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畢業生辭去高薪工作,回鄉種菜,也年入幾十萬

每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學子大概都有這樣一個夢想吧,學成歸來,為家鄉做貢獻,歸來時才發現,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返鄉創業更是需要天大的勇氣和能力。 李首才,就是這樣的一位80後返鄉創業青年,他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全日制名牌大學畢業生。

他是來自一個貧困村的小人物,他來自那樓鎮屯良村,這個村莊位於邕寧區東南部,距離南寧市有50公里,氣候全年溫和躲雨,地面起伏較小,屬於丘陵地帶。李首才家就在屯良村那杓坡,他在這片土地上見證了父輩為了生活付出的汗水和努力。2015年,李首才懷揣著敢闖的心,毅然辭職,回到了家鄉。

南航毕业生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种菜,也年入几十万

畢業之後,李首才很快就在南寧找到了一份辦公室當白領的工作,不久之後,就當上了部門經理。在同齡人中也是很優秀的,他辭職回家之後,家裡人都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付出了很大努力考上大學,有了穩定的工作,不在像父輩一樣靠天吃飯,他為什麼還要回去過苦日子呢?周邊的朋友也都勸他做決定要慎重一點。

回到家鄉之後,經過仔細考察,他選擇種植紫玉淮山作為他的創業項目。屯良村很早以前就有種植紫玉淮山的傳統,擁有“淮山之鄉”的美稱,而那樓鎮的那樓淮山還獲得過國家農業部頒發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父輩們種植淮山也已經有30多年了。 2017年2月份,李首才和和村裡幾個年輕人在駐村第一書記的協助下,成立了他們村的第一個合作社,那樓首等綠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並建立起紫玉淮山基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首才和他的團隊就忙碌了起來,開荒,起壟,鋪槽,搭架……大家一起修建種植基地,他們主張不使用除草劑,不使用化肥農藥,採用郵寄肥料……並且採用不同於父輩傳統的種植方法,引進使用淺生槽橫向栽培技術這種方法種植的淮山品相好,畝產高,且使用人工少。

南航毕业生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种菜,也年入几十万

創業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自己對創業風險估計不足,自己的創業經驗也不足,在創業的過程中已經將自己的工資儲蓄用盡,如果再沒有資金投入,他的創業就要因為自己短缺而失敗。那個時候他心裡很苦,整天著急上火,每天就不停的在淮山種植基地走來走去。後來在第一書記牙寒江的幫助下,他申請了農村青年創業貸款,而且第一書記還將他的創業情況向自治區彙報了,很快就得到了自治區的大力支持,自治區給紫玉淮山基地鋪設了水肥一體化的自動化滴灌設施,減輕了淮山種植的工作量。而且還從基地給他鋪設了一條通往主幹道的路。政府幫助他化解了最大的難題。當然種植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技術問題,種植的作物會生病,這就需要一些專業的人士針對性的治理。

南航毕业生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种菜,也年入几十万

不久之後牙寒江帶著農科院的專家,還有農業服務中心的科技特派員一起到基地查看淮山病情,還現場傳授他炭疽病等淮山種植常見病的防治知識,免費給基地提供藥品。有了第一書記的幫助,李首才的種植基地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但是由於銷售渠道還未建成,李首才的紫淮山面臨銷售難的困境,交由中間商銷售,自己又無定價權,中間商壓價等問題,又是在第一書記的幫助下,他們才解決了銷路的問題。

新的一年,在商業模式方面,李首才有一個比較明晰的想法:“基地種植+貧困戶+互聯網銷售”。 “返鄉創業第一年,在第一書記的幫助下,他們基地有驚無險地渡過了各種創業難關,獲得了收成,基地發展也慢慢地步入正軌,但他並不滿足。現在他們要做出自己的品牌,打響自己的旗號。帶領全村共同致富,他們動員困難戶以土地入股,再進行統一的技術培訓,這樣既保證了產品質量,也保證了產品銷路。面對未來,他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