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羣嘲:爲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被犯錯”的女人們

沸沸揚揚的“劉強東在美涉嫌性侵案”消息剛一出來,就以王思聰的一條微博被引起軒然大波,大意是,章澤天要改叫抹茶妹妹了。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此後,大量的疑似涉事女主照片,和劉強東的太太章澤天的照片被放在一起,大量調侃群嘲的言論在社交媒體湧現“不知妻美,但知胸大”。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根據最新的美國警方披露的信息,劉強東是以涉嫌性侵被帶走調查的,隨即釋放,並未繳納保釋金。這兩天劉強東已回國開始正常工作,案件尚無定論。

而網上瘋傳的涉事女主照片也被證實是珠海某網紅,並不是當事人,也跟本案無關。但是涉事女主和劉強東的太太章澤天,已經被男人們的意淫和嘲笑刷了屏,並在網絡上演繹出許多針對女性的言論:

“劉強東那麼有錢,用得著強姦嗎”

“應該是價格沒談攏,女方才反口控訴劉強東”

“地位那麼高的人,不止於做出這種事”

前不久,媒體人章文被舉報涉嫌強姦,在蔣方舟和易小荷實名披露章文性騷擾的行為後,她們的照片也被放到網上,被評論“你說有人騷擾她們,也得有人信啊”“真想構陷,去找幾個漂亮點的女生再來好嗎”。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這些言論,總結起來就只會打一張牌:羞恥感。

這些女性在經歷了被出軌、離婚、性侵、性騷擾之後,髒水反而第一個潑向了她們。

然而一次又一次,女人是怎麼從受害者變成“羞恥罪犯”的?即便這些女性在事實上並沒有做錯什麼,然而攻擊女性的軟肋還是可以輕易被找到。

羞恥感真正發揮作用的,不僅在於別人說了什麼,更在於自己內心會被喚起淹沒性的羞恥。

當性侵案發生時,有一種羞恥叫,“你被性侵是因為你穿的少”。

面對被出軌的現實,有一種羞恥叫,“你老公出軌是因為你無能”。

面對離婚,有一種羞恥叫,“你離婚就是你失敗”。

面對單身,有一種羞恥叫,“你不結婚就是嫁不出去”。

在兩性關係的領域,有許多對女性預設的羞恥,可以顛覆事實,而讓人覺得“我才是做錯事的那個人”。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為什麼被羞辱的總是女人

在劉強東涉嫌性侵案中,受害者被公然物化:因為她胸大、貌美,足以讓劉強東這樣的人都會衝動犯錯,還有可能是性交易失敗,而反訛劉強東……

女性會以自身性別資源,來換取社會資源,這樣的觀點並不鮮見,然而在社會觀念中,還有更廣泛的對女性的物化,幾乎每一個女人的成長都會遇到,那就是將女人的成功定義成:外貌的成功和婚嫁的成功。

記得前不久,有一位女博士的新聞,男友因為她想考博士而分手,理由是不希望女方太強。當她畢業典禮的視頻傳至網絡,甚至可以看到,不僅是男性,也有一些女性不認同她的經歷,認為就算獲得博士的學歷,沒有男友的大齡剩女仍然是“失敗”。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社會觀念的強大,在於即使你在理性上不認同這些觀點,在感受上,仍然會受到撼動。

記得一位女生在剛剛分手後,很痛苦地告訴我:我覺得和前男友真的不適合,但是周圍的一切都告訴我,你30歲了,還不結婚,這樣是不對的。

“周圍的一切”來自她的父母、朋友、同事,她從小所生長的社會環境,似乎都在告訴她,這樣不對。而社會觀念的來源,有三個:

  • 女性作為獨立個體,會遭遇物化

在兩性關係中,相比男性,女性是更容易被物化的那一方。例如,社會普遍認為,一個像劉強東那樣事業成功的富豪,他可以利用成功的資本,去換取任何他想要的社會資源,包括女人的性資源。

而相反,涉嫌性侵案的女性受害者,卻被大多數人當成是在通過美貌做性交易,甚至有陰謀論認為,是在給劉設圈套,而沒有人去真正關注受害當事人是否真的被侵害。

  • 性別暴力的根深蒂固

在社會性別體系中,男性一直是被寬容的一方,這種寬容,是社會權力體系的再現,同樣,在這個體系中,女性也一直在遭受著性別暴力。

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暴力宣言》,首次明確提出了“針對婦女的暴力”(Violence against Women)的概念,界定為“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進行這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而不論其發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而這樣的性別暴力,已經滲透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被男性認同,同樣也被女性自身所認同。

最典型的例子是,當出現男性家庭暴力時,受害的女性會反過來為男方找理由,例如他是因為心情不好、工作不順利、喝醉了酒才這樣、是我惹到他了……諸如此類的理由,真正根源在於不平等的社會性別關係,這也正是性別暴力廣泛存在並難以消除的原因所在。

  • 用“嫁得出去”和老公是“忠犬”來狹隘地衡量女性的成功

最近,知名自媒體人咪蒙先是被傳離婚,而後她本人發出文章,承認十多來年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夫妻二人理性分手。網上卻由此引發了大量幸災樂禍看人笑話的羞辱言論,認為咪蒙之前曾多次秀恩愛,而現在被離婚事實“打臉”。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將社會普遍認為的“離婚就是女人的失敗”狹隘偏見用來盡其所能的羞辱咪蒙。直到咪蒙自己用一個漂亮回覆擊潰了所有的羞辱:“有錢的女性離婚,叫恢復單身!”

在相親市場上,這樣的現象更明顯:離婚的男人依然受到追逐,只要他事業成功,有能力維繫家庭;而離婚的女人,則被放在“被挑選”的位置上,個人的事業、興趣、能力、愛好,在離婚這個事實面前,都變得不值一提。

婚戀領域的成功標準,要求女性不僅是能夠“嫁得好”,後續還有一系列KPI:老公對自己好,老公不出軌。

用這些標準衡量女性成功與否,再次讓女性面臨理性和感受上長期的挑戰,個人選擇要放在一個標準下來衡量,感受時常被社會觀念所否認和顛覆。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拒絕性別暴力,我們應該怎麼做

當這個時代越來越提倡,個人的選擇和主觀幸福是重要的,女性在面臨性別暴力時,也增加了許多反抗的機會,拒絕性別暴力,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一,正確歸因。

具體的說,在感覺被羞辱的時候,可以怎麼辦?舉一個例子,一個女孩在相親時,被男方問“你是處女嗎”,她當即臉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實際上,在心理上她已經被“霸凌”了,和“處女”有關的一切觀念,在一瞬間讓她充滿了羞恥感。

而正確歸因是,這個男人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有他個人的原因,而自己是不是處女,跟他毫無關係。

第二,不自我物化貶低。

發揮性別魅力和性別優勢,和利用性別資源做交易,是兩件不同性質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被羞恥感佔據,就很難去區分二者的區別。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工作場合被男上司騷擾的女人,害怕自己如果反抗,會影響工作,同時也會有交易之嫌。女人可以有潛在的願望,比如希望自己對異性有吸引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方可以藉助錢權的優勢而隨意侵犯自己。

劉強東出事其妻章澤天卻被群嘲:為什麼被輿論羞辱的總是女人?

第三,對性別暴力進行反思。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女性對性別暴力是認同的,比如,身為女性但會參與羞辱女性,這是性別不平等,帶給女性一種深層而頑固的自我認同。如果你認為身為女性應當受到尊重,最有力量的方式,是去反思和覺察自身是如何被性別不平等所影響的。

或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發生類似事件,被羞辱的依然會是女性,或許“我沒有做錯什麼”和“我是做錯事的那個人”之間的激烈矛盾,依然會迴盪在女性內心。

然而,最重要的是,女性能擁有一種自我珍視的能力,去區別性別暴力和自己的感受。在過去,一個人羞辱女性,然後女性就感到羞恥,這是社會觀念影響下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現在,女性可以選擇的是,覺察到自身並非如對方說的那樣,從而去看清對方發起羞辱的原因。

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加藤諦三曾經說過“一個人只有擁有自己的內在世界,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而一個人如果再具備多一點的自主性,就能從那些看似溫情脈脈實則冷漠的傷害中做出判斷,並作出到底要不要遠離的判斷。而這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岔路口。”

願我們每個女性,都能努力發掘自己的自主性,珍惜自己的感受,在一次又一次社會輿論對女性的不公平中,選擇主動的遠離和屏蔽這些輿論傷害,並且不做傷害其他女性的輿論同謀。眼裡有他人,心裡有真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