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特工是好萊塢大片偏愛的主角,他們的故事最適合把刺激的打鬥、複雜的計謀、浪漫的愛情這些類型元素結合到一起。說起特工電影,觀眾會最先想到三大系列——《007》《碟中諜》和《諜影重重》。受它們影響,大家總覺得特工故事就應該充滿未來感,作為黑科技概念產品展示場地。但其實這三大系列的起源都在已成為遙遠過去的冷戰年代。本文就以上述三大系列為主軸,帶大家一起梳理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工電影的發展歷程。

鐵幕之下,應運而生

《007》小說誕生於1953年,在1962年推出第一部電影《諾博士》,隨後不斷推出續作。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之諾博士》(1962)

《碟中諜》系列的開山之作則是1966年開播的同名電視劇(又譯《虎膽妙算》)。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虎膽妙算》(1966)

這兩個主題曲混剪到一起毫無違和感的電影系列,最早的影視作品都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相比起來,《諜影重重》就年輕多了,小說的第一部出版於1980年,後來在1988年改編成了電視劇。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伯恩的身份》(1988)

三大系列出現的時代背景都是冷戰,當時互相對立的兩大陣營給彼此安插間諜安插得飛起,文藝創作者也從現實中汲取大量靈感。《007》《碟中諜》這些神勇特工的故事,可謂生逢其時,慰藉了對國際形勢感到不安的廣大觀眾。人們願意相信真有像影視作品裡那樣智計無雙、英勇無畏、魅力無窮的英雄在暗中守護著處於脆弱平衡下的文明世界。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冷戰的結束,像《007》這樣的特工電影系列似乎也走到了頭,眼看著它們就要步上西部片的後塵,淪為過時片種。但是好萊塢的技術革命卻給了特工題材煥發活力的機會。

哆啦A夢,妙手回春

1995年,《007》系列成功推出冷戰結束後的第一部影片《黃金眼》,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皮爾斯·布魯斯南由此成為大眾情人。雖然故事仍然圍繞著已經過時的冷戰話題,敵方勢力的設定也延續冷戰思維,但是這一次堪稱真人版哆啦A夢的Q博士為007打造的各種古怪道具在好萊塢全新工業標準之下,終於能以相對逼真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了。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之黃金眼》(1995)

在《007黃金眼》上映的次年,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的《碟中諜》也被搬上大銀幕。電影版《碟中諜》由當時已憑藉《壯志凌雲》和《雨人》等作品奠定影壇地位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主演。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碟中諜》(1996)

比起英倫紳士邦德,阿湯哥扮演的伊森·亨特身上更多了幾分美式孤膽英雄的熱血。兩大系列的首要賣點都是高顏值男主,除此之外便是讓人眼花繚亂的特工裝備了。007有每集用法都不重樣的神奇手錶,還有從腰間伸出來、可以變長變短變漂亮的神奇腰帶,伊森·亨特也有屬於自己的玩具,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人皮面具。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碟中諜》系列從誕生之日起,撕臉皮就成了保留項目,在最新一作《碟中諜6:全面瓦解》當中,乾脆借角色之口自我吐槽。《碟中諜》系列的人皮面具每集不斷優化,摘面具的特效越來越難讓觀眾看出破綻,而且總是給人既驚又喜的體驗:面具往往與重大劇情反轉有關,並逐漸成為影片笑點的重要載體,後面這點在西蒙·佩吉成為人皮面具重度用戶之後,變得尤為明顯。

除了人皮面具之外,初代《碟中諜》電影另一個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道具要數“爆炸糖”了。注意這裡說的“爆炸糖”指的是威力驚人的口香糖炸彈,而不是大家小時候吃的零食,更不是香港導演彭浩翔電影裡的女主角。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前後腳上映的《007》和《碟中諜》都大獲成功,續集自然也被提上日程。《007》系列以平均兩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新作,但是劇情套路卻很快被觀眾摸清,於是大家逐漸不再關心故事怎樣,注意力更多放在邦德的小道具上。到了2002年布魯斯南主演的最後一部《007》系列電影《擇日而亡》時,科幻色彩已經相當濃厚,最大噱頭成了主角的隱形汽車以及反派的人造太陽這些華而不實的身外物。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之擇日而亡》(2002)

另一邊的《碟中諜》在首部曲上映之後的十年間,又推出了兩部續作,總體來說雖然維持住了水準,但是也無法改變觀眾在這一時期對於特工片“太過卡通”的印象。“奇技淫巧”式的道具展示固然豐富了影片的商業元素,但是假如對此過度依賴,就會忽視電影的本質,與觀眾漸行漸遠。《007》和《碟中諜》逐漸往科幻甚至玄幻的方向發育的同時,另一個特工電影系列卻開始崛起。

凌厲殘酷,別開生面

在布魯斯南脫下007西裝的同一年,同樣根據冷戰期間特工小說改編的電影《諜影重重》上映。主演馬特·達蒙按照傳統審美來看,談不上英俊,至少相比另外兩大系列的主演布魯斯南與阿湯哥,顏值並非他的優勢所在。從演員的選擇上,《諜影重重》就已經顯露出不同於其他特工電影系列的平實冷峻風格。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諜影重重》(2002)

馬特·達蒙飾演的特工傑森·伯恩人狠話不多,記不清自己是誰,卻能條件反射地使出特工的格鬥與槍械技能,觀眾由此也拓展了對特工職業的認識,瞭解到耍帥背後,秘密情報工作壓抑扭曲人性的灰暗一面。

接手《諜影重重2&3》的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接手奠定了該系列“快速剪輯+手持攝影”的標誌性影像風格,主角的緊張感通過視聽語言有效傳達給觀眾。《諜影重重》系列的動作設計理念引領了好萊塢的革新,影響範圍不僅限於特工電影,甚至還包括《美國隊長》這樣的漫畫改編電影。

2006年,《007》系列推出了由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皇家賭場》。該系列這時的選角思路明顯借鑑了《諜影重重》。雖然看慣了優雅紳士布魯斯南的觀眾,第一眼未必能接受新任邦德的外形。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大戰皇家賭場》(2006)

但是經過《諜影重重》系列的薰陶,適應的過程也不會太漫長。《007》由此開始走向更加冷硬寫實的風格。《諜影重重》的出現完美彌補了新舊007交接時期的空檔,而《諜影重重》三部曲完美收官之後,特工電影愛好者們又迎來了保留經典元素的同時兼收《諜影重重》氣質的007新故事,兩個系列的發展形成了完美的互補。

相比後來居上的《諜影重重》與推陳出新的《007》,《碟中諜》系列雖然在這一時期也有新作推出,卻已經很難讓觀眾產生新鮮感了。這個系列似乎做到了頭,作為靈魂人物的阿湯哥,其職業生涯也進入了瓶頸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2012年,《007》《諜影重重》和《碟中諜》三大特工電影系列迎來了歷史性的交匯。由奧斯卡得主薩姆·門德斯執導的《007:大破天幕殺機》作為獻禮該系列50週年的紀念作品,引發強烈關注,阿黛爾演唱的電影同名主題曲不但獲獎無數,更成為膾炙人口的年度金曲。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大破天幕殺機》(2012)

《天幕殺機》是《007》系列的第23部電影,對於這個數字的不斷累加,觀眾絲毫不會感到意外。然而另外兩個看似早已完結的特工電影三部曲卻也分別有新作問世,卻讓觀眾好奇,編劇究竟會怎樣強行續接下去。

2002至2007年的《諜影重重》三部曲本身構成了關於傑森·伯恩的完整故事,結束之後,導演和主演都明確表示不再回歸。可是對於電影版權方來說,這麼一棵搖錢樹當然不能輕易浪費。於是他們異想天開地讓一部頂著“伯恩”名頭卻沒有伯恩出現的電影(《諜影重重4》英文片名直譯為《伯恩的遺產》)。啟用新主演扮演新角色,還硬要跟《諜影重重》三部曲扯上關係,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尬蹭熱度”。平心而論,《諜影重重4》並非一無是處,只不過三部曲珠玉在前,觀眾實在吃不下片方掛著羊頭賣的這份狗肉。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諜影重重4》(2012)

相比起來,一集一個任務的《碟中諜》系列要開發新作,在故事層面面對的挑戰要小得多,不必受前作束縛。問題是,這時距離《碟中諜3》上映已過去將近六年時間,觀眾口味發生了極大變化,再加上《碟中諜3》口碑相對一般,如何吸引到觀眾才是真正的難關。身為製片人兼主演的阿湯哥只能放手一搏。

《碟中諜》前三部與同一時期的《007》都略顯浮誇,帶有一些卡通氣質。007主演換成丹尼爾·克雷格以後,影片氣質也向著《諜影重重》的寫實風格靠近。而《碟中諜》卻決定反其道而行之,把誇張和卡通感做到極致,以此來最大化影片的娛樂性。阿湯哥找來了以《超人總動員》等動畫電影享譽全球的布拉德·伯德執導《碟中諜4》,為電影注入更多輕鬆詼諧的氣息。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碟中諜4》(2011)

那些曾經讓觀眾看厭了的奇技淫巧,這一次索性被設計得更像玩具。在《碟中諜4》上映時,智能設備已經成為全球大部分觀眾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看到銀幕上IMF團隊成員使用平板電腦戲弄看守時,我們會自然而然聯想到類似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場景,共鳴感放大了橋段本身的趣味性。

歡快當然不是《碟中諜4》的全部。這個系列最受矚目的核心始終是男一號阿湯哥。這位當時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老牌影星,為了追求逼真效果,不用替身,親自上陣,攀爬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成就了電影中讓人血脈賁張的驚險一幕。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曾經一度快要成為“過氣演員”的阿湯哥,憑藉著敬業態度和搏命勁頭,完成了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動作明星大多不敢或不願嘗試的高難度鏡頭,讓《碟中諜4》具備足以征服任何挑剔觀眾的視覺奇觀,重新激活這個系列的同時,也為他自己打開了事業第二春。《碟中諜4》上映於2011年底,在2012年初引爆全球,尤其在中國市場,更是憑藉其一部影片的力量,炒熱曾被視為雞肋的春節檔。許多未經歷過阿湯哥輝煌歲月的90後、00後年輕觀眾由此被這位英俊卻不嬌柔的特工大叔圈粉,成了《碟中諜》系列的忠實擁躉。

從《碟中諜4》開始,這個系列終於找到了屬於它自己的清晰定位:做娛樂性最強的特工大片。隨後的兩部續集延續了這樣的思路,一方面通過團隊成員的嘴炮互動以及新奇道具的妙用來活躍影片氣氛,另一方面又通過阿湯哥對肉體極限的不斷挑戰來鞏固該系列不輸給任何寫實向特工電影的硬漢氣質。2015年的《碟中諜5》,阿湯哥的扒飛機和水下憋氣再次震撼全球觀眾。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到了2018年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更是給觀眾送上驚險場面大禮包,前作有過的這次也都再來一套,摩托狂飆、樓頂跑酷、徒手攀巖、飛機懸掛,外加新增的重頭戲高跳低開的軍事級別跳傘動作,花樣更全、分量更足、力道更猛,而且一如既往由阿湯哥親力親為。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碟中諜5&6》的另一大看點是美豔而又不失英氣的新一代“碟女郎”。瑞典女演員麗貝卡·弗格森出演的伊爾莎在片中並不是一個只負責穿禮服秀美腿的花瓶,而是與伊森旗鼓相當的頂級特工。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在《復仇者聯盟》和《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之後,觀眾越來越期待看到更多像斯嘉麗·約翰遜和查理茲·塞隆這樣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碟中諜5》引入伊爾莎這一角色,正是人心所向。特工多是浪子,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無法像普通人一樣擁有穩定長久的愛情,只有如此方能保證愛人免受牽連。但是伊爾莎的出現卻意味著伊森不再注孤生,兩人從顏值到實力都般配,結成一對所向無敵的特工俠侶,正是人心所向。在剛新上映的《碟中諜6》中,伊森和伊爾莎雙雙迴歸,攜手面對更棘手任務的同時,也擦出更多火花。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2012年的交匯之後,《碟中諜》的前進方向越發明朗,另外兩大特工系列卻漸漸迷失。《007:大破天幕殺機》的成功讓觀眾對出自同一導演之手的續作《幽靈黨》滿懷期待,結果該片質量卻讓人大失所望,故事沉悶拖沓,場面小打小鬧,算得上是20年來最差的一部《007》電影。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幽靈黨》(2015)

至於《諜影重重》系列,新主角的新故事並沒能再創輝煌,片方只得順應民心,請回兩大功臣馬特·達蒙與保羅·格林格拉斯。2016年的《諜影重重5》雖然有系列經典三部曲的影子,故事也比隔壁的《007之幽靈黨》要緊湊紮實得多,卻少了當年的驚豔感,主人公傑森·伯恩像是編劇為了賣新戲硬拽進來的無辜路人。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諜影重重5》(2016)

而且《諜影重重5》還在引進中國內地時因為放映格式問題引發巨大爭議,拖累了影片口碑,也敗壞了路人緣。

天涯比鄰,無問西東

深受歡迎的三大特工雖然都是來自英語地區,卻跟中國也有著不小的淵源。《007》系列首部電影中的重要角色諾博士就被設定為具有中國血統,造型也非常東方。當然,現如今的觀眾最熟悉的一次中國元素植入,還是1997年的《明日帝國》,不僅中國是重要的故事舞臺,華人動作女星楊紫瓊也加盟該片,成為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一任邦女郎。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007之明日帝國》(1997)

進入本世紀後的007電影依然偶有中國元素出現。2012年的《天幕殺機》中,007為了追查變節特工來到了中國上海。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也受到了另一位超級特工伊森·亨特的青睞。《碟中諜3》也曾到上海取景,鏡頭在收錄魔都地標東方明珠之餘,順道還拍了一下離上海不遠的西塘,向世界展示了江南水鄉風情。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碟中諜3》(2006)

除此之外,《碟中諜3》也跟《007之明日帝國》一樣,出現了東方美人。早年在香港出道的亞裔女星李美琪成為阿湯哥的隊友。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除了東方美女,亞洲型男逐漸也入了美國選角導演的法眼。《碟中諜6》預告片一放出,廁所打鬥的素材就引起關注。那場戲中,讓阿湯哥和超人聯手都佔不到上風的狠角色便由武術指導出身的中國演員楊亮扮演。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三大特工系列裡,算下來只有《諜影重重》與中國的交集最少。不過傑森·伯恩的扮演者馬特·達蒙卻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來中國主演過古裝奇幻大片《長城》。

百花齊放,組建宇宙

上述三大系列是特工電影愛好者們的首選,不過近年來也誕生了其他一些相同題材的優秀影片,尤其《碟中諜5》和《007之幽靈黨》上映的2015年,更是迎來了特工電影大爆發。既有從女性視角出發的搞笑力作《女間諜》,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女間諜》(2015)

又有同樣富有幽默感和解構精神卻憑藉漫畫感十足的爽快打戲成為當年話題之作的《王牌特工》,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2015)

還有與《碟中諜》一樣改編自上世紀60年代熱播電視劇、帶有復古氣息的《秘密特工》。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秘密特工》(2015)

這幾部新片一時半會還無力挑戰三大系列的地位,其中希望稍微大點的《王牌特工》在出到第二部時,也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斷崖式下跌。不過特工電影愛好者們還是感謝它們的出現。新老特工電影交織在一起,一個龐大的“特工電影宇宙”儼然呈現於我們眼前。

007系列最亮眼的邦女郎都是法國人,其中最新作《幽靈黨》的蕾雅·賽杜在認識007以前,就跟IMF小隊打過交道,曾憑藉《碟中諜4》中冷酷邪魅的女刺客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碟中諜4》與《007:幽靈黨》中的蕾雅·賽杜

《碟中諜4&5》中阿湯哥的隊友傑瑞米·雷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復仇者鷹眼,同時還是《諜影重重4》的男一號。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而且在《諜影重重4》當中搭檔的女演員蕾切爾·薇茲正是007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在現實中的妻子。而蓋·裡奇導演的《秘密特工》(又名《來自大叔局的特工》),雖然名頭不如三大系列響亮,卻也跟他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秘密特工》的女主角艾麗西亞·維坎德後來成為了《諜影重重5》當中與馬特·達蒙亦敵亦友的中情局特工;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諜影重重5》(2016)

而雙雄之一的亨利·卡維爾,也就是正義聯盟的超人,則變身《碟中諜6》中背景撲朔迷離的沃克探員,與阿湯哥在高空跳傘時身體糾纏不清,而且還有其他更加激烈的互動。

從詹姆斯·邦德到伊森·亨特,特工電影發展歷程回顧


若是有哪個財大氣粗的金主老爺,願意抓住這些錯綜複雜的聯繫,讓上述特工電影系列的主角湊進一部電影,形成漫威宇宙式的聯動,場面一定十分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