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企業稅負超過利潤?用數據和理論告訴你企業稅負有多重

關於企業稅負,很多人認為初善君使用營業收入作為分母不合適,因為營業收入未扣除成本、費用等因素,不能算企業賺的錢,應該使用利潤總額。初善君覺得非常有道理,而且得知世界銀行在評估各國稅負時,使用的分母也是利潤總額。

實體企業稅負超過利潤?用數據和理論告訴你企業稅負有多重


使用支付的各項稅費/利潤總額,可以得到中國企業綜合稅率2017年為66.08%,較2015年和2016年是下滑的。至少表明在上市公司層面企業稅負在下降。

實體企業稅負超過利潤?用數據和理論告訴你企業稅負有多重


可是假如我們扣除了銀行、非銀金融業,這個數據就很嚇人了。2017年非金融業上市公司利潤總額24276億元,支付的各項稅費高達22627億元,綜合稅負93%。而2015年最誇張,綜合稅負130%,真是賺的還不如交的多。

實體企業稅負超過利潤?用數據和理論告訴你企業稅負有多重


國際對比上,世界銀行公佈了其他國家的綜合稅負,跟主要發達國家比起來,大家看著也挺寒心的。中國企業綜合稅率67.30%,跟初善君計算的上市公司層面66.08%差異非常小,可是這個數據美國、世界平均、韓國分別為43.8%、40.5%和33.1%,遠低於China。雖然我們的GDP跟美國還有距離,但是我們的稅負已經大幅領先美國20%多。

實體企業稅負超過利潤?用數據和理論告訴你企業稅負有多重

而且如果扣除中國的金融業,這個數據近四年是117%、130%、108%和93%,在考慮五險一金部分,中國企業稅負排名全世界前十問題不大,秒殺美日韓,最能體現大國擔當。這裡真的想抱抱實體企業,再被國家徵收各種稅負的同時,還要被銀行業在扒一層皮,皮皮到肉。

分行業來看,採掘、化工、通信最慘,綜合稅率均超過100%,利潤總額還不夠交稅,存在很多企業不賺錢還交稅的情況。房地產也達到了90%,食品飲料達到81%,農林牧漁也有35%。

實體企業稅負超過利潤?用數據和理論告訴你企業稅負有多重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企業稅負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有些人說,肯定是稅率高啊,但是實際上不管是增值稅還是所得稅,中國企業的主要稅率在世界上也只是排名中游。

本質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初善君接下來的文字對科班出身的朋友可能不適,內容參考了馬靖昊老師。

一是增值稅不在利潤表體現是最大的稅務謊言。作為間接稅,增值稅雖然會計處理上沒有進入利潤表,是由企業代扣代繳,但是本質上還是影響了企業的利潤,比如當進項稅無法抵扣時,當存貨減值時,其實增值稅都是由企業承擔了。同時增值稅進項稅抵扣並不容易,很多事項抵扣不了,成本構成主要是原材料、人工成本、製造費用,除了人工成本沒有進項稅,製造費用和原材料可能也沒有進項稅,實際上這裡的 “增值稅”成本均由企業承擔,並非代扣代繳。因此,當企業抵扣項目少時,增值稅還是實打實的企業成本,代扣代繳就是謊言。

其實增值稅的存在等於平白的把企業毛利率降低了16%,16%的毛利率空間啊。

二是所得稅和增值稅的重複徵稅。增值稅的徵稅對象是收入和不可抵扣的成本(沒有進項稅),企業所得稅是針對利潤總額徵稅,兩者稅率分別高達16%和25%。等於是先對收入徵收了16%增值稅,再把成本費用扣掉,對利潤總額進行了25%的再次徵收,重複的不能在明顯了。

那麼降低稅負的路徑呢?大家最喜歡的就是降低稅率了,不過增值稅剛從17%降到16%,可能還會在降低嗎?雖然初善君也認為不賺錢(利潤總額為負)還要交增值稅也不合理,但是當務之急初善君倒是認為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更直接。

比如把人工工資直接按照增值稅16%的稅率按照進項稅抵扣,這很合理吧。作為數據控,初善君特地計算一下,按照2017年全部上市公司薪酬21618億元計算,企業可以少交增值稅3459億元(僅佔國內2017年增值稅財政收入56378億元的6%),還不到600億美元嘛,自然規範徵收社保企業也能忍了不是。而且說不定我們還能漲工資呢,比降個稅稅率和跟擠牙膏一樣提高起徵點還好。

自古以來,讓利於民最有益於國家的發展,但是也最難,與民爭利嘛,你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