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推特和加拿大的處境

特朗普在達成美墨貿易協定後再次對加拿大“口出狂言”

特朗普的推特和加拿大的處境

特朗普的推特和加拿大的處境

特朗普的推特和加拿大的處境

特朗普的推特和加方的反應

正當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當地時間8月31日為尋求高風險貿易談判經驗打電話請教前總理馬爾羅尼(Brian Mulroney.)之際,9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推特上重申自己“完全退出北美自貿協定NAFTA”的威脅,並對美國國會揚言將退出與加拿大的談判。

8月31日特朗普曾表示,希望在90天內簽署新的NAFTA協定,“如果加拿大選擇加入”,但一天後他表示讓加拿大加入“在政治上沒有必要性”,並再次威脅國會“不要礙手礙腳否則我會讓美國退出NAFTA”。

更讓加拿大人感到無法接受的是,特朗普曾威脅加拿大“必須達成完全符合美國利益的條款”,又稱“鑑於這樣做會被媒體解讀為侮辱加拿大,所以沒法公開發表”。在消息被洩露後,他還照例抨擊了彭博社等“假新聞”,並表示“不介意洩密,因為加拿大人現在都知道我的真實感受”。

特朗普態度的直接後果,就是加美在8月31日前未能達成任何協議,儘管雙方同意9月5日繼續會談。

加方的反應和各方的分析

許多分析家指出,白宮試圖在墨西哥總統涅託(Enrique Pena Nieto)12月1日離職前簽署新的協定以免夜長夢多。為達到這一目的特朗普持續在推特上施壓,稱“如果加拿大不願達成對美國有利的協議,加拿大就會出局”、“政治上沒有讓加拿大必須加入NAFTA新協議的必要性”,他還在8月31日寫信給美國國會,稱新的貿易協定可能只包括美墨而不包括加拿大,且“國會不應該干涉,否則我會完全退出NAFTA”。

一些分析認為,“特朗普在驅車前往弗吉尼亞州特朗普高爾夫球場途中發推,意在威脅國會不要在他和美墨貿易協定上礙手礙腳”。不僅如此,如前所述,9月5日加美將恢復談判,特朗普此時發佈這些推文意在進一步向加拿大施壓,迫使其接受更苛刻的條件。

有消息稱,加拿大談判代表拒絕就“管理供應系統”(supply management)即負責加拿大農產品定價的系統對美國作讓步,這令特朗普的施壓無功而返,氣急敗壞的特朗普稱“NAFTA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貿易協定之一,令美國喪失了幾千家企業和幾百個就業崗位,沒有NAFTA之前美國要好得多,所以索性永遠不簽署更好”。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的上述做法另有深意。

渥太華大學商業及法律專家勒瓦瑟爾(Gilles LeVasseur)認為,特朗普的姿態表明他對可能無法獲得國會必要支持感到緊張,並因此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麥吉爾大學政治學教授佩爾克(Krzysztof Pelc)認為,鑑於國會似乎絕不會批准一份沒有加拿大參與的NAFTA新協定,特朗普可能借排擠加拿大試圖在其它領域獲得國會更多讓步,“他不僅在欺負加拿大,也打算連美國國會一起欺負”。

加拿大總理府官員9月1日被要求回應這些推文,對此他們表示不會回應,因為“這又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這一招了,這種伎倆旨在給我們施加壓力,而且不會起作用”。總理府發言人卡梅倫.艾哈邁德(Cameron Ahmad)和聯邦政府發言人奧斯汀(Adam Austen)指出,過去一週時間加拿大政府都在重審正努力致力於更新NAFTA,但前提是新的協定對加拿大和中產階級都有利,“加拿大隻會簽署對自己有利的協定,對此我們不會妥協”。

加拿大抵制有底氣

加拿大官方反對黨聯邦保守黨藉機攻擊政府和執政黨聯邦自由黨無能,該黨副黨領賴特(Lisa Raitt)稱加拿大被排除在談判之外是“失敗,因為聯邦自由黨知道達成協定對我們究竟有多重要”。

2019年是加拿大聯邦立法選舉年,此刻選戰已拉開帷幕,聯邦保守黨借題發揮在情理中,但這種意見在加拿大輿情中遠非主導。更多人似乎更認同魁北克省長庫亞爾(Philippe Couillard)對此事的評價——這位省長表示,特朗普不是加拿大的朋友,“儘管美國和美國人民是的”。

許多分析認為,加拿大有抵制的底氣。

首先,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人都反對這樣一個沒有加拿大的雙邊協定,並對特朗普的想法感到越來越不安。共和黨參院多數黨黨鞭科寧(John Cornyn)8月29日指出,如果特朗普貿易協定不包括加拿大,“被國會批准的概率會下降”。

事實上,不論參眾兩院的兩黨國會議員或獨立貿易專家都警告特朗普,他可能沒有權利要求國會批准一項只有美墨兩國的貿易協定,因為當初國會授權他去談判的是一份更新的三國貿易協定,8月31日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特朗普政府官員一方面強調“政府有權籤一份兩國協定”,另一方面也承認“是否有效得看國會臉色”。

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教授蘭德(Moshe Lander)指出,特朗普雖然發出“不照我意思辦我就讓美國退出NAFTA”的威脅,但他恐怕沒有這樣做的權利,因為根據NAFTA規定要退出就得提前6個月通知其它兩國政府,且必須徵得國會同意。

後院隨時在起火

正如許多分析所指出的特朗普雖然氣勢洶洶地對加拿大施壓,但實際上他所受壓力更大。

9月2日,美國最大工會聯合會勞聯-產聯AFL-CIO主席特魯姆卡(Richard Trumka)在接受“福克斯週日新聞”時重申,美國政府為更新北美自貿協定NAFTA所作的“任何努力”都應把加拿大包括在內“。8月27日,他曾在接受彭博社獨家採訪時發出近乎一模一樣的呼籲。

特魯姆普表示,在過去25年間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經濟已融為一體,“很難想象,如果加拿大不參與其中,NAFTA究竟還能發揮什麼效力”。

彭博社分析認為,勞聯-產聯堅持將加拿大包含在NAFTA範圍內有以下原因和理由。

首先,美墨新近達成的、有關汽車的條款規定75%的汽車生產要素應來自美國和墨西哥,高於NAFTA原規定的62.5%,且40-45%要素需由時薪超過16美元的工人制造,這條實際上主要針對墨西哥,加拿大汽車產業主要分佈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這兩個省最低工資標準已升至14加元和12加元/小時(安省2019年1月1日起還會升至15加元/小時),而汽車產業工人的平均薪資要遠遠高於最低工資標準,因此勞聯-產聯並不擔心加拿大搶走汽車等製造業領域的美國就業機會,而“擔心就業機會流失”本就是美國大工會反對NAFTA、支持特朗普某些行為的最根本理由。

其次,美國和加拿大包括汽車在內的許多製造業水乳交融,配套密切,且幾乎都是總裝廠在美國,配套廠在加拿大,如果把加拿大排除在NAFTA之外,這些總裝廠將不得不支付極大成本重新佈局配套,其中一些企業甚至不排除因配套不力而關停並轉的可能性,反倒會不利於這些產業,當然也就不利於相關產業的工會成員。

第三,大型工會都有深厚的政黨背景,由於美國國會僅授權特朗普重新談判一個NAFTA協定,而並未授權他另搞一個“美墨自貿協定”,特朗普的自說自話和強力威脅在國會民主、共和兩黨都遭到強烈阻力,這不可能不影響到大型工會的態度。而按照福克斯新聞等多家媒體的解讀,特魯姆卡等重要工會領袖表現出對“沒有加拿大的NAFTA”強烈抵制態度,對特朗普的相關立法企圖都足以構成“關鍵性影響”,畢竟如前所述,他是否有權合法地繞開國會批准讓美國退出NAFTA,至今都是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除了勞聯-產聯,有影響力的美國商業遊說團體,如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都堅決表示,不能接受一個缺少加拿大的貿易協定,美國商會CEO多諾霍(Thomas Donohue)31日聲明表示,除非是三邊協定,任何協定都不應被國會批准,也會失去商界的支持。而成員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汽車工人的統一工會主席迪亞斯(Jerry Dias)也持類似立場。美國商業遊說團體之所以反對特朗普排斥加拿大,是因為這樣做將令相關產業和企業配套成本上升,削弱其市場競爭力,對改善自身經營狀況並無好處。

正如美聯社所分析的,加拿大是 少數幾個對美國保持貿易和服務逆差的主要經濟體,而美國和加拿大間的貿易糾紛非但未令美方更多得利,2017年美加貿易順差還同比減少了近30億美元,“明明我們佔了便宜為什麼還要折騰”成為主流想法。

最大的麻煩在於,這一次時間恐怕並不是特朗普的朋友:墨西哥政府之所以如此“痛快”,很大程度上是鑑於執政黨敗選,反對黨候選人洛佩茲(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爆冷當選總統,並將在12月1日就職,看守總統涅託有“撂挑子出對手洋相”之嫌,而墨西哥國內對美墨協議不滿的呼聲十分高漲,一旦“繃過了頭”,弄不好加拿大尚未就範,墨西哥煮熟的鴨子也會飛走——當然,屆時美國中期選舉投票塵埃已定,特朗普也未必在乎了。

圖1、特朗普“我就喜歡咬加拿大,怎麼樣”(viralthread.com);

圖2、杜魯多“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Vatican Enquirer)

圖3、特魯姆卡(福克斯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