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薄命,四大美女的辛酸人生與生死迷局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一句道破紅顏薄命的真諦。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雖然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顏卻無奈各個紅顏薄命,命運多舛,甚至其生死歸途都成為迷局;

西施

紅顏薄命,四大美女的辛酸人生與生死迷局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出名的美女,關於她擁有著很多的故事與傳說,在眾多的筆記小說中也多有描述,有人將她評為金庸筆下美女之首,一個可以讓情敵自愧不如的女子。

然而也有人說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間諜,她是經過越國刻意訓練並派往吳國,帶著目的接近夫差之人。

越國選中西施,源於西施的美貌,然而也正是這美貌給西施帶來了不幸。西施與范蠡的愛情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而有一點可以知道,夫差恐怕是對西施極好的,若非如此西施又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使得吳國慢慢由盛轉衰的了。當西施接近夫差的時候,內心就沒有一絲煎熬嗎?無論如何,西施最終憑藉自己的美貌忍辱負重,完成了其使命,但即便如此,其結局也相當的悲慘。

關於西施的最終結局,一般的說法是和范蠡一起,遠遊江湖,這個說法也是一種對於美好事物的最終期盼;

然而除了這種說法以外,其實關於西施的結局的說法還有很多種,在其他的說法中,西施無一例外,難逃一死,而且大多數都是被沉湖沉江而死,只是加害她的人有區別而已,甚至有說是被范蠡親自沉江的。

而導致西施死亡的原因很簡單,越國或者越王勾踐害怕重蹈夫差的覆轍,西施因為美貌被選中,最終又因為美貌而死,這似乎是一個笑話。

而從越國以及越王勾踐性格來分析,西施最終被處決的可能性最大,原因也許並非是因為西施的美貌,而是因為作為吳王身邊女人這麼久,西施知道了吳越之間太多不該知道的東西,而越王勾踐偏偏又有太多在吳國受辱的事蹟,西施若是不死,君王威儀何在。

王昭君

紅顏薄命,四大美女的辛酸人生與生死迷局

如果是西施的悲慘命運在於她過於美麗的名聲,當越國要往吳國選派美女找到西施時,西施的悲慘遭遇便已經註定了。

然而王昭君的命運的悲慘在於她的美貌的被無視,她之所以被送往匈奴和親,並非是如同西施一般帶著要以美貌取悅對方而最終使得對方國家削弱的目的。她的和親在於她自己主動提出的。而原因,恰恰是因為在漢宮中,她的美貌被無視了。

關於王昭君與畫師毛延壽的故事,流傳很廣,不管是因為王昭君沒有賄賂畫師也好,還是如同王安石的說法“意態由來畫不成”,但不管如何,在漢宮中王昭君的美貌是被無視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會有主動和親的舉動。

出塞和親的王昭君,在其夫呼韓邪單于死後,曾懇求歸漢,但未獲准許。並根據匈奴的收繼婚制,嫁給了繼任的單于,最終客死他鄉,然而即便如此,王昭君的身世與遭遇在四大美女中已經算是好的了,而她為漢匈和平作出的巨大貢獻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後世有多篇詩文頌揚她的功績。

貂蟬

紅顏薄命,四大美女的辛酸人生與生死迷局

其實在四大美女中,貂蟬這個人物屬於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物。她並不見於任何正史的記載,其原型應該是董卓手下的一個婢女。而最終使得這個人物家喻戶曉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描述。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女子不多,而真正出彩的女子就更少,貂蟬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

然而哪怕僅僅是對《三國演義》中的描述,貂蟬的命運也不能算好。為了對王允的報恩,她甘願奉獻自身,挑起了呂布與董卓之間的矛盾,最終使得呂布殺掉了董卓,可以說她執行的是一個類似於西施的任務,而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其複雜程度更在西施之上。並且即便董卓死後,她任務完成,也沒有得到自由的機會,可以說當她答應王允的那一刻她悲慘的命運便永遠無法改變。

至於貂蟬的結局,當然也是眾說紛紜,但因為這個人物的真實存在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那麼她的結局如何,如果三國演義沒寫,那麼誰說了自然都不算。

楊玉環

紅顏薄命,四大美女的辛酸人生與生死迷局

在四大美女中,楊貴妃的一身是比較單純的,不論是西施、王昭君還是貂蟬,她們的事蹟實際都是帶著政治目的的,只有楊玉環卻非如此。

她並非因為其他什麼目的來接近唐玄宗的,所以她與唐玄宗之間的愛情故事顯得更加的純,而不是摻雜其他的利益在裡邊。

然而即便如此,其人生也說不上是完滿,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那是為了避忌唐皇的面子。楊玉環本為唐玄宗兒子壽王的妃子,並非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後被公公唐玄宗封為貴妃。

雖然弄了一個出家掩人耳目(楊玉環出家當道姑與武則天出家當尼姑其實道理一樣,出家就是斬斷塵世間的一切,以前的什麼壽王妃身份都不存在了,然後在還個俗就等於重新做人重新開始了)

楊玉環愛好音樂,而她與唐玄宗之間的感情也因為《長恨歌》等作品的描述為世人熟知,雖然唐玄宗封她為貴妃專寵一人,她卻並沒有飛揚跋扈謀求什麼政治利益培養什麼親信或者打壓宮中其他人的作為,可以說她是四大美女中介入政治最少的一個。

但即便如此,最終她還是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安史之亂,在馬嵬坡,楊玉環被當做了替罪羊被處死,在權力與地位的面前,那位她的真愛唐玄宗最終選擇放棄了她,使得她最終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當然對於楊貴妃的結局,最終也有很多種說法:

這些說法普遍都是她在馬嵬坡沒死,區別只在於其後她選擇到哪裡隱居地點不同而已,最離奇的一個,說她到了日本,並且還與日本人有子女,山口百惠就聲稱是她的後人。

但不管如何,這些說法都沒有任何實際的證據,四大美人中的楊玉環最可能的還是直接死在了馬嵬坡,畢竟對於唐玄宗來說,昔日的愛侶已經成為了可以威脅到她的因素(否則他也不會被逼處死楊玉環),那麼既然如此,要麼就是直接處死掉她,即便假死也必定會控制在自己手中,什麼出走日本一類的只能是一些美好的幻想而已,因為唐玄宗不會把一個可以威脅到自己的命門放任不管或者交到任何人手中,如果他真有這個膽魄和氣量,也不用處死楊玉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