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2018年5月3日,小米——這家成立8年的互聯網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詳情)。如果最終其市值達到了1000億美金,小米將會成為國內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三的互聯網企業。

此時的雷軍可能還記得兩年前說過的那句“小米五年內不上市”的豪言,但彼時的雷軍一定沒有想到,今天的小米會是今天這般盛況。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 小米手機的跌宕八年

對於在互聯網上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而言,即使沒有用過小米手機,那麼也一定用過小米手環、小米插線板、小米移動電源這樣的小米生態鏈產品。毫無疑問,今天的小米在國內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但如果我們回顧小米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即使強如小米,其成長也是與爭議和波折連在一起的。

剛入局的“攪局者”

小米第一次引起我的關注,還要回溯到2011年,其時,蘋果已經憑藉iPhone 4風頭正盛,安卓陣營裡,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剛剛起步,合約機佔據了安卓手機市場的大半壁江山,HTC、Sony Ericsson、三星、摩托羅拉依然是安卓旗艦的代名詞。

這一年的12月18日,小米的第一款手機——小米手機1正式在網絡上開賣,僅僅5分鐘,100臺售價1999元的小米1宣告售罄。這樣的小波瀾可能並沒有引起像“中華酷聯”這樣的國產大廠的注意,但很多東西就是這樣,從你未曾注意到的地方開始改變了。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小米手機1發佈會

次年6月,這家成立於2010年四月、發佈第一款產品僅一年的互聯網手機廠商完成了C輪2.16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元。

不久之後的8月16日,小米手機2正式發佈。11個月之後,雷軍通過微博首次公佈了小米2系列的銷量突破1000萬臺,此時,互聯網手機手機的熱潮也開始在國內愈演愈熱。

紅米“血洗”運營商定製機市場

在小米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中,小米除公佈了去年銷量9141萬部之外,還對外公佈了小米手機2017年平均售價881.3元,這一售價意味著,儘管高端手機表現出色,但售價更低的紅米手機仍然是如今小米的銷量支柱。

2013年7月末,小米正式帶來了首款紅米手機,售價僅799元。雖然按照小米給出的定義,紅米手機的定位為“大眾人群”,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千元手機市場就不難發現:國內的千元機市場幾乎全部被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老牌國產廠商所囊括。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紅米1發佈會

憑藉著運營商定製機的補貼和量的保證,在國內智能機發展初期,聯想、酷派甚至一度成為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的Top 1。但四核1.5GHz處理器、4.7英寸720p屏幕、800萬像素背照式攝像頭的紅米手機的出現無疑給了定製機市場致命的一擊。

憑藉著低廉的價格和極高的性價比,在紅米手機出現2年之後,“運營商定製”時代終於成為了歷史。而紅米手機也在2016年7月時宣佈,總體出貨量超過1.1億臺,也就是說平均每秒就可以賣出1.21臺,成為了國內手機市場的一大創舉。

“消失”的旗艦:19個月未更新的數字系列和21個月未更新的Note系列

根據IDC發佈的數據,小米在2014年第三季度以1730萬臺的出貨量,成為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國內第一大手機廠商,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場佔有率增幅超過200%,堪稱智能手機史上的奇蹟。

成立以來連續三年高速增長的小米也成了投資者青睞的對象。2014年12月,“3歲”的小米獲得了All-stars、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等多個投資方11億美元的E輪融資,估值達到了驚人的450億美元。

然而,這樣的飛速增長並沒有如預想一樣持續下去,隨著體量的增大,供應鏈、質量以及創新上的問題都開始被放大,在此後的2015年和2016年,小米經歷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1.遭遇“意外”的小米Note

先是2015年:隨著國內智能機市場逐漸成熟,小米此前“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的設計理念開始改變,在2014年發佈小米4時提出了“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之後,小米在2015年1月發佈了當時最驚豔的一部小米手機:小米Note。

這部手機對於後來小米手機設計的影響相當明顯:小米5、小米Note 2以及小米6上面均有這款手機的影子,甚至可以說,直到這款手機出現,小米手機才有了自己的設計風格。而且藉著首發810處理器,小米甚至一度希望憑藉這款產品衝擊高端市場。

然而,由於驍龍810的供貨問題,導致頂配版小米Note發售一度延期,供貨也難以保證;隨後驍龍810又由於過熱問題被大眾看衰,加上缺席指紋識別功能,這款發佈時備受看好的小米新機,也將小米手機的口碑一度拉低。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2.1999元的“是”與“非”

不止如此,此前作為主打的“1999元起”也成為了小米的制約。在1999元的制約下,喊著“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所發佈的小米5看起來並不夠發燒:3GB起步的內存、“殘血”版的處理器引起了不少發燒友的不滿意,唯一稱得上亮點的陶瓷版,還久久無法現貨購買。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3.19個月未更新的數字系列和21個月未更新的Note系列

如果現在再去回看那個時期的小米,我們或許會發現它所面臨的問題遠比我們上面說的還要嚴重。這一問題甚至出現在了旗艦產品的研發週期上。

作為更新換代極快的消費電子產品,無論是國際大廠還是國內小廠,其產品線基本都會遵循1年一次迭代的更新節奏。但2014年後的小米在這一方面上顯然出了問題:小米4發佈於2014年7月,但其換代產品小米5直到2016年2月才發佈,整個2015年沒有一款數字系列新品發佈,迭代週期長達19個月!

在2015年1月,小米推出了主打大屏市場的小米Note系列,然而這個新的系列剛一發布就不得不面臨與小米數字系列一樣的處境:直到雷軍重掌供應鏈與小米手機研發,在整整21個月後的2016年10月,小米Note 2才正式發佈。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從“MIX”開始的觸底反彈

上面提到了雷軍重掌供應鏈與研發,事實上,小米的二次發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016年10月的小米秋季發佈會上,雷軍令人意外的發佈了概念手機小米MIX,“全面屏”的概念、無劉海設計、超聲波距離傳感器、壓電陶瓷聽筒、全陶瓷機身將小米的品牌好感度與口碑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在隨後的2017年,小米手機所帶來的驚喜接連不斷:先是發佈了首顆自研SoC澎湃S1以及搭載該處理器的小米5c,隨後又發佈了“水桶機”小米6,均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歡迎。

小米還對其產品線進行了重新梳理:小米MIX系列脫離“概念”,與小米數字系列一起,作為小米的兩大旗艦系列;小米Note系列則改變定位,和重新定位的小米“X”系列主打線下市場。另外,小米“c”系列開始試水自研處理器;紅米則取消Pro系列,擁有Note系列、數字系列和Plus系列等產品線,依然主打千元性價比。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整整去年一整年,小米手機的銷量也捷報連連:第二季度出貨量2316萬臺、第三季度出貨量2760萬臺、10月份單月出貨1000萬臺、並且提前完成了1000億元的全年營收目標。根據央視公佈的手機銷售數據,小米2017年的銷售增速穩居第一位。

最新的小米招股書中更是給出了小米手機去年的銷售數據:年銷量達銷量9141萬部,重回全球前五(最新一季度的IDC報告中,小米已經超越OPPO居全球第四位)。僅用一年時間,小米就成功的實現了觸底反彈。

● 小米的野心與變革

如果我們更深入的去探查小米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的改變,其實可以察覺到,在這場大危機之中,小米的商業模式也正悄悄的發生著改變。

新老“鐵人三項”

在小米手機一代發佈時,雷軍就提出了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可以說,這一模式是小米此前許多年商業模式的真實寫照。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但在去年年中,雷軍在阿里巴巴舉辦的網上大會上對小米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更新:除了硬件和互聯網服務之外,2017年年初所提出的“新零售”取代了“軟件”的位置,與前兩者共同組成了小米新的“鐵人三項”。

從互聯網手機到新零售

在小米此前的危機當中,除了產品層面上的問題之外,原本獨特的“互聯網手機”屬性反而成為了小米進一步擴張的制礙。造成這一危機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國內電商環境逐漸成熟,O2O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在促進線上線下的融合,另一方面也將用戶重新帶回了線下。

這場熱潮之中,線下成了手機市場新的增長點,除了華為之外,具有代表性的線下手機品牌OPPO、vivo以黑馬之勢超越小米躋身國內市場第二、第三位。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在小米的這場“反擊戰”中,“新零售”顯然是重要的一環。2017年5月末,第100家小米之家正式開始運營,到了2017年11月末,小米已經在國內30個省158個城市開設了242家小米之家,單月營業額突破7.5億。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截至2018年3月31日,僅在中國大陸,就有331家小米之家開業。而且今年小米之家的開設速度明顯更快,在剛剛過去的五一期間,就有61家。按照這樣的速度,雷軍此前承諾的三年開設1000家小米之家,甚至可能提前完成。

智能硬件遍地開花

根據小米招股書所公佈的細節來看,小米2017年的總營收達到了1146億元人民幣,其中,智能手機所佔的營收佔比高達70.3%,如果我們只看這一年的小米收入構成,我們可能會這樣認為:儘管小米一再強調其互聯網公司的屬性,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其營收仍然以手機為代表的硬件業務為主。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但如果我們將時間線拉的更遠一些,不難發現,在此前的2015年和2016年,智能手機佔小米總營收的比例更高: 分別為80.4%和71.3%,即使是在智能機銷量大增的去年,小米智能機的營收佔比也在縮減。

沒錯,這正說明了小米其他業務的營收增幅要比手機業務還要高,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增長,就來自於智能硬件業務。

如今的小米IoT平臺有著不少讓人耳熟能詳的明星產品:例如如今最火的小愛同學、小愛同學mini、以及小米空氣淨化器系列、小米掃地機器人、小米淨水器、小米插線板、小米智能檯燈等等,出色的性價比,優秀的設計讓小米的生態鏈產品備受好評,截至目前,小米生態鏈旗下產品接連斬獲iF金獎、Good Design best 100、紅點Best of the best三大設計大獎,實現工業設計上的大滿貫。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雷軍的公開信中提到,小米目前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類IoT平臺,其中多個品類的銷量排名全球第一,目前已經連接了超過一億臺的智能設備。小米上次公佈這一數據是在去年11月,當時小米智能硬件聯網設備總數已經超過8500萬臺。也就是說,僅在過去的半年時間內,小米智能硬件的用戶量就增長了17.6%,而這方面的存在的可能性更讓人無法想象。

遊戲、影視、金融等全面發力

不僅如此,小米的觸角甚至伸向了你所沒有注意到的各個方面,在互聯網服務上面,除了MIUI和小米雲服務之外,小米在遊戲、影視甚至互聯網金融上面都有佈局。

遊戲上面,小米已經推出了目前熱門的MOBA類手遊《小米超神》、吃雞類手遊《小米槍戰》,以及《劍俠世界》等,儘管與騰訊、網易等仍有差距,但表現依然不錯。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影視上面,《空天獵》、《機器之血》、《十萬個冷笑話2》以及今年賀歲檔的熱門《唐人街探案2》背後均有小米影業的身影,在2016年之後,表現越來越好。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互聯網金融上面,則有小米支付、小米金融以及新網銀行在支撐。

成立八年之後,小米已然不再是此前那隻風口上的豬,其“科技巨獸”的身形,已經開始浮出水面。

●未來:小米的挑戰和希望

毫無疑問,上市對於小米來說,將會是一個新的轉折點。不久之前的小米6X發佈會上,雷軍宣佈了小米手機的硬件利潤將永遠低於5%,對於即將上市的小米來說,如何說服投資者相信自己在如此低的利潤率之下,依然能夠帶來足夠的回報,這是小米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不過相比於挑戰,無論是手機業務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還是嶄露頭角的智能硬件業務,或者是蒸蒸日上的新零售,如今的小米都給足了我們相信它的理由。

和小米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想想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小米公司八年成長回顧,看雷軍如何打造龐大的小米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