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億房貸,正在「殺死」5000萬中國家庭……

被20萬億房貸綁架的5000萬中國家庭!


最近,有一個數字觸目驚心!

個人房貸突破20萬億!中國家庭債務已經逼近極限!

據數據,截止2018年6月30日,26家上市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合計為20.7萬億元,較2017年年底的19.28萬億元,繼續增長1.42萬億元,增幅為7.38%。

另外根據測算,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10.9%,已超過美國水平,更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

也就是說,由於高額房貸,中國的5000萬揹著房貸的家庭債務已經瀕臨極限!

這和另一個數據正好呼應。

今年上半年,西南財經大學一份金融報告指出,在儲蓄最多的10%家庭,擁有全部儲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稱之為儲蓄較多,他們佔全部的25%。

最後,剩下55%的家庭,他們的儲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說人話就是,在國內,一半以上的家庭幾乎是0儲蓄,沒有一分多餘的錢。

高槓杆率,零存款,抗風險能力極差,這就是中國大多數家庭的現狀。

有房的中年人,是世界上最好欺負的物種

20萬億房貸,正在“殺死”5000萬中國家庭……


中國中產家庭的常態通常是這樣。

夫妻兩個都是雙職工,誰也不敢讓老婆做全職太太。人到中年,在公司也能混個部門經理,混的好能到總監的級別,兩口子工資加起來能稅後月入3萬。

養孩子,孩子的學費補課班興趣班,一個月固定要一萬沒得跑;還房貸+車貸,一個月固定1萬多;剩下的幾千塊錢,要供一家三口衣食住行日常開銷,每個月都是月光,存不下一點錢。家裡零存款,還欠著銀行一百多萬。經常晚上睡不著覺,和老婆半夜起來,說的不是情話,而是愁怎麼才能存上一點錢防風險。

工作上,也只是表面風光而已。哪怕年薪幾十萬,但每天加班到十一點,不敢說一個不字。假如今天不加班,沒準明天就會失業。

最怕的就是失業還不起房貸,最最怕的就是家裡有人生重病。

前不久微博有個熱搜: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否則他們會立刻辭職。但可以毫無顧忌的罵那些中年人,罵到死他們也不會反抗!

字字誅心。

有個朋友,剛結婚,每月要還9000的房貸,小夫妻兩個人加起來月入不到2萬,剛好還了房貸還能過小日子。沒想到,岳父突然查出了癌症,醫生明確告訴他們,必須立馬準備起碼60萬以上的前期看病費用,如果準備不到,那麼繼續在這裡住院沒有意義。

到了治療後期,更是發現,這其實只是一個小數目。戶頭上的錢,都是以萬為單位流逝的。他們還曾經苦中作樂地說,總算體驗了一把揮金如土的花法。

夫妻兩個只能走上了賣房的道路,一個曾經有點家底的家庭,就這麼完完全全地,被這個病掏空了。

揹著房貸的中國家庭,是最脆弱的,最怕的就是家裡有人生重病,一是因為前期買房已經掏空了家底,二是因為還房貸的同時,已經無力再承擔債務。就像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產和無產之間、小康和赤貧之間,不過只隔一場病。

如何不被20萬億房貸“掏空”?


那麼,這些揹著20萬億房貸的中年人,該怎麼把自己的財富危機扼殺在搖籃裡?

1、抑制高風險投資衝動

這些中年人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容易智力自負,尤其在看了幾本投資類書籍,瞭解了一些投資類知識後,總覺得此事不難。手頭又恰好有幾個閒錢,便殺進市場。然而,在幾乎所有的行業中,職業選手贏業餘選手都是不費吹灰之力,你憑什麼以為自己是個例外呢?

投資還是以穩妥為主,高風險的資產不是不能投資,但要控制比例,不要看到一點甜頭就加大投入。

2、長期,穩定地投資

每一個有房貸的家庭,還是要保持長期投資的習慣,為自己多贏得一些財產性收入。

首先,要儘量把日常開銷用信用卡或者花唄進行支付,給自己留下一個多月的賬期,再將其餘的資金做一下基礎的組合,設定一個目標,比如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10%。細算一下,假如年化收益率10%,10萬元本金5年複利投資下來,本息也達到了16.1萬元,這就是長期投資的好處。

3、節儉購買剛需住房

房貸是一把雙刃劍,一邊說著房貸壓力過高,一邊大多數人還是義無反顧地背上了房貸。剛需住房,不管房價漲得多高,任何時候買都是對的,除非房價出現了明顯的崩盤跡象。更何況,現在買房和教育、醫療、戶口等直接掛鉤,越早買房,越能穩定下來,減少搬家,租房的成本。

那麼,剛需買房的話,買多大的房比較合適呢?

既然是自住而非增值的目的,那麼,夠住就好,如果想著一步到位,買了過大的房,後面幾十年很可能因為還房貸增加了家庭的風險。

節儉購房,也是為了預防債務危機爆發。為什麼人們常說,房貸不要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一半,這其中有一個隱含假設,就是萬一夫妻兩人有一人失業了,單憑另一個人的工資仍然可以支付房貸,兩個人的生活可以暫時依靠存款度日。畢竟家庭財務危機之中最可怕的就是失去住房。對於夫妻兩個人收入差異較大的情況,房貸支出最好不要超過較低收入的工資水平。

4、主要投資於人力資本及人脈

中年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積累。

和年輕人比,最大的優勢也就是積累了。不管是資本,經驗,閱歷,人脈,你能夠對沖風險的也就只有這些了。人力資本投資可能是回報最高的投資方式。既包括你的知識和技能,也包括你社交網絡的擴大。倘若沒有人力資本的積累,那麼一旦面對中年失業的情況,知識結構單一,年齡偏大就會非常被動。

5、購買重疾險和壽險

點小融之前就說過,對於揹著房貸的家庭來說,少花錢就是賺錢。

保險不能為你賺錢,但能為你省錢,除了醫療險和意外險這種一年幾百塊的險種外,最好再配置一份重疾險+壽險。重疾險比較合適的是家裡的頂樑柱,也就是一個人收入佔全家收入60%-70%以上的情況,保額比較高的在50萬元左右。

另外,壽險又被很多人稱為房貸險,防的就是自己一旦出了意外,自己的家人無力承擔房貸,壽險就幫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有人購買壽險的時候,房貸還多少年,壽險就買多少年,房貸要還200萬,就買保額200萬的壽險。也有一種算法,是以5-10年的收入作為保額,年收入20萬的話,也就是保額在100萬-200萬左右。收入高的可以多保一點。

最後,揹著房貸,零存款,節儉度日,都只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若干年後再回頭看,那些房貸和你的工資相比,可能只是九牛一毛。願你無論經歷多少生活苦澀,都能過好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