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鹿鼎記》是金庸所有武俠小說中最為奇妙的一部作品,它的妙處不僅在於其主人公韋小寶的“無武無俠”,更在於他的“無愛無情”。沒錯,《鹿鼎記》所揭示的,正是一個無愛無情的世界。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表面上看,在《鹿鼎記》中,沒有什麼愛情悲劇,有的只是一大堆喜劇:韋小寶不僅在事業上建立不世奇功,成為康熙的第一紅人;而且在婚姻上也收穫頗豐,一口氣娶了七位如花似玉的老婆。韋小寶事業、愛情雙豐收,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與喜事嗎?當然,能取得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人自然不少,但要取得韋小寶這樣的超大豐收,那還真是寥寥無幾。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韋小寶所建立的不世奇功,一半是出於機緣湊巧,一半是出於皇恩浩蕩。雖然韋小寶所向披靡,但多少都有些僥倖的成分在裡面。唯有娶七位老婆,那可真是全憑他的本事,可謂是處心積慮、費盡心機、驚險之極。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這些,都沒什麼可說的,你只能對他佩服之至。只不過有一點不對,那就是韋小寶的婚姻是無愛又無情的,有的只是欲:佔有慾、性慾、貪慾。韋小寶的婚姆是典型的中國式的無愛的婚姻,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理由如下:

首先,韋小寶生於妓院,從小就知男女之事卻不懂相愛之情,即只知欲而不懂情。韋小寶的理想並非建功立業封侯封王,也不是榮華富貴財源滾滾,更不是為情生為情死,而是發達之後回揚州開一座乃至幾座比麗春院更豪華的妓院。在他眼中,一切女性都只不過是妓女,是性與欲的對象。最多隻不過有高級與低級、走紅與不走紅、漂亮與不漂亮之分而已。所以他對一切女性,包括丫環、小姐、公主、俄羅斯蘇菲亞公主、中國皇太后甚至他的母親都一視同仁,他的女性觀說穿了就是妓女觀。所以他叫蘇菲亞公主是洋婊子,叫建寧公主是小婊子,叫皇太后是老孃子。他追求女性的方法,就是見到美女就想佔有。他的理想,正是希望自己的家是一座堂而皇之的妓女院。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其次,我們還可以來看看他的七位老婆的由來。除雙兒、曾柔、沐劍屏這三位年齡較小的女性之外,其他四位都已名花有主:蘇荃是洪安通教主的夫人;方怡所愛的是師兄劉一舟;建寧公主早已許配給了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阿珂傾心所愛的則是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那韋小寶又是如何得到這七位老婆的呢?雙兒是一個丫環,她的主人將她送給了韋小寶,當然就得死心塌地、老老實實地做他的女人;曾柔是他賭來的;方恰是因為救情人心切,而韋小寶趁火打劫,要方恰嫁給他,否則就不去救劉一舟,方怡只得答應,但對他卻只有鄙視而沒有愛。韋小寶對此也並不在意,他不在乎什麼愛不愛情不情的,只要成了他的人就行;沐劍屏是被他硬嚇軟騙,與他有了肌膚之親,不得已屈身於他;建寧公主則更是在送親的路上與韋小寶發生了肉體關係,後來又懷上了他的孩子;至於蘇荃與阿珂,則是在揚州麗春院中被下了迷藥,昏迷之後,被韋小寶姦汙,自然也成了他的女人。韋小寶愛她們嗎?當然不。他的最動聽的情話,只不過是對雙兒說“大功告成,親個嘴兒”。韋小寶為了佔有阿珂,倒是費了不少力氣,死纏硬磨,陰魂不散,使上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卑鄙無恥的手段。這並不是他的多情,而恰恰是因為他的佔有慾與性慾在作怪。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總之,在韋小寶的婚姻中,或許什麼都有,唯獨缺乏愛情。韋小寶的愛情觀應該是極其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有愛情觀。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奇妙的並不是他的婚姻沒有愛情,這樣的婚姻即便是在當下社會也毫不稀奇,而是這種婚姻中的每個人居然都還皆大歡喜。這就是婚姻與人生的極大的悲劇,對於女性,尤其是如此,因為她們做了“妓院文化”的犧牲品。在小說中,韋小寶的這七個老婆,竟然還能同處一室,和睦相處!如此場景、如此喜劇,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為什麼說金庸的《鹿鼎記》是一部“無愛無情”的作品?

《鹿鼎記》中的婚姻的喜劇,是中國人的愛情生活的至大至深的悲劇的體現。其可悲之處,不僅在於其無知,更在於其麻木;不僅僅在於一眾女性內心的痛苦,而在於這無情無愛的生活消磨了她們的意志,至使她們的痛苦像奇蹟般徹底地消失了。彷彿她們生來就能忍受,能習慣於這樣的無愛的婚姻。女人、青春、愛情、人性,在韋小寶的志得意滿的大笑聲中,全都被姦汙、被出賣、被徹底地嘲弄,實在是可悲又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