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案例之十六:山東省平度市農民創新創業新模式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開展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北京市大興區等61個地區開展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三年多來,各試點地區圍繞增強中小城市資源聚集能力、人口吸納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立足破解中小城市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創新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健全要素流動機制、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城市發展增強了新動能,為區域競爭力提升增添了新優勢,探索出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進行了全面總結和第三方評估,形成了《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案例》,現將案例刊發,供各地參考借鑑。

山東省平度市農民創新創業新模式

平度市依託自身產業優勢,打造“農創平度”模式,將農民創新創業與科技、品牌、旅遊、電商等結合起來,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升級,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農民致富奔康新路徑。

一、以科技為引領促進農民創新創業

立足種業特色,建立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團隊、種業科技博覽館、花生電商產業園、便民綜合服務中心等創業孵化平臺,為各類農業創客提供技術指導、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寬帶網絡、公共軟件等支持。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作用,建設集科研育種、生產繁育、加工銷售、科技培訓、示範帶動於一體的農民創新創業載體。組建種業產銷合作聯社,下設農機、植保、農資等專業合作社,將村級種子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全部吸納到合作聯社,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服務鏈條,帶動農民創新創業。

二、以品牌為依託促進農民創新創業

充分發揮擁有19個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數量居全國縣級市首位的優勢,引導各鄉鎮發揮地標產品的高端、綠色、名牌效應,走精品農業發展之路。以全國首個葉類蔬菜地標產品、首座芹菜博物館、中國地名商標“馬家溝芹菜”為依託,圍繞種苗、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等環節,吸引專家工作站落戶和眾多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企業30餘家,帶動種植戶3000多戶。積極推動地標農產品進入與歐盟的互認名錄,放大品牌效應,擴大優質農產品出口,帶動農民創業就業。舉辦地標農產品交易會,為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提供展會展銷平臺,將優質高產的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

三、以旅遊為平臺促進農民創新創業

梳理整合分散的旅遊資源,鼓勵農民圍繞“食在平度”(美食+食材、美食+食養、美食+旅遊)為特色,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在茶飲食文化、種植採摘體驗、特色中藥材種植和中藥膳調理養生方面打造旅遊特色產品。精心策劃市、鎮兩級各具特色的美食大賽,評選出平度十大名產、名吃、名菜、名廚,在北京召開旅遊特色小鎮暨“食在平度”品牌推介會,帶動旅遊熱潮。舉辦養生美食文化節,鼓勵農民藉助鄉村旅遊平臺、圍繞休閒農業和美食體驗創新旅遊產品。通過改良大田種植,引入盆景種植方式,培育甜度高、口感佳、觀賞性強的盆景葡萄,佔領相關領域市場。

四、以電商為載體促進農民創新創業

引導農民創新創業與電商結合,改變傳統銷售模式,促進優質農產品銷售。抓好電商運營平臺建設,培育農創工坊、金超越電商、華E電商、壹品彙等本土電商運營平臺20多家。全市建成由大學生、農民參與的市級電商運營中心2個、鎮級電商運營中心7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500餘處,各類電商經營企業(含網店)1萬餘家。引進順豐速遞公司,採用真空氣囊新包裝技術,破解農產品遠距離運輸包裝難題,農產品銷售範圍由原來省內擴展到全國乃至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