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搓泥大作戰|原因 & 解決方法

Penny姐

熱愛科學與生活的北大化學女博士一枚

一起聊聊科學護膚、健康生活

嗯,像Penny這樣題目起得如此樸素的公眾號,估計也是不常見。。。

不過實在其實也是理科生的語言能力有限,好在一目瞭然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

精心塗了10分鐘的精華面霜,最後是一堆讓人沮喪的泥條條;又或者在塗一款別人推薦的巨好用的防曬,然後加了一層粉底,讓人抓狂的搓泥讓你沒法出門~搓泥大概是護膚品最讓人糟心的使用感之一了。

今天說說搓泥的原因,及分辨之後針對這些原因的解決方法

搓泥是什麼?

用完一些護膚品,如果看到了一條條一坨坨一團團,或幹或溼的白色,呃,或黑色的東西,就是搓泥。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說到這,不禁想起一種產品,去死皮膏,甚至還有一些號稱去角質的面膜,然後說那些一條條掉下來的東西,就是掉下來的角質,給人一種清潔得特別乾淨或者去除了角質的爽爽的感覺。But,還真的不是。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感覺上的“去角質”其實是搓泥現象,而掉下來的“泥”並不是可能很多人認為的死細胞,它們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幹了的屑,或者是半乾時候和其他東西混合在一起的膠狀物。

搓泥的主要原因是啥?

網上一搜原因很多種,放到自己身上,可能還是對不上號,不知道怎麼辦。

Penny簡單總結一下主要的原因(可能不是全部原因哈),然後一個一個說,好不?

  • 自搓泥型:如果用到一些高濃度的高分子或硅油(等下給你們說比較常見的都有什麼,大家自己去對應),用多了,產品自己和自己就能搓出泥來。

  • 互搓泥型:單用一種產品好好的,兩個在一起就水火不相容地搓起泥來。如果一種產品裡面油含量高,另一種產品裡面水含量比較高,就容易發生這種情況;還有一些情況,咱們下面細說。

  • 皮膚狀態及使用方法:使用護膚品的順序、用量、手法,皮膚自身的狀態,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或加重搓泥。

自搓泥型

用於增稠或者保溼的高分子成分,是自搓泥型中很常見的罪魁禍首。所謂高分子,就是分子量很大、流動性很小的分子,能夠抓取水分子或者小的保溼分子。本身很多也都是粉狀的,加到護膚品裡,讓整個體系都變得比較粘稠跑不起來。但是一旦失水這些水分子沒了,它們就恢復了乾乾的樣子,變成了“泥”。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常見的增稠劑,比如:黃原膠、卡波姆(這個還好一些)、纖維素,複合的增稠乳化劑,比如:商品名EG(丙烯酸鈉/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鈉共聚物 、異十六烷 、 聚山梨醇酯-80 )、商品名305(聚丙烯酰胺、C13-14異構烷烴、月桂醇醚-7)、商品名400(聚丙烯酸酯-13,聚異丁烯、聚山梨醇酯-20)。

後面這幾個看起來有點複雜,其實就是幾種成分在一起構成了一款直接賣的複合增稠乳化劑,買來直接添加就成了。實際護膚品成分表裡面會把括號裡面的具體名字都寫進去,去找比如:聚丙烯XXX,聚山梨醇酯-80這些就可以了。一般啫喱或者凝露質地的增稠劑都是相對比較多一些的~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前面這些增稠劑聽名字似乎就不是好東西(其實適量的還是必不可少的哈),然鵝,透明質酸、膠原蛋白什麼的天然高分子也是要小心的噢

透明質酸也是可以抓水的大分子,吸水後變得有點稠,透明質酸用得多的產品,用起來會有臉上成膜的趕腳。它在沒水的情況下其實是也是固體粉末來的。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成分是硅油

硅油其實有很多好處滴,比如可以讓產品的膚感變得乾爽細滑,可以起到一定的填充作用讓皺紋和毛孔都顯得小一些,可以起到一定封閉的作用,就可以保持皮膚內的水分。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什麼粉底啊有些高端護膚品裡都會放硅(硅彈性體),比如:環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聯聚合物等。

氮素,什麼好東西加多了都是不行滴。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看看這看起來就感覺要搓泥的硅彈性體,自己和自己搓兩下就要出泥了~

硅本身不被人體吸收,一般設計在皮膚的最外層,但是防曬、粉底、面霜都有很多硅的時候就糟糕了,裡面的沒吸收,外面的又糊了一層。好多硅湊在一起大集合,不出泥真的就見鬼了。

互搓泥型

單獨用都沒事,一遇到就互相水火不容一樣熾烈地產生了泥球球~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油和水的不相容:如果前面使用一些以油作為基底或是油份含量非常高的產品,後續再用水基底的產品,因為油水的不相容,會很容易產生搓泥。

2. 陰陽離子表活/聚合物之間互不相容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去死皮膏,還有一些可以搓下泥來的去角質面膜,其實它們就是搓泥浴寶~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陰離子聚合物比如卡波姆,和陽離子的表面活性劑,遇到皮膚上pH發生改變,就會產生非常可觀的“泥”啦~~這個現象其實曾經誤導過很多消費者的說。。。

3. 硅油與水/油/粉都不相容硅油和油一樣,和水不相容,而且硅油和很多油脂也是不相容的。粉則更加嚴重,如果前面的面霜或者防曬是硅油包裹的,含量比較高,後面再加一層含有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的粉底,經常不可避免地就搓泥了。所以

硅油還真的比較適合在最後一層

皮膚狀態及使用方法

雖然“泥”不一定都是角質,但是角質層過厚確實也比較容易搓泥~而如果皮膚屏障受損幾乎無法吸收護膚品,全部都積壓在外面,也容易讓一些成分含量過高而產生自搓泥或者互搓泥。

過量使用護膚品,或者護膚過程太過冗長、品種過多,抑或使用過程中速度過快,也是產生搓泥的原因之一。

搓泥怎麼辦?

搓泥其實是個多因素導致的,有時候離子強度、pH的變化都可能導致產品之間發生反應而搓泥,和每個人的皮膚狀態也有關,但根據前面原因分析,至少可以調整改變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不會搓泥的產品和手法。

. 儘量避免有【高含量】的以下成分:黃原膠、卡波姆、纖維素、聚丙烯XXX,聚山梨醇酯-80、透明質酸、

環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聯聚合物等~

2. 儘量把含有滑石粉、氧化鋅等成分的產品(彩妝的粉、物理防曬都經常含有)用在最後一層;如果實在沒法用在最後一層,少用一些,並且不要太心急,等儘量吸收,幹了一些之後再塗第二種,塗的時候也儘量用拍而不是抹的手法。

3. 使用護膚品的順序建議為:水基底 - 精華 - 乳液 - 膏霜 - 油基底(如果有) - 含硅油/粉類成分

4. 可以每週去一次皮膚角質,敏感肌幹皮除外。

5. 同一品牌裡的系列產品相對於不同品牌的搓泥現象會少一些,同一品牌的配方師可能會在研製的時候調試一下。

如果產生搓泥現象,先找找護膚品裡有沒有前面提到的一些成分,特別高含量的要避免一下。然後把順序、手法調整好。如果還是不行,考慮替換其中的一兩種,往往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現在增稠乳化劑的發展使得護膚品的穩定性越來越好,硅油的發展使得護膚品的膚感越來越好~但是也帶來了其他的問題。現在護膚品發展多樣化,精華其實也是媽媽輩那時候並沒有的概念,所以那個時候也沒什麼搓泥這回事。

現在大家恨不得一天往臉上塗個七八樣東西。。。真的,還要互相不影響不搓泥也真的太難了~

Penny還是提倡精簡護膚,解決好根本問題,塗那麼多根本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浪費錢和時間,還要搓泥,又何苦呢?

有木有對搓泥現象多一些瞭解

你有遇到什麼特別搓泥的情況或者產品麼?

分享一下讓大家小心踩雷

若喜歡請幫忙轉發:)

讓理性的聲音傳播得更遠

--瞭解後再判斷,總好過一無所知--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Penny姐

護膚|健康|科學|旅行

化妆品搓泥大作战|原因 & 解决方法

瞭解後再判斷,總好過一無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