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組建36人「法律智囊團」 爲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

北京市委組建36人“法律智囊團”

包括法律顧問6人,法律專家30人;將為市委依法執政、依法決策、依法辦事提供法律服務

北京市委组建36人“法律智囊团” 为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
北京市委组建36人“法律智囊团” 为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

北京市委法律顧問隊伍正式組建。昨天下午,市委舉行聘任儀式,為受聘的顧問和專家頒發聘書。

人民大學6人入選“智囊團”

市委法律顧問和法律專家共36人。其中,市委法律顧問6人,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王利明,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李樹忠,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主任、教授卓澤淵,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劍文,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金杜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俊峰,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中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子程。

另外,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教授、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主任龐正忠律師等30人受聘為市委法律專家庫成員。學者、律師各15人。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專家中有5名學者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加上法律顧問王利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有6人入選北京市委“法律智囊團”。

聘任儀式上,市委書記蔡奇勉勵大家,發揮專業優勢,當好法律“智囊團”,為市委依法執政、依法決策、依法辦事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為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

據瞭解,北京市委建立法律顧問隊伍,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提高市委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水平。

《意見》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遵循法治建設規律和法律顧問、律師工作特點,積極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

具體來說,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推行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以黨內法規工作機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法學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

根據《意見》,“法律智囊團”履行的職責主要包括:為重大決策、重大行政行為提供法律意見;參與法律法規規章草案、黨內法規草案和規範性文件送審稿的起草、論證;參與合作項目的洽談,協助起草、修改重要的法律文書或者以黨政機關為一方當事人的重大合同;為處置涉法涉訴案件、信訪案件和重大突發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務等。

■ 對話

市委法律專家姜明安

法律顧問可保證決策合法合憲

新京報:建立市委法律顧問制度有什麼意義?

姜明安:北京市委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新時代加強黨的領導的要求,也是首都文明提升的內在要求。

新時代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同時黨章明確規定,黨要依法執政、依憲執政。市委領導做的重大決策、決定很多,但他們不是法律專家,因此有必要聽取法律專家意見,保證重大政策的合憲性、合法性。

過去,我們沒有法律顧問制度,有時候決策的合法性就有問題。從程序上講,有的重大決策應該開論證會、聽證會,但並沒有開。從實體方面看,重大決策的效果難以保證。

北京作為首都,要推動五種文明協調發展,沒有法治文明保障是很難做到的。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也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保障。

30個法律專家研究領域不同,有憲法、行政法、環境法、知識產權法等等。傾聽不同方面專家意見,對於保證市委決策的合法性、合憲性有很大意義。

新京報:與社會比較熟悉的政府部門法律顧問比,市委法律顧問有什麼不同?

姜明安:市委的法律顧問不同於政府法律顧問,市委的法律專家不同於政府的法律專家,市委的法律任務是很艱鉅的。政府部門更多可能是參與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行政行為等,而市委因為是領導機關,顧問和專家更多是在決策上提供法律支持和服務。

新京報:怎樣才能履行好市委法律專家的職責?

姜明安:感謝市委請我們做法律專家,這是對我們的信任,對我們法律知識的認可。作為專家,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做很多調查研究,否則很難建言獻策。一方面,專家可以提建議、意見;另一方面,市委也應該徵求專家意見,不能說很多事情自己就做主了,比如重大的決策不徵求法律顧問、法律專家的意見。

北京市委讓我們去做法律專家,也應該給我們提供各方面的方便,應該多給我們一些材料,多給一些信息,方便專家提建議、意見,如果很多東西都對我們保密,我們就成了花瓶。

專家意見,市委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但一定要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們也一定盡我們的職責,作為法律專家我們應該承擔責任。

■ 揭秘

哪些人能入選“法律智囊團”?

根據《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外聘法律顧問除應在所從事法學教學、法學研究、法律實踐等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和經驗的法學專家,或具有5年以上執業經驗、專業能力較強的律師;並且未受過刑事處罰,受聘的律師還應當未受過司法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罰或者律協的行業處分。

北京市委此次聘請的6位法律顧問,不但在學界和法律實務界頗有建樹,而且還有豐富的參政議政經驗。

王利明教授是著名民法學家,還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曾連任多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員、公安部特邀監督員、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等。

金杜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俊峰博士,現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顧問。

30名法律專家的業績和能力也很突出,如北京大學姜明安教授,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家諮詢組成員、教育部教育法規司教育法制諮詢專家、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

立方律師事務所主任謝冠斌律師,曾先後就職於國家科委政策法規司和國務院知識產權辦公會議辦公室,參與國家知識產權及科技立法和政策的起草與修訂,並參與對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的知識產權談判。

■ 背景

滬渝粵京陸續建省級黨委法律顧問制度

2016年年中,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提出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政機關普遍設立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到2020年全面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服務需求相適應的中國特色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體系。隨後,國內各省市陸續建立省級黨委法律顧問制度。

今年3月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丁偉、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葉必豐等5人被聘任為上海市委法律顧問,市委書記李強向市委法律顧問頒發聘書,標誌著市委法律顧問制度正式建立。同時,15名專家、學者被聘任為市委法律專家庫成員。

4月16日,在重慶市委黨內法規工作聯席會議上,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等7人獲聘為重慶首批市委法律顧問,聘期3年;同時,市委辦公廳聘請了3名法律顧問和2名公職律師。

5月17日,廣東省委辦公廳召開省委法律顧問座談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莫紀宏等5位學者被聘為廣東省委法律顧問,座談會研究部署省委法律顧問工作。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上海、廣東等地黨委法律顧問多以學者為主,也有個別官員,北京市6名法律顧問中有4名學者,兩名律師,體現了學術界與法律實務界的平衡。(記者沙雪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