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鐵開行中歐班列逾千列 構建中歐東北物流大通道

沈铁开行中欧班列逾千列 构建中欧东北物流大通道

沈鐵的中歐班列。沈鐵 供圖

中新網瀋陽9月5日電 (沈殿成)瀋陽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從瀋陽東站開車,280小時後,滿載服裝、鞋帽、日用品、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就可到達目的地——俄羅斯的莫斯科。2014年以來,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服務東北地區“一帶一路”建設,累計開行中歐班列已達1099列。

藉助港口區位優勢,大力開行中歐班列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遼寧作為東北三省唯一的沿海省份,藉助沿海7個港口的區位優勢,在組織開行中歐跨境集裝箱班列中,大打“海鐵聯運”這張牌,目前已在東北地區形成了一條成熟的中歐國際物流大通道。

在營口港的鮁魚圈港區內,每天都會停靠來自廣州的貨船,這個常態化的運輸線路被稱作“天天班”。船上的貨物來自“珠三角”地區,據物流代理商王金友介紹,從廣州運過來的主要是日用品,還有一部分是家電類的,也有一部分電信類的產品。這些產品大部分在營口港卸船中轉後,換乘中歐班列,經滿洲里到達俄羅斯及歐洲國家和地區。

在過去傳統的思維方式裡,營口港是一個面向腹地的終點港,東北的貨物從營口港走海運運往海外或南方各省。而如今,這一腹地概念的顛覆,正是緣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一條由中歐班列串起的中歐物流大通道已經建成,營口港成為了面向世界的中轉港,遼寧也因此成為東北亞和國內東南沿海出口歐洲的物流商品集散地。

營口港國際合作部負責人介紹,以到莫斯科為例,海運的時間接近40天,中歐班列在15天以內。這種海鐵聯運的方式,比傳統海運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

隨著“中歐班列”在東北的常態化運行,以及依靠海鐵聯運方式、價格的不斷優化,東北地區的中歐物流通道已經形成,目前,遼寧還在莫斯科參與了俄羅斯最大的國際物流中心——別雷拉斯特國際物流中心的投資建設,未來將與歐洲形成去回程的無縫對接。

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瀋陽分公司總經理程鐵巖介紹,中歐班列目前已經在瀋陽、大連、營口、赤峰、通遼5個城市實現了穩定開行,他們擁有三條統一標準的中歐班列運行線,無論是港口集疏運,還是本地企業生產的進出口貨物,利用中歐班列出口到歐洲非常方便。

如今,中歐班列運送貨物品類日益豐富,已涵蓋電子設備、生物製劑、化工產品、服裝鞋帽、機械設備、汽車配件等多個品種,由歐洲回程已經形成以汽車零配件、鋼板等機械設備零配件為主的固定貨源,實現了“重去重回”。

提高運行速度,實現常態化開行

在時間就是效益的時代,對物流運輸而言,運送時間的長短是客戶最關注的問題。由於中歐班列採取海鐵聯運的特殊組織形式,如何使銜接更順暢、對接更精準,最大程度壓縮中間環節的時間,既考驗運輸組織者的工作效率,也考驗著他們的智慧。

自2014年12月10日開行中歐班列以來,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就一直致力於內外部環節的不斷優化,壓縮中歐班列在國內的運輸時間。他們積極協調海關、港口等部門,優化通關渠道,優先調配車輛,使到港的國際集裝箱卸船直取裝車,車船無縫對接的實現,既為廣大客戶節省了成本,也壓縮了港口的中轉時間。

開行初期,中歐班列境內運行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經過瀋陽局集團公司的積極努力,提高到目前的每小時120公里。在運輸能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他們為中歐班列提供充足的運力保證,做到有需求就開車,運行途中全線重點放行,確保中歐班列在國內的運行速度最快、運行時限最短。

近兩年,隨著遼寧省內中歐班列運量的不斷增加,瀋陽局集團公司及時整合資源,對營口、大連2個城市的中歐班列實行共線運行,既節省了鐵路運力,同時還提高了運輸效率。

鮁魚圈到滿洲里的運行時間平均為26小時,到莫斯科的運行時間為10天,較普通班列縮短7至8天的行程。從大連通過海運到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至少要40多天,而通過中歐班列只需18天左右便可抵達,時間節省了一半還多。

如今,在瀋陽局集團公司,中歐班列開行的數量由最初每週1列,增加到每週5列250車,高峰期每週可達到6列,實現了常態化開行。

中歐班列如紐帶,構建起中歐東北物流大通道

去年9月,該集團公司攜手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新開闢了瀋陽始發經二連浩特口岸到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運行線。目前,已經形成以瀋陽、大連、營口、長春、赤峰(通遼)為支點,經滿洲里及二連浩特口岸出境,國外主要到達城市有俄羅斯的莫斯科和卡盧加、波蘭的華沙、斯洛伐克的多不拉、白俄羅斯的岑特羅利特、德國的漢堡和施瓦茨海德等多個歐洲國家城市,向東輻射韓國、日本、東南亞以及我國沿海省份,最遠運輸里程12000餘公里。

中歐班列運輸貨物的品類十分齊全,既有東北當地企業的機械五金、服裝鞋包等產品,也有日、韓等國經營口港轉運過來、出口到歐洲的數碼家電、美妝日化產品,近年來還新增加了來自“珠三角”地區發往歐洲的日用品,還有一部分家電類,也有一部分電信類產品,包括華為公司的出口產品,總共有9個大類近500種產品。

中歐班列的開行,促進了國內和東北亞國家,同歐洲這些城市間的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以前能買到進口產品的店屈指可數,價格也比較貴。如今,進口產品專賣店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前來購買產品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了。”在瀋陽經營進口食品超市的孫小姐這樣告訴記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