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評論區彩蛋!

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這一勝利(2014年總冠軍)應該成為所有有夢想的孩子們的勵志故事:堅持你的夢想,就像我曾經做的那樣,並日復一日地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直到它成真。

——帕蒂-米爾斯

帕蒂-米爾斯,1988年8月1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堪培拉,身高6尺(183cm),體重185磅(84kg),澳大利亞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控球后衛,現效力於聖安東尼奧馬刺。其手順時,投籃百發百中,奪旗斬將不在話下,人送外號“米神”;手不順時,其投籃選擇讓人大聲疾呼看不懂!看不懂!這廝也能拿千萬年薪麼?端的是個神經刀!

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澳洲大陸東部沿海是澳洲人引以為傲的黃金海岸,但佔澳大利亞國土面積最大的中部沙漠和森林卻是澳洲土著人的故鄉,這些土著人膚色黝黑眼窩深邃,乍一看與非洲黑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事實上他們的祖先就是非洲人,生活在新幾內亞,因為冰川運動大陸漂移被分裂出澳洲大陸才有了澳洲土著人。正因如此,當英國殖民者上島後,這些白種人自以為高人一等,在他們眼中白色象徵著聖潔、美好、高貴,黑色則是骯髒、醜惡、低劣的代名詞,所以他們打著重塑再造的旗號妄圖改良膚色

20世紀初,澳洲政府開始實行白澳政策,希望通過土著人與白人繁衍後代來改變這些土著人的膚色與生活,並得出了“只要經過3代人的改造,這些土著人就會完全變成白人”的結論,於是那些被拿來試驗的孩子就成了今天所謂的“被偷走的一代”。

如果您想要了解澳大利亞被偷走的一代的故事,可以去看看電影《澳洲亂世情》。

米爾斯的母親伊馮娜和父親本尼-米爾斯就是“被偷走的一代”,伊馮娜和四個兄弟姐妹全部被政府從自己的親生父母那“領”走,然後被送到天主教堂和澳大利亞政府經營的所謂的福利機構成為傳教士。他們被投入教堂學習所謂的“白色成長方式”,

他們不允許用自己的土著語交談以及用本地的方式行事,他們被強迫以一種不屬於他們的方式成長起來,他們被迫和整個家庭分開,在壓迫和屈辱中成長


在教堂,伊馮娜被告知她的母親不要她了。事實卻是,她的母親親眼看著骨肉分離,痛不欲生,無數次乞求政府歸還自己的女兒。多年後,已經成人的伊馮娜及她的兄弟姐妹終於和母親團聚,但他們心中的創傷卻難以被時間抹平,她決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1971年,伊馮娜成為了一個土著澳大利亞人的大力提倡者,呼籲大家反對和抵制白澳政策,反對種族歧視,反對膚色歧視

伊馮娜在四處奔走工作以改善土著澳大利亞人的條件的時候,認識了米爾斯的父親本尼-米爾斯,他們結婚並建立了籃球俱樂部“陰影”來造福土著人民。“陰影”作為俱樂部的名字非常合適,他們引進那些身處陰影中不被重視的土著青年,給了他們籃球,比賽和歸屬地,並看著他們長大

米爾斯四歲時開始在“陰影”打球,他的啟蒙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從媽媽那裡學會了我所有的籃球動作,”米爾斯說,“我爸爸只是對我的動作進行了微調”。隨著他和澳洲當地這些土著青年一起長大,他的籃球也越打越好,最終成為了“陰影”中最閃亮的一顆星。

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米爾斯的偶像則是他的叔叔丹尼-莫斯如,丹尼是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澳洲原住民籃球運動員,他分別參加了1980年和1984年的奧運會。米爾斯會從丹尼那裡獲得靈感,“我敬仰他”,米爾斯說道。

米爾斯已經忘記了他是什麼時候聽到母親的故事,但這些事一直紮根在他的心底並時時刻刻影響著他。

我為我的母親而自豪,”米爾斯說。“你看她幫助別人的方式是多麼溫暖。”


進入高中之後,米爾斯開始展現他無與倫比的激情,他代表學校參加了包括籃球、橄欖球、澳式橄欖球、田徑等多項比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6歲那年,米爾斯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澳大利亞體育學院就讀,這所學校在澳大利亞國內非常有名,博格特也曾是這裡的學生。

2006年,他獲得了澳大利亞籃聯頒發的年度最佳青年男運動員獎。

當年7月,即將年滿18歲的米爾斯入選了澳大利亞男籃集訓隊,備戰世界籃球錦標賽,這讓他成為了澳大利亞歷史上入選國家隊年齡最小的球員。雖然他最後沒打成世錦賽,但這種經歷以及經驗的積攢卻是難能可貴的。米爾斯當時說:“能夠和澳大利亞最好的球員們一塊兒訓練,我已經很滿足了。”

2007年,米爾斯進入了聖瑪麗大學,場均16.4分2.2籃板3.7助攻1.9搶斷,併入選了西海岸聯盟最佳陣容一隊。此時的米爾斯仍然是個名聲不顯的大一新生,真正讓世界認識這個小夥子的還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奧運會籃球比賽上,只要是和美國沾邊的一定是舉世矚目,如果你能在和美國的對抗中發揮出色,那恭喜你,你就要揚名世界了!米爾斯的故事就是這麼個劇本,他那腳踩風火輪一般的速度讓他在奧運會上大放光芒

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小組賽中,平均每場13分,全隊第三,還有2.6個籃板和2次助攻。四分之一決賽對陣美國隊一役,面對賈森-基德、德隆-威廉姆斯、克里斯-保羅等NBA頂級控衛,米爾斯毫無懼色,在28分37秒內16投7中,其中三分球4投2中,砍下了20分3助攻2搶斷,面對保羅打中2+1,更重要的是沒有一次失誤。他的表現讓整個夢八都稱讚有加,還得到了科比的鼓勵。北京奧運會全部6場比賽中,米爾斯交出了場均15.8分、1.7次搶斷的數據,搶斷全隊最高,甚至可以排進北京奧運會前10。

美國國家隊主帥老K這麼評價他:“我非常欣賞他的防守,我想跟我一樣,布萊恩(澳大利亞主帥)也會是同樣的想法,你很難看到一個後衛在防守另一個後衛的時候,全場都能做到如影隨形。”

老K還表示:錄像帶一點也不能讓人對他做出公正的判斷,我們得按下快進鍵才能真正知道他的速度有多快。他的意志非常堅定,他將擁有光明的未來。我想他以後肯定能夠進入NBA,這毫無疑問


在回到聖瑪麗大學又打了一年之後,米爾斯決定參加2009年的NBA選秀大會。

此時,他的優劣勢已經無比清晰。他速度快的令人難以置信,一旦他起步,必將給對方的防守人員帶來成噸的壓力;除了奔跑的速度快之外,米爾斯的起跳速率也快到極致,這個特點在投籃時可以一定程度上掩蓋他身高不足的劣勢;他的投射能力堪稱優秀,跳投流暢且充滿節奏感,投射範圍也相當廣闊。

雖則如此,他的手感並不穩定;他的傳球水平一般,缺乏穿透力,這是他作為一個一號位的死穴;他還經常會有賭博式的搶斷和防守;同時身高力量的不足也讓他在對抗中不佔優勢。

像他這種不穩定的球員很少會有球隊用高順位選秀權去賭,加之09年的選秀大會上有太多的優秀控衛,例如:庫裡、盧比奧、哈登、希爾,而他又在選秀前的比賽因傷缺席,這讓他的選秀身價直線下挫,但米爾斯仍然堅持要參加2009年的選秀,最終被開拓者在第二輪總第55順位選中。

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對比當時和他一同參選而落選的另外兩位澳大利亞同胞,喬-英格爾斯(對,爵士那位)和盧克納威爾,米爾斯能被選中真的是上天眷顧。

當時開拓者的後衛線上屯了一票的後衛,再加上他的控衛技術也不足以讓球隊信服,所以來到開拓者之後即被下放至了發展聯盟。

他在發展聯盟的首秀足夠驚豔,全場25投13中,其中三分球10投7中,罰球6罰5中,砍下了38分。另外,他還送出了12次助攻以及3次搶斷。

但這並未引起球隊的重視,整個新秀賽季,他不過在開拓者打了十場球,場均3.9分鐘,2.6分0.2籃板0.5助攻,他就像是一個局外人,球隊的勝負和他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雖然在球隊勝負上他是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但他和羅伊的關係很好。自米爾斯初入聯盟時,羅伊就一直扮演著大哥的角色照顧著這個新小弟。由於兩人都經常在健身房中進行加練,並一道接受膝傷的治療——米爾斯有膝腱炎,而羅伊則有膝關節炎——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當我最開始來到球隊的時候,布蘭登(羅伊)和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就很罩著我,尤其是布蘭登。”米爾斯說,“所以我管他叫大哥。”

第二個賽季,米爾斯終於在球隊佔得了一席之地,場均可以出戰12分鐘,得到5.5分0.8籃板1.7助攻,同時隨隊征戰季後賽。整個季後賽中,他一共只打了2場,總共5分鐘,技術統計上留下的不過2次出手、1個籃板、1個失誤,其餘項全是鴨蛋!

2011年,由於勞資糾紛NBA停擺,米爾斯為了能夠打球先去了墨爾本老虎隊。

CBA季前賽期間,當時的新疆隊主力後衛外援昆西-杜比在與上海隊的熱身賽中手臂骨折賽季報銷。經過時任主帥鄧華德的牽線搭橋,米爾斯來到了我大天朝,於2011年11月加盟了新疆廣匯隊。

神經刀——帕蒂-米爾斯(上)

聯賽初期,人員變動較大的新疆隊磨合欠佳,米爾斯則成為了這一階段球隊最穩定的得分點。在為新疆隊效力的12場比賽中,米爾斯場均出戰34.5分鐘,貢獻26.5分3.75助攻3.82籃板2.25搶斷。

在這之後,新疆隊經歷了換帥風波、傷病疑雲、老帥高層鬥法等羅生門事件,米爾斯可能適應不了我大天朝凡事講政治,處處談奉獻的“國情”,最終被裁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創作不易,關注下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