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房企上半年銷售額 合計突破1萬億

三大房企上半年銷售額 合計突破1萬億

2018年已經過半,有不少房企都發布了半年財報,這半年房企的“成績單”如何呢?數據顯示,除了部分轉型的中小房企外,8成房地產開發企業2018年上半年利潤明顯上漲。其中排名前三的房企碧桂園、恆大、萬科今年上半年銷售總額合計已突破1萬億元。

超八成房企上半年利潤實現上漲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統計,截至9月1日,已有合計超過5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公佈了半年財報。根據數據顯示,碧桂園、恆大、萬科三家房企,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均超過3000億元,合計突破1萬億元,其中最多的碧桂園銷售額達到了4124.9億元。此外,世茂、正榮、新城控股等位列“第二梯隊”的房企也實現了業績突破。

從整體上看,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大部分房企利潤實現明顯上漲,不少房企上半年收穫頗豐。通過合計超過50家房地產企業公佈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房地產企業2018年上半年利潤實現了明顯上漲,同時也有包括中弘股份在內的20%企業利潤出現了下滑。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市場主要房企可結算貨值充沛,是由於2015年與2016 年的銷售火爆,業績較為穩健。

張大偉解讀稱,從發佈半年報的房企來看,預虧的均為正在轉型或者中小規模的房企,主要業務是房地產的房企業績大部分為正增長,但漲幅的分化則非常明顯。從國內A股市場的數據來看,包括萬科、綠地、保利的數據顯示,雖然營收上漲明顯,但淨利潤同比上漲幅度都在30%的漲幅徘徊。但也有部分企業的淨利潤上漲過倍。

負債正成為房企面臨的主要風險

8月22日,碧桂園在官網上公佈了2018年中期財務報告。報告中提到,碧桂園目前有息負債2939.21億,其中一年以內短期債務及長期債務當期部分僅為1081.04億,佔比36.78%,遠低於可動用現金餘額2099.1億,其餘63.22%為長期債務。長債為主的債務結構與房地產開發業務頗為匹配,且公司短期償債資金壓力不大。除此之外,報告中還提到碧桂園另有美元債務537億,約合人民幣3662.55億元。

但在碧桂園上市的港股市場,其發佈的半年報卻披露了不同的信息。根據發佈在港股市場的半年報顯示,碧桂園目前負債總額已達到1.26萬億元,較去年年末新增3275億元,增幅為35.1%,同比2017年年中上漲80%,資產負債率已達89.85%,這些數據則並沒有在官網上的報告中得到體現。

而近日浙江房企綠城中國發布的半年報中也體現了負債的增加:報告中顯示,綠城的淨資產負債率從去年同期的46.4%升至55.1%,借貸總額為732.2億元,淨負債(總借貸減去銀行存款及現金)288億元,對比去年年末上漲了32.55%。

雖然上半年許多房企實現了業績與利潤的上漲,但房地產開發企業所面臨的負債增多、資金回籠等問題依然不容小視。

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未來4年將是房企債務兌付高峰。從2018年下半年至2021年為債務集中兌付期,付款額度總計分別為2.9萬億、6.1萬億、5.9萬億和3.4萬億元,2022年及以後兌付的債務總計僅9000億元。根據數據顯示,規模最大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將在未來4年集中到期,2015年至2016年集中發行的公司債,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密集到期。

轉型還是“降速” 房企未來發展面臨選擇

目前,居高不下債務與資金回籠的速度已成為制約房企未來發展的主要矛盾,行業內的大牌房企也開始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萬科一直積極轉型成為城市配套服務商,並向長租公寓市場等領域進軍。根據其發佈的半年報顯示,萬科將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租賃住宅企業,2018年首次將租賃住宅業務確立為核心業務。在半年報業績新聞發佈會上,萬科首席財務官孫嘉曾表示,萬科的新業務已經全面打開,百花齊放,這是從原來確定的住宅業務到不確定的拓展性業務的轉變。

與萬科選擇企業轉型不同,也有房企選擇了放慢腳步,放慢週轉速度。有業內專家表示,將“高週轉”做到極致去追求規模化的房企,銷售額的提升也換不回質量和口碑的節節倒退。而通過放慢開發速度,可以有效降低債務增長率,提升產品質量,規避可能出現的投資失敗風險。

如一直以來以“高週轉”聞名的碧桂園,在其發佈的上半年財報中就第一次宣佈“降速”。報告中提到,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說,“我們正在重新審視本公司的管理系統,為了立基百年,寧可放慢一些發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本公司管理水平。”

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