比起蒙塔-埃利斯還是少了17次。

把這些數據算在一起,根據BBR的計算公式,只考慮NBA的表現,吉諾比利只有20%的概率入選名人堂,還不到拉簡-朗多的一半(41%)。

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有利因素:優秀的高級數據統計,季後賽影響力

幸運的是,現在是2018年了,五大常任理事數據不代表永恆的一切了。研究數據,我們得用點高級的,能用來衡量球員個人數據和贏球之間關係的。我們需要引入一項數據:勝利貢獻值(Win Shares)。

高級數據對吉諾比利更加有利:在2017-18賽季,他在BBR的勝利貢獻總值(106.4)排在了現役的第11位,而NBA歷史上勝利貢獻總值達到100-110之間的18名球員,有一半入選了名人堂。

但勝利貢獻值也有不太友好的地方:這項統計更傾向於單核心帶隊。像馬刺這種多個核心輪流站出來接管比賽的,互相之間要分走不少勝利貢獻。所以吉諾比利最好的賽季(2007-08,勝利貢獻值11.1)也還不錯,但遠遠算不上優異。好在吉諾比利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發揮,因此這項數據始終保持在高水平的行列裡:勝利貢獻值在8.8以上的賽季,他有7個。

接下來,我們要返回來說處於頂級強隊利好的一面了——吉諾比利整個生涯一共出戰了218場季後賽,在全聯盟歷史上排名第8;他從2002年加入馬刺以來,4次奪得總冠軍,而且每一次都在球隊裡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令人驚訝的是,吉諾比利在季後賽的勝利貢獻總值達到了20.76,排在了歷史第19位,而排在他身前的每一位(暫未入選的鄧肯和諾維茨基肯定跑不掉),都是名人堂成員。

當然,吉諾比利因為打得夠久,球隊夠強,有更多的機會來累積這項數據。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視了吉諾比利在季後賽的貢獻,作為對比的是:他的隊友託尼-帕克打了更多的季後賽比賽,但職業生涯季後賽勝利貢獻值只有13.6,排在第54位。

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另外,主觀因素會影響名人堂的最終入選。球員名氣和一些事件引發的知名度,都會給他入選名人堂起到加成作用。而對吉諾比利來說,主觀的人氣和名望都對他有利無害:儘管他只有一次當選年度最佳第六人,但他仍然會被人們記住:這是一位NBA歷史上最偉大的替補之一,是一個願意犧牲首發和每場的數據統計為了球隊變得更好的明星球員。吉諾比利的場上表現也對聯盟乃至世界籃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有好的方面(大量使用的歐洲步突破),也有不好的方面(他會盡可能找哨子,在現在已經是普遍現象了)。

所以,結論自然浮出水面:如果NBA現在開始擁有自己的名人堂,那麼請給吉諾比利留個位置吧:馬刺的20號,夠得上在這座名人堂裡,也能佔據一席之地。

不考慮率隊滅夢之隊,單看NBA表現,吉諾比利夠格進名人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