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小說《母獅的懺悔》中有一句話:

“在庫魯馬尼,一個無法生育的女人還不如一件東西,她不存在。”

可是,生育從來都只是女人的權利,而非責任。

一張觸目驚心又令人感動的圖在ins上火了。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剛剛出生的小嬰兒安靜地躺在圖片的中央,由針筒和注射劑拼成的愛心將她包圍起來。

這是一個試管嬰兒,她的身邊是母親為了她平安出生,每天挨兩針抗凝劑的針筒,和所有人工受孕注射劑。

經歷了四年時間、七次嘗試、三次流產、打了1616針之後,這位母親才如願以償,迎來了這個小生命。

所有的痛苦,也都在孩子到來時,轉化成了欣喜。

1


生育

是女人的鬼門關

為了生育,一個女人需要付出多少?

也許唯有她們自己明白。

女星張庭曾在節目中提起,自己做了九次試管嬰兒之後,才懷上了女兒。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她回憶說為了懷上寶寶,每次從開始打針到排卵,配對,放到肚子裡,等待的二十多天裡,躺在床上動都不能動。

二十多天後檢驗,她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希望落空,情緒陷入谷底:

做完一次哭一次,一做就是三年。

“針扎得全身都是,每天都沒有斷過,算下來三年總共有1000多針。”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到了第九次,好不容易手術成功,又因為胎位不正要臥床。

孩子八個月的時候她甚至沒辦法走路:就像中風一樣,有時候在家裡活動需要爬行。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最近大火的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程莉莎透露,她也經歷過這樣的生育之痛。

因為想要二胎,程莉莎做試管打了一百多針,內分泌紊亂,抑鬱崩潰,歷盡波折才生下孩子。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范瑋琪生育時已經屬於大齡產婦,身體不易受孕,需要不停地注射排卵針,打針打到肚皮淤青、水腫,頭暈眼花。

才最終產下一對雙胞胎。

也許有人會說,打針而已。

實際上,這不僅需要女性忍受生理的疼痛和心理的壓力,還要承擔各種風險。

做試管嬰兒的初期,母親需要接受大劑量的促性腺激素,以便排出足夠多的卵細胞。

一般試管嬰兒會移植三四個胚胎,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這也使得多胎妊娠發生率很高。

隨著妊娠胎數提高,母親的妊娠併發症發生率也會跟著升高,妊高症、胎膜早破、產後出血這些都是常見的妊娠併發症。

每一項,都有可能要了母親的命。

況且,很多母親承受著2~3萬一次試管的高昂代價,和身體的折磨,也遲遲不能懷上孩子。

不需要經過試管嬰兒的母親們,也未必很輕鬆。

上海一位高齡產婦分娩後,突發產後出血,十個小時的搶救時間裡,她的出血量達到了2300多毫升,幾乎相當於全身血液一半的量。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某婦產科醫院醫生談起曾經給一位第三次剖腹產的女性接生:“她的子宮壁非常薄,輕輕劃一下,小孩的臉就彈出來了。”

備孕、懷胎的不便、生產時的陣痛和撕裂、產後康復……任何一個階段都無法讓人省心。

生育對每個女人來說,都是“鬼門關走一趟”。

2


為了生育

她們付出的不僅是身體

有些人總認為,生產結束,最大的難關就算過去了,接下來就輕鬆了。

事實是,孩子出生後,生活可能更加艱難。

十年前,程莉莎還在許多熱門劇中出演女一號。

《太祖秘史》《換子成龍》《最後的格格》……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電視劇《換子成龍》劇照 / 豆瓣劇照

但十年後的今天,少有人記得,程莉莎是誰。

懷孕後,她開始拒絕劇本邀約。

順利生產完,她決定為了照顧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淡出觀眾視線多年,她終於坦言:其實為了家庭,我已經十一年沒戲拍了,我出道可就是演女一號的……

她勸謝娜:“你別學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事業。”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同樣因為生育導致事業下滑的還有姚晨。

當年《武林外傳》後,姚晨爆紅,後來一度成為“微博女王”。

連姚晨自己都在《星空演講》裡說,那是資源最好的一年。

可惜她準備好好大幹一場的時候,她連續兩次懷孕。

產假一休,便是離開演藝圈三年。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再回來的時候,資源環境大不如前,自己也早已身材走形、年齡尷尬,幾度接不到戲。

“團隊走了可以重建,但人生中有些東西是無法重來的。”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生了孩子後,很多人採訪時問她:你是如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

姚晨有些困惑,為什麼從沒有人問我先生這個問題?

似乎在大家眼中,“兼顧家庭”天然就是女性的責任。

在普通人家裡,這一點更是殘酷。

很多生完孩子的女人都很難回到職場,就算要重新找工作,也多了許多限制。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一段關於產後抑鬱的採訪中,一位年輕媽媽自述了產後情緒的變化:

單身時,她總自稱是有志女青年,總想拼出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無數規劃;

自從有了孩子,她不得不放下自己的事業去顧全家庭。

每每在朋友圈看到昔日同事好友在事業上有很多進步,自己卻在原地,她就感覺難過。

這和她原本想象的生活,大相徑庭。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產後抑鬱的媽媽》 / 二更視頻

許多已為人母的網友評論說,自己深有同感: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其實,早在“2016年關於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的調查中就已發現,有70.32%的女性是想要同時兼顧事業與家庭。

去年,《女性、職業與幸福感:數字時代女性職場影響力報告》中也顯示:

有孩子的女性把業餘時間花費在家庭上更多,除了陪伴孩子,還要完成家務或其他職責。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來源:《2017女性、職業與幸福感:數字時代女性職場影響力報告》

她們不是沒有“事業心”,而是為了家庭,無法一心一意拼事業。

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是每日的基本任務;照顧孩子起居,生病時量體溫喂藥也是必不可少……

孩子,已經佔據了她們大部分精力。

可是她們犧牲了事業,放棄了人生其他可能,在許多人眼裡,這只是“女人應該做的”。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3


她的心甘情願

不該被視作理所當然


因為生理結構和傳統觀念的限制,在生育上,女性所承擔的,永遠比男性多得多。

同時,她們也因此能夠感受到男性感受不到的快樂。

第一次聽到胎兒心跳,第一次感受到胎動,迎接一個新的生命……

在許多女性看來,這些都是幸福。

所以,儘管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她們依然願意。

可是,這種心甘情願,並不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

很多時候,讓女人害怕的,不是辛苦,而是這份辛苦沒人理解。

90後的黃然,懷胎十月生下寶寶後,得了產後抑鬱。

她敏感,焦慮,困惑,一點點小事就會引起情緒的波動。

有一次孩子突然嚎啕大哭,她怎麼哄也沒用,只能乾著急,丈夫一開口就是質問:“你是怎麼當媽的?”

她說自己時常會想象天花板上吊著一根繩,能讓她把頭放上去。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可是,在她身心最脆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丈夫並沒有給予理解。

面對妻子的情緒變化,他說:“我不知道她有這麼多想法,可能是每天躺著太閒了。”

在他看來,懷孕、生娃是是女人的本分,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如果要鬧情緒、抑鬱,那就是“鬧么蛾子”

“真正讓人心寒的,不是我這一路走過來有多麼辛苦,而是走到最後,才發現,原來一直都只有我一個人在撐。”

其實,作為男性,雖然無法切身體會到女性在生育過程中的壓抑,但在她們需要的時候,能稍稍給予理解和陪伴,對於女性來說,也足夠溫暖的。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你覺得自己又胖又醜多麼不堪,可他看到的是你的付出。

一位產後媽媽問老公“我的傷口會不會很醜?”

老公回答:“不會啊,你看他像一個笑臉。”

4年被扎1616針: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母親的以命相搏


成為妻子、成為媽媽,從來都是幸福伴著艱難。

總有人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可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這份“剛強”是如何磨練出來的。

對女人而言,從備孕、懷孕,到生產、養育,她們需要一面咬緊牙關,一面勇往直前。

遍體鱗傷,但也從此堅韌無比。

這份付出,應該被銘記、被尊重、被感恩。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一個父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好好愛他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