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古話,我們也只是聽聽而已,並沒有深究。其實,這句俗語與近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的研究結論,不謀而合。

布魯姆的研究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快速的階段,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是100%的話,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之間獲得,剩餘下的20%則是在7~17歲之間獲得的。因此,從出生到7歲這一段時期,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每個孩子生來不同,需要家長善加發現、引導,才能在孩子小時候形成良好的習慣。有以下這五種表現的孩子,想不成功都難~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厚臉皮”的孩子

孩子自卑、膽小很難交到真心的朋友,在朋友關係中處於弱勢地位,為了維持友誼而委曲求全,很不利於孩子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

反觀自信大方的孩子,他們會更好的表現自己,遇到困不會退縮,每個年齡段有勢均力敵的夥伴,長大後有一起闖的夥伴,在人際上有很好的優勢,更容易獲得成功。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孩子的性格大多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父母給予孩子的“模範”作用,是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的關鍵。

有“想法”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成千上萬個為什麼,孩子的“想法”是他們發自內心的一種活動。有的孩子,即使問再奇怪的問題,家長都能耐心地呵護他那顆探索的童心,但更多的家長,選擇充耳不聞,或者

一句“你哪來的這麼多為什麼”,把孩子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鼓勵孩子的想法,孩子就會開發大腦變得更加聰明。頭腦靈活、有比較多想法的孩子,總是能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找出解決方法。

他們會從眾多孩子當中脫穎而出,踏入社會後也會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喜歡當“老大”的孩子

在學校裡,總會有這種類型的孩子:

沒事在班級裡組織個小幫派,自己做個小頭目,然後到了放學的時候,一群人做一些活動,比如去打球,或者做一些其他的遊戲。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孩子愛做組織者,做什麼事都能組成一個統一的團體。

這樣就會讓孩子從小養成領導才能,孩子喜歡發號施令,也是因為他有主見,有膽量,敢於說服別人。

在帶頭的過程中,也體現了孩子的組織管理能力。這在將來的工作中,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家“坐不住”的孩子

對於那種在家想裡坐不住,總是想往外面跑的孩子,家長總會覺得他們不聽話,因而十分頭疼。

在學校裡也是坐不住,還特別好動。對於“多動症”,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覺得這不僅僅是缺點,更是一種病。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孩子身上的優點呢!一般這類孩子運動細胞都很發達,喜歡活蹦亂跳。

在學習上,思維比較活躍,學習能力很強。只要有良好的引導和培養,適當鍛鍊下沉穩的心性,也能成為一個人才。

專注力比較強的孩子

專注力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注意力,不要小看孩子的專注力,這可是他們大腦獲得的一項重要的高級認知功能。

專注力對於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兒童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持續、穩定的注意能幫助學前兒童收集並記住關鍵信息,認識周圍的世界;能幫助學齡兒童高效地學習,不斷積累知識並能在需要的時候隨時提取。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專注還有一個好處常常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保持對他人的專注會讓個體更受歡迎。如果你曾體會過被在乎的人視而不見,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專注力在社會交往及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中的價值。

不過,專注力是一個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習得的能力。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專注力訓練機構,競思注意力訓練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在腦電生物反饋技術基礎上,結合沙盤訓練、心理輔導、情緒管理、習題鞏固、行為約束等輔助訓練全方位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全面激發學員大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正如每個孩子都不盡相同,我們家長要保護孩子的個性,讓孩子做自己,並不是說要讓孩子為所欲為,而是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認真觀察,引導孩子正確的去追尋他們的個性。

小時候有這5種“毛病”的孩子,長大都是成功人士

點擊瞭解更多,領取競思注意力訓練免費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