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光伏應用領跑者中標企業名單出爐,正泰新能源、國家電投、中廣核分食5個標段。

從最終中標電價來看,此前驚爆圈內的0.39元/kwh超低電價在四個項目中均未中標,這也意味著最低電價不再是決定領跑者最終優選結果的絕對性標準。而從技術參數來看,PERC單晶高效技術賺足了行業眼球兒,佔據該領跑者組件選擇主流。同時,72型雙面組件也成為企業兼顧滿分與收益的又一利器。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本文從電價和技術兩個角度詳細分析白城光伏應用領跑者中標情況,從而進一步透析後續九大應用領跑者基地的中標趨勢。

電價篇

在白城光伏領跑者評分標準中,上網電價佔35分,業績水平20分,技術與產業先進性20分,技術方案15分,投資能力10分。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在第一標段中,大唐和正泰同時報出了0.45的最低電價,但大唐在電站業績方面遜色於正泰,故此項可能是大唐未能中標的重要原因。第一標段雖然是以最低電價中標,但即使是最低電價,也比此後四個標段的最低投標電價高出0.06元/kwh。

在此次投標過程中,中廣核與華能在後四標段均投出了0.39的最低投標電價,而實際中標電價卻都在0.41以上,尤以中廣核和國電投的投標電價引人深思。

以第二標段的投標電價為例,中廣核投出的是0.39,而國電投投出的是0.42,實際結果則是國電投的0.42中標。在業績水平與投資能力項上的分值,兩個國企均應是滿分,中廣核在電價方面的分值是高於國電投的,而根據最終結果來看的話,國電投中標的最大可能便是在技術與產業先進性與技術方案方面拉開了較大的分值。

而在第三、五標段中,均是第三低的電價中標,不再像是第二批領跑者一樣,完全由最低投標電價中標。故此次白城光伏領跑者中標電價釋放的一個最重要的信號便是:最低價中標的時代已經結束!低電價雖然仍佔據重要因素,但前提是低電價必須具備其技術經濟的合理性與先進性。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綜合來看,後四個項目的競標彷彿是一場央企之間的大PK,在業績和投資能力相當的前提下,電價、技術方案、設備等方面的選擇,是決定其中標與否的重要因素。或許正如業內人士所言,電價雖然佔比較重,但並非是唯一的考核因素,項目的經濟性同樣是考核的關鍵。

在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企業優選標準指南中,技術方案主要考核投資商申報的光伏項目建設方案合理及創新性,其中技術經濟合理性佔據6分,即根據投資企業申報的光伏項目建設方案技術經濟合理性進行評分。這或許也是0.39元/kwh電價未中標的原因之一。

結合其餘領跑基地所處太陽能資源區及電價門檻,計算可得滿分電價如下: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上述計算以門檻電價作為平均電價,實際上滿分電價可能更低。而德令哈和格爾木處於一類資源區,這兩個地區的中標電價將成為第三批領跑者的最低電價,究竟低至幾何拭目以待。

需要注意的是,白城作為第一個開標的光伏應用領跑者基地,0.39元低電價未成為中標電價,在某種程度上對後續9個領跑基地申報企業有借鑑意義,即不要一味追求低電價,整體設計方案、經濟性的考量、綜合實力的比拼也是能否折桂的關鍵。

不同於在前兩批領跑者項目的低調前行,本次白城領跑者項目央企取得五中四的高中標率,也表明央企對第三批領跑者志在必得,在後續的領跑者招標中,央企的身影將依然存在,且所佔份額較大。此前,業內人士透露,央企大舉進攻領跑者項目,透露的一個訊息是國家強制配額的出臺。

對於白城領跑者中標電價,一位行業人士的留言倒是頗有幾分意味。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技術篇

就中標企業,除了仍被熱議的電價外,組件的主要技術參數也成為行業的關注焦點,其不僅將影響後續九大應用領跑者基地,也將促進領跑者之外的光伏應用市場技術路線的高效變革。

一、組件效率滿分是必爭項

從中標企業申報的主要技術參數中不難看出,組件的轉換效率均超過18.7%。而18.7%也是應用領跑者項目中單晶組件獲得滿分的效率標準。

根據應用領跑者基地企業優選的的五大(細分為資產、併網業績、設備、企業專利、技術方案、上網電價)評分標準,拉開企業得分差距的主要是業績、設備和上網電價這三項,如果在業績相仿、上網電價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設備的競爭就顯得尤為重要。競標企業為保證上網電價優勢及合理性,組件效率滿分則成為必爭項。

組件設備若想獲得滿分,多晶和單晶組件的轉換效率須分別達到17.9%、18.7%,按常規60型組件標準尺寸推算(5W功率為一檔),對應的功率分別為295W和310W,72型組件則分別為350W、365W。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二、PERC單晶佔據主流

目前市場上,多晶組件的主流功率為270W,單晶組件為285W。這也意味著,常規組件無法獲得領跑者滿分,必須疊加高效技術。

據業內人士介紹,對於多晶組件,滿分須疊加黑硅+PERC+半片+MBB+高效鍍膜玻璃,單晶組件則須應用PERC+半片技術+高效鍍膜玻璃,部分一線企業的單晶PERC也可獲得滿分,60型單晶PERC組件功率突破325W。

顯而易見,多晶組件實現滿分的技術難度較大,加之成本控制及LeTID衰減難題,仍待企業突破。當然,相信一線組件企業仍有實力提供出符合領跑者滿分需求的滿分高效多晶組件。

相對而言,單晶PERC組件,在金剛線切割破解成本痛點及LID光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後,其高效優勢普遍獲得市場認可,成為企業擴產的必備高效技術。2018年,市場上可釋放的單晶PERC組件產能將達30GW。

三、雙面組件核算正面功率,72型佔優

PERC之外,雙面電池也是新近高效技術的“新寵”,通過改變電池的背面印刷,P型PERC、N型、IBC、HJT等電池均可實現雙面發電從而形成雙面組件。特別是P型PERC雙面組件,與現有電池生產線兼容性高,在成本與單面接近的同時,有效提升發電量,成為新一代量產化的主流高效技術。

但雙面組件,目前暫無統一的行業標準度量,關於背面的增益界定爭論頗多。此次在應用領跑者項目中,國家能源局並未給出指導意見。從白城領跑者項目看,應用領跑者中的雙面組件將僅核算正面效率。

若以正面效率為基,行業人士表示,PERC雙面雙玻組件達到滿分還是有難度的,原因在於雙面組件是電池+玻璃的結構,透光性降低了正面的轉換效率,單面PERC比雙面PERC更容易達到滿分。在白城領跑者中標企業所選技術中,滿分的310W單晶PERC組件均是單面。

那此前備受市場看好的PERC雙面組件就只能“望洋興嘆”?從白城領跑者看,顯然不是,72型PERC雙面組件佔比頗高。為什麼是72型的而不是傳統60型呢?

一位業內人士解釋,由於應用領跑者評優標準只考核組件轉換效率,提高效率還可通過擴大組件的尺寸實現。原理在於:

單晶72雙面PERC成“香餑餑”—從白城領跑者看後續基地中標趨勢

(分子的增長比分母的增長速率快)

如72型組件比60型組件功率在擴大的同時,面積增長的倍數是小於功率增長的倍數的,最終效率相應提高。因此,若以領跑者滿分功率為基準,無論是單面組件還是雙面組件,72型組件是比60型組件更容易實現。

在電價競爭激烈的應用領跑者項目中,增益明顯的PERC雙面組件無疑是合理降低度電成本的最佳高效技術,但考慮到打分準則,72型的PERC雙面組件將佔比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