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我小時候學習書法,對書法是什麼完全不懂,誰寫的好壞也完全不懂。瀋陽幾個名家都是我的老師輩,我認為他們就是該頂禮膜拜的神仙了,認為他們有名氣肯定都寫得非常好。

隨著讀書,隨著逐步研究,一點一點地懂了書法,到後來又深入地懂了一點,才知道我當初頂禮膜拜的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大書法家。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

當然也有大家,像沈延毅先生,直到現在也是一位出眾的大書法家,我是親眼看他寫過很多次,寫得太棒了、太有份量了,對筆墨的研究太有深度了!老先生到晚年的時候一天就喝這麼一小盅紅酒,到臨終還在抽菸。所以我也跟我老師一樣抽菸。他是後來腦溢血沒的,活了92歲。


對書法的認識方面,我想簡短地談一點我想談的東西。

第一,我們應該有對中國書法的自信,這也是一種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一個自我認識上的自信

因為中國書法已經在世界藝術之林裡立定腳跟,沒有人不承認中國書法是世界藝術之林中一個獨特的高品位的藝術門類。它跟油畫、版畫、雕塑、壁畫、中國畫一樣具有很大的份量。而且我認為它還有獨到的地方,跟油畫、版畫這個系列不同的地方。

為什麼畢加索作為西方的大畫家能說出來:我要是在中國,一定是一位書法家而不是畫家。這話畢加索決不會是開玩笑說出來的。說明不管在世界藝術的哪一個領域裡、哪一個畫種裡的藝術家,在高層理論上都是相通的,認識高度都是一樣的。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書法作品

我理解畢加索說這個話的道理在哪兒。他的油畫在粉紅色時期、藍色時期被更多的人接受,後來他改變了方向。風格上採取了出奇制勝的辦法,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好奇和後人的承認。

他那時候說出那句話,我想他對書法是有所研究。包括梵高的油畫也吸收了中國的線條的東西,他也吸收了日本浮世繪的一些東西。日本的浮世繪跟中國的國畫都是講究線條的

中國書法最大的特點,我認為是世界藝術領域其他畫種所達不到的一個高度和品位,那就是當藝術家有了成熟的技巧和比較高深的修養,包括人性修煉之後,在靈感到來的一剎那就使之成為了永恆

在這點上只有中國書法能達到,比如說懷素的《苦筍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都是這樣的,在靈感到來的一瞬間成為永恆。再過一萬年,也沒有人敢否定這樣出類拔萃的作品。油畫能達到嗎?達不到。版畫能達到嗎?雕塑能達到嗎?壁畫能達到嗎?國畫最相近,國畫也達不到,也不可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能完成一件傑作,只有書法有這個特點。所以這是不同於其他畫種而又很獨到的一個特點。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書法作品

所以我認為我們作為中國的書法家,就應該有這種對中國書法的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有些人提出書法要走向世界,我們已經在世界藝術之林裡,還要往哪裡走啊?我不明白這個提法!所謂走向世界,如果是想讓外國的觀眾都懂中國書法,這是錯誤的。就像讓中國的觀眾全懂油畫,讓中國的觀眾全懂交響樂,也是錯誤的,因為這不可能。

不管哪個藝術門類都不可能達到全世界60億人口都能欣賞,誰也做不到

中國書法成為了中國人的符號,外國人一看到中國書法,一看到中國的瓷器、絲綢,一聽到中國的古琴、古箏、二胡、胡琴,馬上就說唐人的、中國的,這些都成為了中國的符號,這是我們從祖先到現在為世界文化藝術所做出的貢獻。從其他畫種、其他藝術門類中吸收營養是對的,但是不能夠為了迎合別人而消滅自己,這是不對的。

當然,光有這個文化自信也不行。我國曆史上有那麼多經典作品,正因為有這些經典作品,在世界藝術之林裡,外國藝術家就不得不認可。我們這個時代,如果我們的藝術家再創造出一些優秀作品,同樣穿在歷史的鏈條上,就像顏真卿《祭侄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懷素的《苦筍帖》、張旭的《古詩四帖》、黃山谷的《華嚴疏卷》、米芾的《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楊維楨的《真鏡庵募緣疏卷》、徐渭的大草、鄧石如的行書,還有當代林散之、徐生翁的書法,那麼才能加強和強固我們在世界藝術之林當中的地位。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書法作品

第二點,筆墨。我研究黃賓虹、學習黃賓虹幾十年了,住進北京是2005年,又研究了一年山水畫,從2006年開始動筆。從黃賓虹那裡得到的,不僅是繪畫技法,更是他對中國畫和中國書法深刻而明晰的認識。這是一個重要的收穫。

只有黃賓虹對中國的筆墨才有那麼明晰而深刻的認識。黃賓虹說過兩句經典名言,他說“中國畫舍筆墨內美而無他”,說得果斷又決絕。第二句話是“畫中三昧,舍筆墨無由參悟”。就是說,如果對筆墨沒有明白的認識和掌控,你連大門都進不去,無由參悟。

他又說了,人們在藝術的研究上應該把重心和精力放在哪裡呢?放在筆墨上。筆墨包括用筆和用墨,但筆墨是一個綜合的東西,不能分開來研究,可以分開講,但是筆墨兩字另有含義

他又說不必計較字形的粗拙。當我看到他這句話的時候不是馬上就理解了,但是後來確實真正地理解了,中國畫和中國書法重要的是筆墨。我得出的結論是:筆墨在中國書法中不僅僅是形式和技巧,而是本質的內核之內核。這可能跟黃賓虹的見解是接近的。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書法作品

所以,到後來我的研究重心就放在上述那些名家作品上。得到什麼呢?一是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主流線上,歷代書法大家都是在主流線上的變化。第二都是在筆墨上出類拔萃。我為什麼沒談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呢

我記得在劉正成老師26年前編的《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中,我寫了7篇文章,有一篇是顏真卿的祭侄稿賞析。我說《祭侄稿》當為天下第一行書,而不是《蘭亭序》。20年之後陳傳席發表的文章裡,他說《祭侄稿》當為天下第一行書,他不一定看到我那個文章,可能是不約而同。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被列為天下第二行書。《蘭亭序》,我們見到的都是臨本,不管是褚遂良臨本,還是虞世南臨本,沒有一件是王羲之的真跡,我們沒見到,他帶到墳墓裡去了。

沒有王羲之的真跡,如何去評價《蘭亭序》?怎麼就認定他寫字最好啊,必然是依據臨本。有人評價認為馮承素的臨本更接近王羲之《蘭亭序》的真面目。我說,在這幾個臨本當中,馮承素臨的是最差、最版刻的一個,褚遂良臨得比較厚重,虞世南臨得更靈動些。所以,對王羲之《蘭亭序》下結論很難。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書法作品

我說到這裡就歸結到一句話,歷代經典作品,都屬於文人書法,胸無點墨的人能寫得出來嗎?不可能

我又想到民間書法,我們發現一些民間書法也寫得很好,我們承認是書法作品,但是他沒名沒份,又沒官職,又不是著名的書法家,那真的是沒讀過書的老百姓寫的嗎?我不承認,不可能。他只是沒名而已,他肯定有學問、有修養,要不他寫不出來能被我們懂書法的人承認是好的作品。

舉個例子,鄧石如,他是布衣,沒官。徐生翁也是布衣,你能說寫得不好嗎?鄧石如在清代被稱為國朝第一,清代可是有很多名書家的。我說鄧石如只是行草寫得好。人們一般認為他的篆書和隸書好,固然也好,但是行草更好,份量更重。

所以說,歸根到底黃賓虹先生提出的見解,也就是說筆墨在中國書法這些經典作品中得到認證了——筆墨是如何地重要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我們這一代人在傳統筆墨技巧上和傳統書論、畫論的認識上都是下過很大功夫的。跟茅盾、魯迅這些人不同他們是文人寫書法,寫得好不好呢?好。但是他們並沒有下過像我們這些書家的功夫,去百遍、千遍地臨帖、去研究,下苦功、下實功夫。

我再舉個例子:毛澤東。我記得有一回書法界測驗毛澤東書法的時候我給了票。在歷代當政者中寫字最好的是毛澤東,再就是宋徽宗了,是不?再沒有比他們更好的。像毛主席這個時代裡,朱德、董必武、周恩來、陳毅都寫一手好書法,但是他們跟我們下實功夫、下苦功夫去研究書法的,還是不同的。

在筆墨份量上、最後的價值上是不同的,所以黃賓虹他說“文人”書畫,他沒看好。他認為好的國畫是士夫畫。

我早年的時候曾經傾心於揚州八怪的某些畫家,像金農、黃慎、高鳳瀚。在我們遼寧畫院的資料室的資料員小梁說,一個齊白石的畫冊,一個金冬心的畫冊,只有你一個人借。借閱限期一個月,我一個月還回去,第二天還借回來,沒人看,就是我一個人來回借。那時候沒錢買書,工資很低。時代變了,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郭子緒:胸無點墨的人寫不出好書法


郭子緒書法作品

搞藝術的人很苦。黃賓虹是高大又偉大的一個人。無論從繪畫、書法的高度,還是理論高度,下功夫的那種苦學精神都是我們望塵莫及的。最苦的得說是他,在藝術大家裡,齊白石比他強,一幅畫還能換一袋白麵的。黃賓虹那麼好的畫不僅是沒人買,參加展覽,策展人的水平低,還不讓他參加,到那種程度。這就是藝術的陽春白雪。

梵高,一輩子就賣了25法郎,和朋友畫家高更喝了一頓酒,收來的錢去了一趟妓院,花沒了,再沒錢了。後來在麥田裡拔槍自殺了。他為什麼自殺呢?這是個謎。在夏天太陽特別毒的時候,他支著畫架在野地裡寫生,頭頂都曬得冒汗,小孩們就拿他當瘋子,拿石頭、拿鋤頭追著他打,這就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生活。生活上如此不幸,然而卻造就了有史以來油畫上的一個新高度。

————

郭子緒,字楠石,河北樂亭人,曾任中國書協第二屆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書協副主席等職;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藝委會委員、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