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國,一起了解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美麗富饒的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位於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嶽爾濟山。

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

與小興安嶺毗鄰,南瀕廣闊的松嫩平原,北以 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 俄羅斯為鄰,是 內蒙古自治區的主要山系

東西橫跨6個經度,南北縱越3個緯度,東與小興安嶺毗鄰,南瀕廣闊的松嫩平原

大興安嶺東側的遼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與其西北側的 黑龍江源頭諸水及支流的 分水嶺,山脈南段西坡的水注入 蒙古高原。

大興安嶺地區系新華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質帶。上元古代時期,系原始海洋的蒙古海漕,屬早期地質構造中“ 五臺運動”的產物。

石炭紀和二迭紀,經過“海西運動”,海水東洩退出,全區上升為陸地,形成大興安嶺褶皺帶與伊勒呼裡山系雛形,呈北東、南西走向。

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初期的“燕山運動”,使本區出現強烈褶皺、斷裂和火山噴發,加之西伯利亞板塊與中國板塊擠壓、相撞,大興安嶺褶皺帶進一步上升,形成新華夏隆起帶和階梯式斷裂帶,主軸呈北北東向展布

第三紀大興安嶺隆起帶和區域斷裂帶,繼續穩步上升。受長期侵蝕和剝蝕,出現“興安期夷平面”。

至第四紀及其爾後,大興安嶺繼續緩慢上升,發育成大興安嶺山脈和斷裂帶及河谷地帶。

大興安嶺地區特有的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國之首,肥沃且無汙染。

大興安嶺為多年凍土帶,處多年凍土帶南部,森林土壤類型主要有: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灰黑土、草甸土、沼澤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